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中學 庾李芳
新技術與作文教學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中學 庾李芳
信息技術給教學環境帶來了變化,也給作文教學帶來了創新和發展的空間。新技術為學生表達與交流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空間、新的機會、新的表達方式。在追求個性的現代,網絡寫作深得人們喜愛,學生受其影響。
環境 作文 技術 教學
新的教學環境給語文教師提出深刻思考。本文在網絡寫作研究基礎上,對教師如何處理網絡式寫作和作文教學關系作出探討:“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尊重學生個性,因勢利導抓住新技術革新給作文教學帶來的契機。
日益發展的今天,網絡作為一種新的載體被運用到寫作中來,受到眾人青睞。有人認為網絡創作只是一種情感宣泄,一種自我表達,是民間大眾用網絡寫作表明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一種希望被他人被歷史記住的心理。傳統寫作被體制、范式和慣例束縛,又被少數文化精英壟斷,圈外許多鐘情于文學者無法參與其中?,F在他們可以了,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回歸。
有人則認為網絡作品缺乏人文價值,是一種快餐文化、大眾游戲,充斥著寫作的隨意化、語言的粗鄙化等負面因素,這對漢語言的審美化和年輕一代的漢語言修養會造成傷害。
在追求個性的現代,隨著網絡對人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在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大力倡導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提出了具體要求:“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
它的“想說就說”模式俘虜了成千上萬網人的心,其中不乏學生。翻開學生作文本,大段大段的內心抒懷,如讓他們寫文章表達對母親的愛,相信有許多人會用直白式語言吐露心聲。魏晉,那個“文學的自覺時代”,“文以氣為主”,尊重作家創作個性、抒情仗氣變為審美創作內容,大批充滿獨特創作個性的文章應運而生。現在,個性化自由表達在寫作中充分顯現,文章缺少的反而是使內容更深邃,表達更完善的形式。
生活在追求自由與個性時代的學生,享受著時代寬容自由的同時也在品嘗著它的喧囂與浮躁,背負著沉重的家人期望,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為豪爽個性的語言吸引,成為擁護者,并在自己作文中受其影響。倘若學生在寫文章表達對母親的愛時,能夠想到胡適寫過的《我的母親》這篇范例,就不會滿足于直白的內心表達。真情實感如無妥善表達,則會流于空洞膚淺,“文質彬彬而后君子”內容與形式不可偏廢。
“自由、快捷、恣意”的寫作,是它情緒化、即興化的自由表達,迎合了現代人追求個性、自由的心。老師們如因勢利導,則既抓住學生表現自我的心理,增加學生寫作積極性,又祛除矯飾情感對作品真實性的破壞我們知道寫作要有真情實感,“讓孩子們在作文中說真話,述真情”。但單調的范文教學,單純的寫作規律教學讓孩子們索然無味,在一次作文練習中出現好幾個跳入水中勇救落水兒童的英雄題材,細細一問,純屬虛構。寫作的源頭還在于做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發達的網絡通訊所提供的正面積極的新聞去引導學生關注周遭,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然后用自己的體驗勇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言行負責的人,敢說敢為的人。每個人的寫作都是現實生活的需要,是用文字去留住記憶,留住美麗,不是課堂上的作文練習,不只是寫完交給老師看就完成了任務。在新技術提供的空間里,每個人他們都有表達與交流的愿望,都是信息的寫作者、發布者、傳播者、閱讀者、評價者。寫作的目的與對象很明確,寫作的動力也大不相同。在這樣寬松的,極聚贊賞的環境中,許多優秀作品就會顯現。
曾經在一堂作文課上和學生觀看保鮮膜少年劉良陳的事跡,電腦上樸實明了的記敘,配以直觀的圖片,給學生視覺和心靈帶來沖擊。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安逸,認為這就是生活,要給孩子們創設環境,放眼去看世界,引導學生去重視自己的生活體驗,信息技術給我們創設了廣闊的平臺,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妥善的運用它,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要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勤于思考,不斷發現。學生去觀察社會生活,才能儲備鮮活的寫作素材。在寬松的寫作方式指引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并使之得到展示,表達的內容就能夠更加豐富多樣。
作文寫作是對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的引導,是對生命的探究。缺乏真情實感的文章,無生氣灌注,讀之味同嚼蠟。哪怕它語言再優美,布局再合理,也只是吸引蜜蜂的畫布,而絕非那枚蒙過郵局的郵票。真實是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文學作品中的真實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的關注點在人自身。讀到矯飾而文辭優美的文章,不禁要探問寫作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而新技術革新下的寫作注重自我心緒表露,這種主觀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研究某個問題 ,觀察某種現象有失客觀公正?,F在的學生不會寫議論文,寫不好議論文與此不無關系。教師想要去除這一弊端,需要在平時課上點滴灌輸,這并不是打一劑強心針就能解決的問題。它需要教師在上完不同文體單元時,拿出兩篇優秀篇目進行比較;在上到古代優秀的議論文范例時重點突出;在讀到優秀散文段落時,讓學生有意識欣賞、模仿等等?,嵥榈狞c滴積累,使學生受到熏陶,各方面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它更需要教師讓學生明確,寫作它不只是一種“自我”行為,而且是一種思想交流、信息流通的社會活動,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寫作要的不僅是學生的真情實感,它更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分析生活困境,解決人生難題。人是以單一個體生存于世,但他是大整體中的一部分。人類的思想情感需要用文字傳承,生存困頓需要齊心協力解決,只有這樣生命才更有意義,社會才不斷進步。柏拉圖創作《理想國》,建立穩定、和諧、正義、不變、完善的理想社會的宏愿被一代代傳承??鬃泳帉憽洞呵铩繁P直書批判社會不正之風傳統被繼承。正是有了這樣一種語言文字構建的今人與今人,今人與古人的交流,人類的精神生活才更富足,社會愈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