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獻縣第一中學 馬俊玲
語文教學中實施導學案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河北省獻縣第一中學 馬俊玲
【摘 要】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導學案 設計 使用 探究 嘗試
本世紀高效課堂的這股教改之音在神州大地呼聲漸長。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按照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新教育的有關理論,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發現與解決問題的一種主動的知識建構的過程。
在建構主義其對學習理論是這樣論述的: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大師和專家們的話不無道理。原來的課堂教學之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教,學生聽,教學過程純粹是把教案搬到課堂,沒有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其結果是教師教和學生的學判若分離。而新課改的課堂要求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要把學生看做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于探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當老師的應該做些什么呢?筆者結合教學實例就應用導學案構建高效課堂談幾點體會。
實施導學案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手段,導學案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紐帶。而導學案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本節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應用導學案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中,導學案是否設計的科學?設計的是否合理?設計的是否規范等問題都很關鍵,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衡量導學案在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的作用是不是明顯。在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語文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做了一點自己的探究與嘗試。
1.導學案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只顧自己在講臺根據自己的教案設計進行教學,沒有顧及學生聽課的效果。教學的結果可想而知。教師的一堂課教學只是為了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教案上設計的就要一一講出所備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不考慮,所以教學效果非常一般。
面對低效的的語文教學,我們要抓住以生為本這個關鍵。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充分考慮學生在教學中的活動、思維,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自主探索,激發學生思維。這樣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學生才會由過去那種被動的學,轉變為現在主動學。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所以,導學案中學生的主體性大大發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實現了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教學。
2.導學案要注重內容的貼近性
導學案是“導”與“學”與“案”的三者統一,是相互結合的有機整體。“導”指的是教師的指導;“學”是學生的學習;“案”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也是學生學習的教學思維引導模式。導學案不是簡單的課本內容加上教學方法的簡單相加。在導學案模式下,主要是考慮學生的學的主體,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導學案的設計內容和思路要貼近教材的新理念,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貼近本節課的教學特點。
3.導學案編寫上要體現梯度性
如何讓每位學生的學習都得到飛躍呢?要想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是務必要清楚每個版塊知識設計與處理的梯度。在我編寫導學案的實踐中,我加強了版塊內容的精巧設計,有效的防止了教與學的分離狀態。我的做法是:一是教學要循序漸進。二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心理模式。三是導學案中所選習題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學情,因地制宜,因生而異。導學案中的練習都備注有不同難度,不同類別的標示,每個試題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都有預測,拓展練習的難易程度都很清晰,針對不同的學生。
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教授羅增儒和美國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都說過下面的意思:教學中師生互相合作,共同協調,才能激發課堂的能量與活力,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在語文課教學中實施導學案教學,我是這樣做的:
1.要把導學案用活,在導學案的活劇本中,讓每一個學生演好自己的角色
運用導學案構建高效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出現體現了教學的新教法,導學案的運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有著顯著的教學效果,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運用導學案能否激活現在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成為運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
2.角色互換,學生當老師,課堂更精彩
導學案在設計上要體現學生主體性。如何衡量導學案是否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是檢驗的試金石。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交互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當老師講解教學內容,老師點撥指導,師生互動,很好的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自己講課,我穿插利用大腦風暴法,集感、聽、讀、說、練五位一體。
總之,實施導學案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手段之一,因此,在在應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科學設計導學案,合理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語文導學案設計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內容的貼近性,導學案編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體現梯度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要活,在導學案的實施中,讓每一個學生演好自己的角色,課堂才會更精彩,語文課堂才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劉赫.試析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
【2】羅柳.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淺探【J】.成功(教育),2012(24)
【3】周明華.語文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學語文,2010(2)
【4】張海青.語文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在應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科學設計導學案,合理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語文導學案設計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內容的貼近性,導學案編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體現梯度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要活,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就語文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進行了探究與嘗試。首先論述了語文導學案設計的幾個基本原則,然后就語文導學案在課堂的使用,如活化導學案,體現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當老師,引入師生聯動模式促使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