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一周
(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探究新疆富蘊縣金礦礦床成因及找礦方向
■賈一周
(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阿勒泰836500)
本文對新疆富蘊縣薩爾布拉克金礦礦區的地理位置、地層、構造情況,依據地質理論知識,對該礦床成因類型進行歸納、分析,得出在該地區找礦的相關標志。
新疆 金礦 找礦
1.1 深部構造為成礦的運動提供場所
深部構造在不斷的演化中會逐漸發育出斷裂,這些斷裂的孔隙就是成礦運動的主要場所。斷裂的空隙深厚,適合流體的運移滲透,在漫長的歷史中慢慢發展為成礦流體上移的運輸管道,為成礦作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在深部構造中不同層次的地震也促進了流體的上移,加速了礦床的形成。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就是大氣降水,大氣降水在開放的空隙中的滲流而導致的氧化環境促進了成礦物質在流體中的析出,使成礦物質得到高效的利用。
1.2 深部構造為成礦作用提供動力
深部構造的地震、巖漿活動以及地幔的上隆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可以加速成礦流體在成礦系統中的內部循環,更可以活化處于經過區域內部的惰性成礦元素,使其參與到礦床的循環之中。這不僅加速了成礦流體的循環,也增加了成礦元素,使礦床更加豐富。深部構造活動提供的熱能能夠使成礦作用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周而復始的進行,也就能源源不斷地進行成礦作用。
1.3 成礦作用中的成礦物質依賴于深部構造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銅、鋅、金、鉛等親硫金屬元素在地殼深部和上地幔部分的含量較高。在已經被發現并利用的位于地殼表層的許多礦床中,以金礦床為代表的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地殼深部。因為地殼深部所屬的深斷裂系統十分有利于深部成礦物質移動到地表。而就外部形成條件來講,只有深層的地幔物質提供大量的成礦必需元素,而地幔內部的原始物質保有其成分的多樣性,這樣,成礦元素才能在局部大規模形成出現,從而產生獨一無二的超大型礦床。
2.1 受地層巖性及構造控制
采自礦區不同地段的9個礦物包裹體經顯微鏡下觀察,礦物包裹體可分出原生和次生兩種。次生包裹體多沿早期石英裂隙充填,個體較小,形態不規則,顏色為無色至微褐色。原生包裹體主要為石英包裹體,少量為白云石包裹體,形態絕大多數不規則。以氣液包裹體為主,氣液比一般為5-8%,少數為10-20%。還有含CO2的氣液包裹體、純CO2包裹體、全液相包裹體、有機包裹體。在含CO2的氣液包裹體中還發現有NaCl子晶。對比石英包體的某些標型特征可為金礦床的成因提供一些輔助信息。典型巖漿熱液型金礦床石英包體形態較規則,氣液比以40-70%居多,有NaCl子礦物(反映鹽度較高),無純液相包體。變質型熱液金礦床石英包體以氣液包裹體含量較多,普遍具液態CO2,氣液比較高,一般0-25%。熱(鹵)水溶濾型金礦床石英包體形狀不規則,氣液比低,以3-10%為主,15-20%者少,未見或只有少量子礦物,具純液相包體。相比之下,薩爾布拉克金礦石英包裹體特征與巖漿熱液礦床石英包體特征存在明顯區別,而與熱(鹵)水型金礦床相似,兼有變質熱液型金礦床特征。據此分析,薩爾布克金礦床大致是早期變質熱液形成礦胚,隨后多期地熱事件發生,地下熱液發生多期蝕變疊加形成工業礦體。形成的礦床為含金毒砂D黃鐵礦礦石建造類型。
2.2 薩爾布拉克金礦床具有以下特點
下石炭統南明水組地層為原始礦源層。各巖性段中均含有數量不等的火山物質、火山作用從地殼深處帶出豐富的礦質;該組巖層中含有大量的炭質、泥質成分,可促使成礦物質還原沉出。礦化明顯受-構造控制,主要控礦構造為靠近背斜核部的構造破碎帶、帶內糜棱巖、糜棱巖化巖石極為多見,且多見于礦體賦存部位或富礦地段。礦體呈透鏡狀、脈狀、具分支復合和膨大縮小尖滅再現等特點沿該構造帶展布。礦物共生組合簡單,石英-黃鐵礦-毒砂-自然金為主要組合類型,經地表氧化后形成石英-褐鐵礦-臭蔥石-自然金等組合。礦區熱液蝕變類型齊全,蝕變分帶明顯,蝕變帶基本對稱、礦體多處于內帶位置。主要載金礦物黃鐵礦、毒砂,主要化學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均具有熱液成因特點。自然金以顯微-超顯微自然金粒、類質同象晶格金及膠粒金三種形式賦存于主要載金礦物毒砂、黃鐵礦以及粘土礦物、炭質中。浸染狀礦石為礦區主要礦石類型。礦床中包裹體含量多,種類全。大多細小,以氣液包裹體為主。礦區范圍內未見有一定規模的侵入體,物探資料顯示深部亦無大的巖體。
3.1 地層巖性標志
礦區下石炭統南明水組中段第二巖性層(C1n2-2)巖屑、晶屑凝灰巖,凝灰質砂巖是主要的礦化層位,其次為該組中段第一巖性層(C1n2-1)及上段第一巖性層(C1n3-1)的含炭凝灰粉砂巖、砂巖。該套地層富含大量的火山物質及As、S、Fe、Au等成礦元素,為原始礦源層。
3.2 構造及相關標志
發育于薩爾布拉克背斜核部附近的北西向脆韌性斷裂帶是重要的找礦標志,該類斷裂既是礦液運移的通道,又是儲礦的空間場所。本礦床即位于薩爾布拉克背斜軸北東側的F1斷裂帶中。地表呈帶狀分布的褐鐵礦“鐵帽”是最直接、最醒目的找礦標志。圍巖蝕變標志主要有黃鐵礦化(褐鐵礦化)、毒砂化、含鐵碳酸鹽化、硅化等蝕變標志。地球化學異常標志是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圈定的Au、As、Sb等元素組合異常沿斷裂破碎蝕變帶分布,為找礦指明了方向。
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礦產資源,但是不同的礦種在各地的差異性很大,尤其是目前缺乏對各個地區不同地層的勘探分析,導致在開發利用上造成了局限性。目前已知的是北疆各地煤炭資源較為豐富,開采難度比較高。南疆腹地工作難度低,外部條件差,所以,如何建立起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勘探采礦計劃,完善明確新疆各地礦產資源分布圖至關重要,我們要利用淺部資源的開采便捷優勢,層層發掘,力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擺在地質工作者們面前的是一條漫長的求索路,新一代的建設者們肩上的任務還很重大。
[1]李嘉興,薩吾爾山金銅成礦條件與找礦評價報告 [J].中國科技,2011(9).
[2]李耀增,新疆主要礦產時空分布規律及找礦方向預測 [J].新疆工學院學報,2013(2).
[3]張志德,新疆區域地質基本特征概述 [J].地質通報,2012(2).
P61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