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順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甘肅總隊甘肅天水741000)
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治技術研究
■楊三順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甘肅總隊甘肅天水741000)
中國是礦產大國,礦山眾多,但礦山開采伴隨著較高危險性,礦山開采行為易使地質條件發生改變,誘發地質災害,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礦業是公認的隱患多、事故多、危險多的行業。雖然我國采礦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實際上目前我國采礦技術仍比較落后,事故率較高,地質災害多發。地質災害的發生不僅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更好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地質災害勘查與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將針對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治技術展開研究和分析。
地質災害 礦山地質 地質勘查 防治技術
我國地形地貌復雜,既是采礦大國,也是地質災害多發國,且地質災害種類多,危害性非常大,具有較強破壞性。礦山開發中追求利益,無序、過度開采,極易誘發地質災害。目前,我國對礦業活動重視度并不夠,監管力度不強,導致礦業地質災害隱患多,地質災害頻發,這十分不利于礦業持續發展。我國應在合理開發礦山的同時,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治,降低礦山地質災害事故發生率,保障礦山開發安全,確保礦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
礦山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礦山開發活動中誘發的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事故,例如泥石流、塌陷、滑坡、坍塌、沉降等[1]。這類地質災害往往都具有較強破壞性,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礦山地質災害多由人為原因引起,礦山開發中必然會破壞山體植被,導致山體抗沖刷能力下降,誘發滑坡。另外,人工設施建設,開挖剝離棄土,易改變地質結構,破壞原有土體平衡條件,受到外力作用下也極有可能引起滑坡。此外,強降雨天氣中雨水通過巖體表面空隙深入,導致巖體摩擦力下降,造成巖體結構破壞,也容易造成地質災害,所以地質災害雨季發生率較高[2]。另外,礦山開采會使土體出現局部臨空面,在受到長期應力影響下,土體穩定性會逐漸下降,若外力影響下,超過穩定臨界值,就可能會誘發嚴重的崩塌地質災害。崩塌類地質災害死亡率高,突發性強,能夠對作業人員、相關設備和巷道、周邊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甚至誘發一系列連鎖地質災害,形成因果災害鏈,改變地表條件,引起瓦斯爆炸,生產大量有害氣體。這類地質災害多不可控,發災時間短,破壞力大,易造成人員傷亡。通過分析可以,礦業具有風險高,事故多等特點,地質災害的發生會給企業與國家造成嚴重損失,損害企業名譽的同時,更給傷者家屬帶來沖擊,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地質災害嚴重制約著礦業發展,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治勢在必行。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勘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采取防治措施非常有必要。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治:
2.1 礦山地質災害勘查
礦山地質勘查技術多種多樣,不同技術有著不同適用范圍和特點,具體方法選擇中應結合地質情況和實際工程需求。通過各類地質災害勘查技術,能夠了解到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和形成條件及變化特點,這能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和途徑,勘查基本任務是查明地質災害體特征和形成原因及人為誘發因素。常用勘查方法有:遙感勘查法、資料分析法、地質測繪法、物探法、室內試驗法、物理模型法、槽探法等等[3]。初步勘查要了解災害體形狀、位置、規模,并對危害等級進行評估,進行物探、取樣、試驗,根據勘查結果制定相關策略,降低事故發生率。在具體勘查中,為了保障勘查質量,不僅要進行勘查全過程監督,同時要構建相應質量評估體系,以確保勘查質量。另外,勘查中應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構建數字化勘查模式。數字化勘查模式效率高,成本低,且勘查效果好,精度高,不易受外界影響,加強對數字化勘查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2.2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
通過對礦山地質災害的分析可以知道,礦山地質災害都具有較強破壞性,影響范圍非常廣。因此,除了要進行有效勘查外,必須要采取相應防治手段,降低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率。
(1)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從企業角度來講,企業自身必須提高對安全問題的重視,毫無疑問安全是生產的基礎,礦山開發中必須把安全問題上升到全體人員高度,不斷提升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要求開采現場施工的每一位經營者、管理者、負責人、施工人員都參與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通報處理,進行解決,消除隱患,生產中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應根據實際現場情況,制定相關制度,保障開采安全,通過制度內容規范作業行為、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本身礦山作業就屬于高密度作業,易發生事故,嚴格的制度必不可少。制度應根據不同工種,不同作業條件制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從而避免誤操作誘發地質災害。此外,應在現場設置安全監督巡視人員,對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和區域,進行定期巡視與維護,以實現在災害發生前,提前發現并進行有效解決,把地質災害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保障礦山開發安全,以促進礦業的持續發展。
(2)開采過程中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實施對礦山地質災害的動態監測,制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監測方案,確保在生產過程中對災害要素進行有效監測,通過監測數據分析提早實施預防措施比單純的工程治理更好。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個社會對礦物需要量越來越大,礦業開發規模不斷擴張。然而,礦業是典型的事故高發行業,尤其是地質災害事故。因此,在礦山開發中,必須要對地質災害勘查與防范提高重視,應用先進勘查手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實現安全生產,降低事故率。
[1]翁正平.復雜地質體三維模型快速構建及更新技術研究 [D].中國地質大學, 2013,13(11):119-124.
[2]李磊.邢臺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與治理恢復研究 [D].石家莊經濟學院, 2013,11(14):132-135.
[3]張琦,陳福恩.關于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 [J].化工礦產地質,2015,02:103-108+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40-1
楊三順(1973·10) 男 漢籍貫: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
1995年畢業于成都理工學院 專業:巖礦鑒定在職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甘肅總隊 職稱:工程師 研究方向:地質災害的勘查設計、環境恢復與治理 郵編: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