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菲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〇 四大隊四川廣元628017)
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分析與找礦前景初探
■夏菲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〇 四大隊四川廣元628017)
本文以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分析與找礦前景初探為題展開相關討論。首先結合我國有色金屬業的發展與現狀對其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從有色金屬成礦、礦床成型、成礦階段對有色金屬成礦地質特征進行了說明,最后分析了找礦前景相關的問題,并結合某地的有色金屬錫礦對其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文初步論述可以引起更多關注與交流,為該方面的理論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有色金屬 成礦 地質特征 找礦
長期以來,國內外對有色金屬的研究積累了不少資料,而且通過歷史研究發現,古代已經對其進行開采,加上建國以來的大量開發,資源能源出現了嚴重短缺,因此,應該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我國地處歐亞板塊東西兩側,大多有色金屬礦山由太平洋、印度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構造相對復雜,需要細致探析,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構造。但可以通過相關知識與經驗對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進行分析。
由于經濟發展、市場活躍、生活向品質化需求方向不斷轉移,有色金屬業得到了激活、有色金屬的需求得到了提升;從資源的角度來看,有色金屬位列不可再生資源之列,這也促使人們對其開采、保護、預留有一個科學的評估,合理的規劃。另一方面,尋找有色金屬礦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實踐經驗表明,在陸地上它的存量較少、發現也較為困難,而在深海則又難于探測或者發現,因此,在這方面存在著雙重的困難,然而可以利于成礦地質概念,分析有色金屬的成礦原理,并對其地質特質加以辨析,從而掌握相關的地質環境基礎、成礦基本條件,為找礦提供一些重要的保障。
在有色金屬成礦地質特征方面,一般認為在某區域北區因時間段較長而出現了一些顯著特征時,可以判斷其相關跡象,以下進行具體說明。
2.1 有色金屬成礦
在有色金屬成礦方面,需要有一定時間的材料沉積或者變形,比如,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后,某區域出現了有色金屬礦床演變、排布、成型,并表現出一種“多期成礦、燕山期最強”的特征;通常來講,有色金屬礦床排布的成礦分區特征會以塊、帶表現為主,在塊體邊沿可以發現存在斷裂帶成礦聚集現象,通常的分布表明沿沖斷帶為多。
2.2 礦床成型
在礦床的成型方面,則會以“次成礦夾雜、多個種類聚集”特征表現,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地層內部的造漿運動,從而促進多層次化的成礦現狀;另外,在有色金屬礦較大的區域經驗表明,偏差性排列、控礦因素聚合之間存在著相關緊密的關聯,正是由于這種關系的存在,它的效果才讓人驚奇,才會促進其以規模化的表現形式突顯于世。
2.3 成礦階段
首先,如上文所言,有色金屬礦床成礦時期由多個不同的時間段所構成;其次,燕山期最為突出;第三,這些成礦階段分別為新元古代成礦時期、海西期成礦時期、印支期成礦時期、燕山期成礦時期;第四,在不同的時期雖然有不同的形成,但是總體上講,在每個時期都存在聚集、礦化;另一方面,在這些時期之中,先是有一定的古火山巖形成,數量相對較多,然后它們中的金礦、銅礦關系漸漸突顯,隨著深海火山濁流、細碧角斑巖等與之互相支持或促進、融合、礦化,最后以累積性質呈現為有色金屬的混合形成與礦層分布。
首先,要對有色金屬的用途、未來的行業性發展趨勢、價值加以評估分析,確定后再進行找礦前景方面的問題的探索與分析;
其次,通過對成礦作用、原理、表現的分析,掌握礦床形成的地質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好的對其有一個清晰認識;
第三,通過上面的分析與經驗總結,若發現某區北方區域或背部區域存在火山巖運動,且有中生代、新生代造山運動的影響,那么頻繁性的巖漿夾雜現象必然會藏匿于其中且時常發生、甚至時時發生,因此就可以找到成礦作用的明顯痕跡;
第四,從當下實踐與現狀分析,金、銅等皆有賴于巖漿運動所提供的能量,包括熱源、水源、物質源;所以,在找礦時,可以以此類分析為基礎或前提條件再進行預測性的表述,若發生上面所詳情,則推斷控制礦帶內的有色金屬排布、礦化種類屬于金礦,類型為韌性剪切帶型,還可以是構造蝕變巖型、斑巖型;還有可能是夕卡巖型銅金礦、海相噴流沉積層控型銅礦,若者皆可能存在。
第五,合理應用節理、成礦的關系,因為在區域構造運動中,節理構造位于次級構造,主要作用體現在對內生礦床的控制,包括形成與分布方面的控制。從研究數據與結果可以看出,云南個舊錫礦高松礦田的裂隙發育較好,而且活動的相關程度與成礦較為緊密。
比如,以某地有色金屬錫礦為例,通過采樣測試其中的元素Cu、Ag、As、Mn、Pb、Sn、Zn等。經對節理含礦性統計特征的分析表明,在礦床的不同段中(1360、1650、1950米中段)的成礦元素Cu、Ag、As、Zn變異系統大于1,Pb、Sn變異系數小于1,可以判斷出,Cu、Ag、Mn等的分布不均勻,而Pb、Sn分布較為均勻。通常學術界認定地殼中各元素分布較為均勻,會因地質作用或者富集作用而導致變異發生。以元素平均含量、背景值間的比例可以看出,不同段的濃集系數全都大于1,因此,可以斷定這些礦元素發生了富集。
總之,對于有色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的分析與找礦前景的探討需要注重綜合研究,比如將礦點的排布、礦床的種類、物化探失常等情況下的特征表現,與相關的成礦地質相聯系,從而深入一步,利用經驗、知識、地質環境等進行細致探究與數據分析,從而增加找礦的把握性。另一方面,在有色金屬業的找礦前景方面應該注意市場動態、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現狀發展,從而減少各方面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在近年來銅鋅合金類產品代替黃金飾品的傾向等,雖然將這個行業向前推進不少,然而市場上對于黃金的反應卻漸漸冷靜,所以,應該綜合分析找礦、開采之類的問題。
[1]李靜,孫曉林,陳巖等.磁浮選技術在有色金屬礦選礦中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36).
[2]廖永雄.礦石損失貧化的原因及其控制對策 [J].中國科技縱橫,2015(15).
[3]劉爭先.分析綜合物探在找有色金屬礦中的作用及其展望 [J].低碳世界,2013 (14).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149-1
夏菲(1987~),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地質找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