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 張漢彬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和閱讀題的審題訓練芻議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 張漢彬
【摘眾 要所】周知,高中語文中的大閱讀和詩歌鑒賞都是在語文考試中占有不小比例的,在整個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普通學生都沒有重視這一塊,做題情況也欠佳,在解答的整個過程中思維比較混亂,解題策略也沒有。但是培養學生自身對于現代文學把握,分析詞句含義是閱讀理解和詩歌鑒賞類題目的重要檢測手段。那么就需要好好把握詞句含義,注意意思的理解,主題的掌控,做好審題這一步驟。本文將從審題的常見誤區、習慣培養、以及怎樣實施審題過程幾方面入手,詳細分析在詩歌鑒賞和閱讀題中審題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高中詞語】文 詩歌鑒賞 閱讀題 審題訓練
提到審題,同學們可能都沒有想到閱讀和詩歌類題目上,其實有關閱讀題和詩歌鑒賞類題也是需要審題的,只有通過認真審題,才能把握好文章的主題,明白作者心中所想,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時正是有可能在答題的過程中出現的一點偏差就導致對作者的情感走向把握不準,整個答題走向進入誤區,導致考試失分。但是這種審題也不是僅僅就在考試的時候注意些就行,也是需要平時做閱讀題和詩歌鑒賞題目時,不斷的訓練,培養審題意識,養成能審題的習慣和會審題的能力。
(一)看錯題
看錯題這種情況也是不少學生在考試中閱讀題部分常犯的錯誤,由于考試氛圍比較緊張,又擔心時間不夠,為了節約時間,開始走馬觀花,大段大段的跳詞句看段落,就常容易出現將題目看錯的情況。比如,關于“美的文化”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并結合文中的實例來分析具體感受。這道題的關鍵就在于要結合文章,很多同學談了對“美的文化”的感受,但都是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答題,實際上題目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把握,要求結合文章的實例,結果不少同學都偏離了題目中心。
(二)看漏題目信息
粗心看漏信息,這個問題也是不少同學答題失分的關鍵。在詩歌鑒賞題目中,有個《阮郎歸》的宋詞,要求結合內容分析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什么作用,這題主要是考察學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結構作用,有些學生沒有把握好詞下闋的情感變化,將注意力只放在了上闋的景物感情之中。
(三)沒有深入的思考詞句所要表達的意思
有些詩詞和文章的感情表達是隨著作者的情感變化一波三折的,很多學生看到某個詞句,再結合自己的平常的閱讀積累就認為已經理解了作者感情,不愿意再深入的審題,常導致錯誤理解題意,答偏失分等情況。比如:在一首唐詩中,問到如何體現“早發”之“早”的?這種屬于“一字領全詩”的題目類型,就要先總述如何體現的,也就是關鍵方法,然后逐一分析句子,最后結合作者情感分析表達。但是許多的學生僅僅將句子逐一分析,沒有將“早”字放入整首詩中,結合詩人情感表達來分析,不知道這道題所要表現的是詩人的一個情感烘托,導致失了分。
(四)題目多問易被忽略
在答題過程中常會有一題多問的情況,但是有時可能因為有一問太難或太容易,到時注意力被分散,反而沒有注意到有多個問題。比如:本文哪些描寫再現了“最鮮活的歷史”,而又如何理解“這是歷史的另一種寫法”。這個題目是有兩個問題,但不少同學都是只答了前一問沒有顧到后一問或者只答了后一問忽略了前一問。
無論是詩歌還是閱讀,題目考查的內容絕對是離不開原文,首先就是要對文章本身有一個大致的主題把握,這往往是審題的第一步,之后才能具體的看每個題目詳細考查的是什么。
至于每道題目具體怎么審題,也就是要明確知道每道題目隱含的什么意思,考查什么內容,從何方向答題。
下面以詩歌為例,《昭君怨》這首詞的下闕表現了詞人的什么思想?首先是大致明確詞人整首詞表達的感情。
明確題目意思,題目就是考查的詞人的思想感情,關鍵詞還是在下半闕上,也就是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詞的下半部分上體會詞人情感。一般講題目考查確定了大致的范圍,就可以反復地對這部分進行閱讀和理解,從答題的角度切入分析詞人的思想,在這首詞中作者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是為了描寫梅花,那么表達作者的思想呢,就從描繪梅花的詞句上入手,“一般開”就是贊揚其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品質。語言表述方式的關鍵詞,就在于“貧賤不移、富貴不淫”這些詞語。然后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子,這就不一一列舉,主要是把握好這三個方向就可以準確地對閱讀題和詩歌鑒賞題審題,才能明白其要考查什么內容。
(一)文章主題把握
無論在面對閱讀題還是詩歌題目時,都要有一個大致的原文理解,這種訓練主要歸結于平時的閱讀量,平時語文訓練中要大量的閱讀,在每次閱讀后都要確定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句,總結每個段落的大意。
(二)勾畫出重點詞句
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對于有些文章常出現的句子,或者可能是文章中心句意的句子,都可以勾畫上,這樣方面明確的看到作者的文章結構和情感變化歷程。在解題過程中若是遇到一些關鍵字,如“內在關聯”“情感變化”等容易忽略但又重要的詞可以勾畫出以示提醒。只有在平時養成注意關鍵句的習慣,考試時才會避免審題過程的一些陷阱。
(三)題目中需注意的詞語
在題目的題干中經常出現一些容易讓人混淆的詞語,可能是一些暗示的詞語,比如:主要,最后,表現手法,根據文中例子等。或者一些易忽略的詞語:據自身感受寫出兩個類似的事件,這種既要用實際事件舉例,還要是結合文章主題的實際例子才行。還有當出現一些詞語時,答題技巧的掌握。當出現“如何描述”“怎樣表現”這種詞語時,要考慮到表達技巧,結合感情升華主題。平時語文訓練就要對這些詞語進行收集,考試時就能一眼看出這些需注意的詞語。
(四)切勿粗心大意
多讀幾遍題干,特別是題目中有原文語句的題目,一定要看清楚是結合原文內容還是結合自身感受,個別字差可能就是題目要考察的內容,對于有文章語句的,一定到代入到原文中,仔細上下文,看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變化。還有這個題目有幾個問題,大概分值安排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認真的分析下。
(五)答題后再讀題干
在答題結束后再次的閱讀題干,主要是檢查看自己的答題方向有沒有偏,或者有沒有漏答的知識點。當答完題目之后再檢查時,這時心理覺得已經答完了題目不再像之前那么緊張,反而能夠更好的看出題意,明白題目考察內容是什么,是一個很好的檢查回顧過程。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和詩歌鑒賞本身就是重要的一部分,審題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到題意,避免錯失分數,那么在平時就應該注意審題的訓練。培養審題的意識,爭取提高閱讀題和詩歌鑒賞題目的答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崔亞榮.成也審題,敗也審題——例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和大閱讀的審題訓練【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
【2】劉國寧.山東高考語文古典詩歌鑒賞分析及古詩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