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阜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遼寧阜新123000)
關于如何提高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的探究
■石峰
(阜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遼寧阜新123000)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核心組成部分,貫穿于環境管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環境監測的"生命線",貫穿于環境監測全過程。基層環境監測站應著眼于實際工作特點,重點做好現場監測質量控制,在此基礎上,加強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力度,重視儀器設備管理等環節的質量控制,精細化實施質量控制計劃,切實提高環境監測質量水平,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環境監測 質量控制 分析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環境保護將面臨新常態下的考量。在環保問題面廣縱深、日益復雜的背景下,環境監測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作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層環境監測站需結合實際,開展好質量控制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能力水平,才能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
1.1 樣品采集
如某造紙廠的排放污水BOD5和CODcr的測定結果分別為110 mg/L和113 mg/L,這組數據是錯誤的。據統計,沒有哪家造紙廠排放的廢水中對CODcr有貢獻的污染物100%可生物降解。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是采樣,即測定BOD5時包括懸浮物,而測定CODcr的樣品中相對懸浮物較少。因此,不充分注意采樣的問題,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水質現場采樣時,采樣人員必須通過上崗前培訓,切實掌握采樣技術,提高工作效能。在同一采樣點上分層采樣時,避免不同層次水體混擾。污染源監測容器和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容器應分類存放,不得混用。
1.2 樣品保存
由于物理、化學、生物的作用,采集后水樣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采樣時加強樣品的保存至關重要。采取一定的保存措施,不同類型的水樣,產生的保存效果不同;分析項目的不同,決定了樣品的保存時間不同。通常情況下,樣品保存過程中,一是防止容器及瓶塞污染樣品,盡可能使用專用容器,根據洗滌劑類型和容器材質進行容器清洗。二是根據水質類別,添加保存劑保存樣品。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樣品中加入抑制劑;防止重金屬水解沉淀,應將水樣用硝酸酸化至pH1~2;測定六價鉻時水樣應加氫氧化鈉調至pH8,而保存總鉻的水樣,應加硝酸或硫酸至pH為1~2。
1.3 有效避免采樣污染
在樣品采集過程中,采樣點位的污染、保存樣品的容器的污染及采樣操作的污染等都是潛在的污染來源。在采樣前徹底清洗采樣容器及設備;安全存放采樣容器,避免瓶蓋和瓶塞的污染;微生物采樣時避免手和手套接觸到采樣容器及瓶蓋的內部和邊緣,以上措施都能有效避免樣品受到污染。
2.1 平行樣分析
平行樣分析指同一樣品的兩份或多份子樣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同步分析,它反映測試的精密度,一般抽取樣品數的10%~20%。平行樣分析可以對單次分析結果的離散程度進行判斷,減小隨機誤差。
2.2 加標回收率測定
加標回收率的測定可以反映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在測定樣品的同時,于同一樣品的子樣中加入一定量的標準物質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扣除樣品的測定值,以計算回收率,一般應為樣品數量的10%~20%。測定結果不得超出該項目監測分析方法中規定的加標回收率的范圍。加標回收率測定時,加標物的形態應該和待測物的形態相同,加標量應和樣品中所含待測物的測量精密度控制在相同的范圍內。
2.3 全程序空白實驗
空白實驗主要是對試劑進行檢驗,檢驗其環境因素和實驗條件對樣品測定的影響。空白值的大小和它的分散程度,影響著方法的檢測限和測試結果的精密度。實際工作中,每批次監測應做全程序空白,一些特殊項目如溶解氧、pH值等除外。根據分析方法的需要,在分析結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對監測結果進行修正。
2.4 密碼樣分析
密碼平行樣分析或密碼加標樣分析,指專職質控員在所需分析的樣品中,隨機抽取10%~20%的樣品,將其編為密碼樣平行樣或加標樣,這些樣品對分析者本人均是未知樣品,最終由質控人員對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和判斷,用于檢查或控制監測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密碼樣分析是重要的質控手段,有利于提升樣品分析質量。
為保證環境監測質量和監測數據準確、可靠,各級監測站都會制定相關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計劃,內容通常包括日常質量管理、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能力驗證及全程序質量控制等。筆者所在的監測站,對照質控計劃,每年都會對質控工作做年終總結,質控工作沒有按要求完成的原因,一方面是質量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分工不明,導致職責不清;另一方面是監測科室質量監督員,對質量保證工作內容、程序和方法熟悉程度不夠深入,外加日常工作繁雜,沒有保質保量地開展好最基本的質量監督工作。
精細化實施質控計劃是指在現有機構人員配備條件下,明確質量控制目標、任務、分工、職責和進度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按程序改進,便于監督執行和履行監督職責。同時要求質控人員嚴格履行相關職責,特別是部分質量監督員,對于質量控制工作和監測分析工作,應合理安排,高效開展。
新常態需要新狀態。環境監測應該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環境保護的新常態,進一步筑牢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紅線意識,扎實做好現場監測、實驗室分析、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控制計劃的精細化實施等幾個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作為,更好地為環境保護服務,為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做出更大貢獻。
[1]侯建強.解析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J].能源環境,2014(3):137.
[2]陳方忠.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環境保護,2014(5):7-8.
[3]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 (第四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79.
X83[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