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毅 包國棟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地質隊廣西貴港537120)
對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探究
■鄧毅 包國棟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地質隊廣西貴港537120)
地質勘查單位與部門為了適應勘查市場發展的需要,有效規避礦產地質勘查中的各種風險,必須對礦產地質勘查中的種種風險進行預測評估,制定降低各種風險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風險利益機制。因此,對礦產地質勘查風險及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
礦產地質勘查 風險分析 防范對策
地質勘查是一項極具風險性且成功幾率不高的工作。礦產資源作為礦產地質勘查的載體深埋于地下,復雜多變的地質環境直接影響著礦產的質量,只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礦產資源項目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礦產資源合理開發的前提就是需要規避地質勘查風險。我國礦產地質勘查長期以來一直都被列入國家計劃中,勘查工作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進行,費用支出也是由國家財政撥給如此導致礦產地質勘查中風險利益責任機制被淡化,風險被放大。地質勘查單位和部門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風險利益機制是礦產地質勘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成因及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
隨著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我國地質找礦尚有很大潛力,礦產地質勘查投資增長速度較快,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探礦權登記空前活躍趨于調整回穩,新發現礦產地和新增資源量同步快速增長。地質找礦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初期處于地質找礦的低谷期;隨著礦業市場呈現復蘇態勢,勘查投資也逐步回暖,近年來地質找礦處于上升期;同時,礦產品價格持續攀升,市場繁榮與政策利好因素疊加,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加大,地質找礦活動空前活躍。隨著鉆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長,礦業權管理政策的不斷調整,固定費用在勘查投入結構中趨于穩定,真實有效的找礦投入不斷上升,盲目申請探礦權市場進入無序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礦產地質勘查中不幸事件或人們不希望出現的后果發現的概率被稱為風險。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風險就是地質勘查項目投入失敗的可能性,也就是項目成果與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礦產地質勘查中可以通過對風險的分析、估計和評價得出的風險值(即風險系數),風險值直接反應出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
2.1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成因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風險、技術風險以及經濟風險三類。首先,市場風險就是由于預測礦產品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走勢的不確定性,而這些預測不確定性對礦產勘查經濟效果的影響所產生的風險。其次,技術風險即自然風險或找礦風險。我國找礦中,由于地表礦和淺部礦多數已被探明和各種自然礦藏豐度的下降,雖然礦點眾多,但探獲經濟礦床的成功率只有1%~2%,找礦難度越來越大,風險也就越來越高。最后,經濟風險是指由于經濟礦床地質條件的多變性導致預期收益的變化,即投入和產出與期望值的背離所產生的風險。以上三類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普遍存在于不同礦種勘查工作中的不同工作階段。隨著工作程度的加深,各地域(成礦區帶)和各礦種之間的成礦條件和賦存形態的不同,地質勘查風險及風險系數亦存在一定的甚至是較大的差異。
2.2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對策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防范要綜合考慮礦產地質勘查中三種風險因素,而不是孤立的考慮一種風險,某些程度上三類風險的防范措施是相互滲透互為作用的。
(1)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對于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隊伍建設是資源開發技術力量的保證。通過專業團隊、專家對市場需求強度、礦質價格波動周期的分析和對投資礦產項目所在區域的政府關系、資金籌措等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實現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量化分析,確保礦產地質勘查投資的回報,最大限度的降低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
(2)加快技術創新與應用。首先是地質勘查項目研判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地質勘查項目研判,是根據成礦地質條件、礦化地質特征的分析,在現有地質工作程度上對礦床的礦化強度、規??刂坪透鞣N示礦要素進行綜合提取,對找礦前景做出科學預測,對礦床的潛在經濟價值做出評價。地質勘查項目的準確研判能夠決定項目是否值得投資以及進一步勘查開發的計劃。其次是地質勘查技術規程的創新與應用。礦產地質勘查只有嚴格遵照各環節工作的量化標準,盡量避免因為人為而產生的風險,才能進一步抑制風險的延展。
(3)積極推進地質勘查市場化建設。目前地質勘探單位還是以國家撥款事業單位性質存在居多,這就造成勘查行業市場化不足,大量地質資料、技術成果、地質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數單位手中,技術、信息、資料的壟斷,不利于勘查行業資源共享和風險規避。實際上,建立國家級省級資料、技術、信息共享平臺既可以避免行業重復投資,亦可以為新上項目獲得規避風險的大量資源。同時,應積極探索建立專門服務于勘查業的資本市場、規范的礦產交易市場,盡可能降低礦產品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走勢預測的不準確性。
(4)加強行業監管力度。在政策方面,應規范礦業權出讓和礦業開采審批制度,謹慎監管礦業投資者礦業開采進度,設置更嚴格的資質和行業準入門檻,同時進一步加大財政投資勘查力度并鼓勵和拉動社會投入。避免地質勘查項目盲目上馬,就要從提高礦業開采門檻和地質勘查資質門檻上下功夫。風險的源頭是利益的驅動,國家應對礦業開發執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加強礦產開發的宏觀管理,提高礦業集中度及礦業產值。還要對地質勘查隊伍資質進行嚴格審定,保存實力雄厚的力量,杜絕不具備資質的單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風險。另外,還應通過政策的推行以及資源宏觀管理去除市場泡沫,避免礦產地質勘查盲目投資,促進礦產地質勘查行業的健康發展。
礦產地質勘查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礦業投資經營的重點內容。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由于礦產資源的隱蔽性與不確定性,無疑加大了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只有有效的減少風險,才能創造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1]楊建軍,李文德.地質勘探設備對于推進地質找礦工作的積極作用 [J].科技創新導報,2012,(29):141.
[2]郭世強.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 [J].科技創業家.2013(06)
[3]劉敏.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 [J].科技論壇.2012(10)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