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陜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陜西西安710054)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分析
■李榮
(陜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陜西西安710054)
長期以來,相關土地整改規劃中就已經將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問題納入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在整理基本農田方面的提升與延伸。在當下國家十分關注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相關環境下,本文將淺談在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任務中所展露的諸多端倪與弊病,并且審視度時探討解決方略。
高標準基本農田 土地建設 解決方略
毋庸置疑,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作為功在當代且利在千秋的國家大事,尤其是在國內當下人地矛盾、糧食安全突出的背景下,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對于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1 農田土地問題中權屬調整受阻
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其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囊括了田塊規整這一環節,一旦針對田塊進行規整便不可避免需要對有關土地的格局重新整合與布局。但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在按人頭分配中極有可能導致耕地的破碎趨勢。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務必要拋棄過往的散碎田地格局,毫無疑問的必將觸及相關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值得關注的是,調整土地經營權等問題會觸及廣大農民的根本權益,任務開展也是極其復雜而敏感,過程充滿荊棘,久而久之也造成了諸多地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工作阻礙重重,遲遲不見成效的局面。即便是采取了相應的補償舉措,基本上開展一些規整措施,倒是重新建構田埂等行動中無形又造成了破碎土地的情況,很多耕地的面積銳減,制約了農業發展的機械化作業,從而極大降低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成果。
1.2 對應公眾參與體制機制有待完善與健全
不可否認的是農戶作為踐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耕作主體,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具有極大的發言權,也是影響與制約方案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只有真真正正保證了眾多農民的實際知情權與選擇權,也才能夠更加充分的體現民情,反映民意,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在推行土地建設時得到民眾的支持。然而,反觀時下,不難發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在民眾參與體制機上遲遲未取得良好成效。這一問題集中體現在兩個地方,首先是次個任務的建設立項上忽視了農戶的意見,在突出的承包經營調整問題上的民戶工作做得不夠,其次是整體規劃設計往往陷入閉門造車的困局。輕松的設計模式,過于生搬硬套,使得在實際運用貫徹中難以切合實際需求,繼而致使大量設計的不科學規劃持續制約農田發展。
1.3 在監管上的輕視,頻繁的設計變更以及后期管護缺失的矛頭尖銳
輕視監管的情況十分常見,又加上相關方面對監理和施工單位審查資格的輕視,從而導致整個施工過程欠缺監管力度,還有施工過程變數多,設計上存在著諸多變更,更加劇了作業的復雜性。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后期管護內容囊括了檢測土地質量與工程管護的環節,工程管護的不到位致使農田水利和農村道路諸多設施使用壽命銳減,并且土地的質量檢測缺失也讓土地生產質量下降,離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目標相去甚遠。
2.1 制定并完善有關農田建設桂花技術規范與建設標準
建立健全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相關標準與規范,是高標準基本農田質量建設的關鍵保障。尤其是國土資源部高瞻遠矚,須要針對性發布農田土地建設的有關行業標準。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其中的技術標準、建設標準、相關條件以及建設程序等內容都亟待明確提出配套措施與規定。開展工作時須要著重關注因地制宜的重要點,不同的生態區域具有迥異的自然生態條件,由此也決定了生產農業的發展方向,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對應的要求也各異。即便是對于同一生態區而言,在相對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上也有著諸多不同要求。在國土部門頒布的相關指導性規范的基礎上,各省市貫徹時也要結合本省的實際農業條件與技術規范,在統一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基準上謀求更高水準的發展契機。
2.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在產權與流轉機制上的調整刻不容緩
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下,土地的規?;洜I毋庸置疑的是高標準基本農田打造的具體化表現,現下趨勢要求抓住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發展機遇,逐步推動農業發展實現現代化模式。此外,在農田土地的建設項目方面,必須秉持著穩多于調的主旨,積極尋求調整土地承包權諸多方向上的協調一致。在土地整治的領域上貫徹“自愿平等有償”的準則,實行農村農田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承包,積極運用激勵性舉措鼓勵各界農業大戶、農民合作社以及農場戶主發展新型化集約農業,承包并轉變農業發展方向,繼而為徹底緩和與解決農業土地轉變為高標準基本農田路程上的諸類問題。
2.3 構建良好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參與體制
長期以來的工作經驗與教訓無不顯示出了建立健全公眾參與體制機制的突出意義。不可置否的是遵循農民群體的主體地位,真正的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的土地合法權益是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工作的不二法寶,只有在維護農民群體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才可以暢想國內農業土地調整與發展的美好明天。有效的路徑可以具體到以下四個要點,一是借助于多方面的力量加強宣傳力度,接力調動農民群體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同自身權益的關聯性;二是強化細節參與,在總體效果上凸顯農民參與的成果,細化到項目的提出與構思中必須滲透著人民大眾的思想、智慧與呼聲;三是規范公民參與的制度,一方面既要保障人民大眾的參與權,另一方面也要顧慮大局規范大眾參與的形式與內容;四是建立起完備的協調矛盾機制,只有有效的協調緩和機制才能不斷保證公眾參與工作的順利實行。
朝著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的目標邁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整個環境下的復雜操作流程充滿了荊棘,需要不斷結合區域的整體發展現實統籌規劃,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了社會各界的合力,繼而為逐步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建設保駕護航。
[1]馮強.土地整理規劃設計中的土地權屬問題 [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3(3):108-114.
[2]梁偉峰,劉娜.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應注意幾個要點 [J].中國集體經濟,2012(16): 3-4.
[3]李少帥,鄖文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資源與產業,2012(3):189-193.
[4]吳海洋.高要求與硬任務迸發新動力--談如何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建設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 [J].中國土地,2012(10):16-18.
S28[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