江蘇省清江中學 楊海鳳
巧借經典誦讀,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實效
江蘇省清江中學 楊海鳳
詩意的語文,是每個語文教師都在追尋的境界,在課改的浪潮沖擊下,每個教育者都希望自己的課堂充滿著詩意的風情,可以真正的做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綜合實踐能力。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并沒有很有效的運用,這樣就可能會忽視傳統文化經典巨大的教育作用。經典誦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內心深處埋下一顆文化的種子,從而讓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每個年輕的生命。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課堂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融入經典誦讀,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無形中得到增強,還可以使他們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正如魚兒永遠不能離開水。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將興趣的培養作為了教學的重點目標,而那種只為了一朝成績的輝煌而埋身于題海之中的教學行為是背離語文教學目標的。雖然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而誦讀經典讓學生徜徉在詩情畫意的語文世界中,產生學習的興趣,暫時忘卻擾人的分數,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層次的提升。
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利用了誦讀經典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這篇說明性的文章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首詩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在聽完錄音后,我提出問題,讓學生配樂誦讀,在誦讀中很多的學生都對這篇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思想性與知識性進行過了有效的融合,將學生的思維帶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境界中,尤其是在課堂導入環節采用經典誦讀,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妃子笑了是因為荔枝來了,荔枝究竟有什么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荔枝的文章。”
經典誦讀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推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經典永遠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部分,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我們都在拼命的發著試卷,做著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機械的、只會做題的人才不會成為我們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在這樣的壓力下,在課堂上為經典誦讀留下一些時間,用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歌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要以誦讀為主,來感受蘇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詞風,感受詞人年歲將老、功業未成、壯志難酬的感慨;感受詩人勇于面對困難的曠達樂觀情懷,在充滿情感的誦讀中才能使學生的理解更加的深刻。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局限于一首詩歌的誦讀,還要進行課堂的延伸,將蘇軾的,其他的詩作聯系起來進行對比誦讀,比如說《水調歌頭》《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整體上理解蘇軾其人和他的思鄉情懷,讓他的思想影響學生的思想,讓那種豪邁和豁達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有效的升華。
經典誦讀需要時間,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策略的指導下,積極的將更多的經典作品呈現給學生,讓他們的語文素養進一步得到提升。
高中學生的習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而經典誦讀對于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經典誦讀的內容是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充盈在習作中的。誦讀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文學根基變得越來越厚,而且還可以在學生寫作的時候擺脫無話可說的難題。
例如,在以“淡泊”為話題的作文寫作中,我就引導學生利用經典誦讀的內容來使自己的習作提升到一個精神層次更高的境界,我讓學生以詩句想詩人,哪句詩歌可以表達出詩人的淡泊情懷。有的學生很快想到了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個同學的構思使很多同學也想到了陶淵明的其他作品,所有的田園詩作都可以作為其淡泊明志的典范之作。還有的同學想到了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詩句,吳均《與朱元思書》,歐陽修《醉翁亭記》,頓時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起來了,也頓時感覺寫作的內容多了起來。
誦讀經典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為了學生的寫作實踐注入源頭活水,高中語文教學中,離不開經典誦讀的支持,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平時積累經典詩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經典誦讀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境界更高,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其是在課堂導入和課后的延伸中,誦讀經典的運用可以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效的補充。誦讀經典,方可塑造最美的學生;誦讀經典,方可傳承我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