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特殊教育學校 楊 云
淺談培智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
江蘇省建湖縣特殊教育學校 楊 云
語言障礙是智障兒童較為突出的缺陷之一,智障學生的語言和交往能力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主要表現在:語言行為存在“有意”性、“無意”性和“故意”性等問題,發音不準,吐字不清,講話時詞匯量少,用詞不當,詞不達意、語法簡單語句不連貫,甚至語無倫次,難以完整的講述一件事。為了讓智障學生正常的與人交往,增加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教學中,要針對智障學生的言語特點,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他們進行語言矯正和說話訓練,使他們形成一定的說話能力,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為他們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弱智兒童的語言表達通常都是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弱智兒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從而造成其在視覺、聽覺、觸覺等等感官上均有障礙。他們對詞匯的感知是很不精確的。對于相似的音節和相似的詞,往往是讀得“四不象”。如:“哥哥”和“的的”,“七歲”和“吃睡”,“伯伯”和“婆婆”等。如:我班的龔XX從小由于破復產而導致顱內出血,以至小腦發育緩慢而成尖頭,該幼兒由于家庭教育比較早,故發音、身體的傷殘相對好些,但發音還是不準,吐字也不夠清楚,有時很難聽清他在說什么,這都是因為發音、身體的傷殘也是影響弱智兒童的發音吐字的準確性,因為如想說話,必須能夠控制發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運動,包括舌、唇和聲帶等。
1.運用舌頭操,訓練學生清晰發音能力
(1)訓練目的:加強該聾兒舌的靈敏性和運轉能力
(2)訓練方法內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頂腮幫等
(3)訓練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練習法,并借助于鏡子等道具以及各種游戲進行。
通過這一階段的練習,弱智兒童對言語器官的活動部位和活動方法定會有所掌握,使其語言康復得到物質保障。
2.運用精短詩詞以及經典兒歌激活機能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社會實踐活動是語言發展的動力,沒有豐富的生活內容,不積極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靠無味、單一的訓練方法,讓弱智兒童掌握語言是很難接受的。他們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對事情的新鮮感也只能一瞬間。所以必須得采用貼近幼兒生活的社會實踐來加以訓練:1、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編成兒歌、繞口令或擬聲故事幫助兒童正音。2、中國古代的經典啟蒙教材 如《三字經》語句簡短,同時合轍押韻,能夠很好的訓練學生的語句機能。還有如中國古典詩歌,他們或五字或七字一句,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很容易訓練學生對言語掌握的生理機能。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新教材設計精美,圖文并茂。為 了讓兒童讀懂故事,理解課文,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并通過訓練鼓勵兒童積極思維,教學中教師可充分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或運用兒歌、謎語、游戲、課本劇等活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誘發兒童在閱讀中思維的 積極性。
(一)注重運用媒體,豐富學習資源
現代網絡媒體的出現,為學生學習資源的豐富奠定了基礎。網絡海量的圖片、視頻以及文檔資料,經過整合,很多都可以用于智障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比如,教學顏色,可以運用多媒體出示各種顏色的卡片。更多的是,我們可以出示實物照片,讓學生認識實物。如《牙刷、牙膏》的課文教學,很容易出示照片。特別是像認識蔬菜以及動物等課文,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搜索很多圖片讓學生辨認。
我們更喜歡運用的當時網絡上豐富的視頻資源。很多兒歌視頻,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同時也能夠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拔蘿卜》兒歌視頻。學生在看動畫表演的時候,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
(二)注重模擬情境,創設訓練機會
要想發展智障兒童言語能力,不僅要向他們提供適合的語言材料,而且要設法讓他們進入口語交際活動,成為聽話者和說話者。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重視直觀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托,讓學生有話可說。每周堅持上一節語言訓練課,選擇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日常生活中的話題實在太多了。如:問路、買東西、借東西、打電話等,以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不同的場所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禮貌用語,通過形象直觀地模擬人物對話,邊表演邊說話訓練,不僅幫助他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應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如買東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做的事,我將學生領到超市和菜市場讓他們親身實踐,教給學生如何用禮貌用語詢問售貨,怎樣“討價還價”,在購物之后如何表示感謝。通過這樣的教學,就容易使學生提早進入“大眾交往”和“社會角色”。這樣,在日后的生活中,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事務的參與,就比較容易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重視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兒童不是在隔離的環境中學習語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語言交往實踐中學習,和成人的語言交流是讓兒童獲得語言的決定性因素。”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兒童語言主要是在社會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兒童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有許多知識、情感、經驗、愿望等需要說出來的時候,,語言活動才會積極起來,也只有在交際中,兒童才能逐漸地習得語言。下面針對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做一簡單介紹:
1.教孩子和氣的與其他孩子交往,邀請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在智殘孩子簡單的思想空間里,粗略的模仿占據了絕大部分,尤其在與人交往方面。為此,需要教師予以正確引導,正面強化。教會其對人的態度,避免其受V CD、電影電視上一些不良影響而導致走向粗暴的一面。
2.創設應答性語言環境,讓學生自由發言
每一個細心的老師都不難發現,課下當學生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或游戲或嘻哈,無論做什么,他們的語言往往是滔滔不絕的。因此,老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一個應答性語言空間,讓他們互相交流,自由發言,在此要注意的是讓學生身心愉快。
智障生,隨意教。隨的是學生潛在發展的意,是順勢而為,絕不是隨心所欲,隨學生意的同時更是在謀教師臨時的教育的智。
弱智兒童言語發展和訓練的研究還是一個很新的課題,還要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探討、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