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光 王福祥 邢海國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八三大隊四川達州635000)
淺談萬源市石膏資源及其成礦調查分析研究
■徐有光 王福祥 邢海國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八三大隊四川達州635000)
文章通過初步野外踏勘測繪、淺井工作以及取樣分析和極少量工程驗證,與地質特征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預測,基本查明礦區地質構造情況,基本掌握萬源市石膏資源礦體形態、產狀、質量品位。
萬源市 石膏資源 成礦調查
萬源市位于四川東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帶,境內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礦產資源豐富。調查區內地層出露主要為二疊系到第四系,寒武系三游洞組(C3s)在調查區東部也有極少出露。調查區位于羅家塝 褶皺帶,東與大巴山褶皺帶相鄰,南與川北臺陷相鄰,在褶皺形態上,受大巴山褶皺帶控制,為一系列與大巴山褶皺線相平行的走向北北西—南南東向的具強烈褶皺的背向斜組成。調查區內未見巖漿巖出露。
2.1 礦化分布特征
礦化點分布在羅家塝復式背斜兩翼中,出露在嘉陵江組四五段(T1j4+5),區域上呈兩個帶狀產出,即東礦帶和西礦帶。東礦帶:北起梨樹鄉石膏點,南經瑪瑙溪胡家壩石膏點、磙子坪黃家埡口石膏點,至八臺鄉石膏點,南延至大戰溪石膏點。西礦帶:北起杜家壩石膏點,南經茶埡石膏點、白沙荊橋石膏廠,至廖家溝石膏點,南延至井溪趙角壩石膏點。
2.2 各礦點(體)礦化特征
(1)梨樹鄉石膏點。位于梨樹鄉政府對面河溝邊,該點曾經開采過石膏,后因地勢較低,開采難度極大而停采,現僅留下一采坑。未見石膏出露,僅見含石膏的白云巖和灰巖,巖溶較發育。
(2)杜家壩石膏點。位于杜家壩,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據調查當地居民,曾經少量開采過石膏礦,現留下一開采礦坑,已經積水成塘,表層第四系覆蓋物多在3.0~5.0m,局部大于5.0m。
(3)茶埡石膏點。位于茶埡鄉境內,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原茶埡石膏廠開采,因坍塌嚴重,現已經停采。石膏質量較好,可達Ⅰ級,呈纖維狀。從地表特征看,該礦埋藏較深,上部第四系較厚且較松散,多在3.0m以上,局部大于35m,采用旋坑法開采難度極大。
(4)廖家溝石膏點。位于白沙鎮廖家溝,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石膏呈灰白色,以纖維狀結構為主,少量柱粒狀結構。礦物除石膏外,尚有少許方解石和微量泥質。石膏質量較好,可達Ⅰ級,呈纖維狀。該點曾經少量開采過,因極易坍塌,已經放棄開采,目前老硐已經坍塌。
(5)井溪大戰溪石膏點。位于井溪鄉大戰溪,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石膏呈灰黑、灰白色,柱粒狀結構為主,少量纖維狀。礦物除石膏外,尚有少許方解石和微量泥質。從地表特征看黑色含膏質泥巖基本未被淋濾,尚可見較多未被淋濾的黑色含膏質泥巖。該點曾經少量開采過,因極易坍塌,已經放棄開采,目前老硐已經坍塌。
(6)瑪瑙溪胡家壩石膏點。位于官渡鎮瑪瑙溪胡家壩,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據調查當地居民,當年曾經打坑道開采過石膏,后因頂板較薄極易垮塌而停采,現僅留下一坑口。尚可見大量石膏在坑口遺留,巖溶較發育。
(7)磙子坪黃家埡口石膏點。位于磙子坪黃家埡口,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據調查當地居民,曾經少量開采過石膏礦,現系巴山水泥廠擬建的石膏廠,目前道路已經修通,石膏質量較好,呈纖維狀,詳見分析結果表。從地表特征看黑色含膏質泥巖基本被淋濾,在旁側開采小坑中,尚可見較多未被淋濾的黑色含膏質泥巖。石膏頂部不平整,較不規則,高低起伏較大,保留有較好的原巖痕跡。
(8)八臺鄉石膏點。位于八臺鄉境內,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為八臺實業有限公司開采礦山,開采礦坑長105m,寬84m,開采深度27m,目前道路已經修通,石膏質量較好,呈纖維狀。從地表特征看黑色含膏質泥巖基本被淋濾,在開采礦坑中,尚可見較多未被淋濾的黑色含膏質泥巖。石膏頂部基本平整,高低起伏不大,保留有較好的原巖痕跡。經初步估算,該礦動用資源儲量約為50.98萬噸。
(9)白沙荊橋石膏廠。位于白沙鎮荊橋鋪,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開采礦坑長100m,寬95m,開采深度47m,交通條件較好,石膏質量較好,呈纖維狀。從地表特征看黑色含膏質泥巖基本被淋濾,在開采礦坑中,尚可見較多未被淋濾的黑色含膏質泥巖,厚度多為0.1~0.5m,局部可達1m以上。表層第四系覆蓋物多在2.0~3.5m,局部大于5.0m,石膏頂部基本平整,高低起伏不大,保留有較好的原巖痕跡。經初步估算,該礦動用資源儲量約為158.28萬噸。
(10)井溪趙角壩石膏點。位于井溪鄉趙角壩,產于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上部之角礫巖中,石膏呈灰黑、灰白色,以纖維狀結構為主,少量柱粒狀結構。礦物除石膏外,尚有少許方解石和微量泥質。該點曾經少量開采過,因極易坍塌,已經放棄開采,目前老硐已經坍塌。
其中,瑪瑙溪胡家壩石膏點、磙子坪黃家埡口石膏點、八臺鄉石膏點、白沙荊橋石膏廠、井溪趙角壩石膏點,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這些區域石膏礦以二水石膏為主,(CaSO4·2H2O+CaSO4)含量遠遠大于55%的層狀石膏、硬石膏礦工業品位,CaSO4·2H2O含量接近或部分達到≥95%的纖維石膏礦工業品位要求,通過選礦可以達到纖維石膏礦的工業要求。
調查區石膏礦點在構造位置上為南大巴山帚狀構造帶。調查區石膏資源產出在羅家塝 復式背斜的核部,僅在三疊系嘉陵江組發現具一定價值的石膏資源。石膏資源主要產出在三疊系嘉陵江組四五段,與黑色含膏質角礫巖密切相關,層控特征明顯。石膏資源受后期構造的改造比較明顯,羅家塝 復式背斜近核部斷層切斷了背斜東部的石膏資源,即杜家壩與茶埡有明顯的斷開。石膏資源呈似層狀透鏡體產出,走向上厚度變化比較大,目前發現的兩個膨大部位位于荊橋鋪和八臺,其次在杜家壩和磙子坪黃家埡口。
本次調查工作確定了在三疊系嘉陵江組地層中尋找石膏資源的找礦方向,并發現石膏礦(化)點10余處,兩個礦帶呈北西向展布。從調查情況看,萬源市石膏資源相當豐富,建議適當加大產業投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1]汪鏡亮.鋰礦產資源開發方向的變化 [J].化工礦物與加工,1999(11).
[2]高峰,鄭綿平,乜貞,等.鹽湖鹵水鋰資源及其開發進展 [J].地球學報,2011 (32).
P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