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君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氣象局山西朔州036800)
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王倩君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氣象局山西朔州036800)
近年來,特色農業快速發展壯大,對專業氣象服務需求日益凸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氣象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氣象服務類型也趨于精細,專業服務隊伍分布到各行各業,農業作為氣象因素影響最敏感的行業,氣象為農服務也將面臨新的要求和標準。
氣象農業建議
1.1 農業氣象預報服務
農業氣象預報作為氣象預報與農業生產的重要結合部分,預報未來農業氣象形勢,并為農業生產提供預防措施,使農業生產趨利避害。目前開展的農業氣象預報主要有:農用天氣預報、作物產量預報、土壤墑情預報、作物發育期預報、農業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條件預報等預報業務。
1.2 對農業進行氣象監測,提供農業生產管理意見
農業氣象監測主要是通過使用衛星遙感,依據地面農業氣象網數據,從而對農作物、災情、土壤水分、氣候條件等進行檢測,總結預測信息并對氣象條件的利弊進行分析,從而為農民提出農業生產管理意見。
1.3 氣象部門需要提供防災減災的氣象決策依據
需要根據氣象研究的結果,為農業部門和廣大的農民提供抗旱、抗洪、抗低溫以及防霜等技術和措施,同時,需要提供災情的相關信息。
1.4 為生態建設服務
生態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天氣和氣候條件的變化,三者之間相輔相成,氣象部門需要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監測,并提供與生態有關的氣候環境變化情況,以便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提供相關的依據,從而有效的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1.5 人工影響天氣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進行人工降雨,以便解決干旱和缺水的現象。同時,也可以進行人工防雹的工作,避免農作物受損。從而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防范作用,有效的避免災害性天氣的發生,從而防止災害性天氣對農作物的印象。同時,髯公降雨等工作在防蟲減災的環節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2.1 氣象服務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符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農業結構中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使得我國農業得到快速的發展,另外,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導致目前氣象部門所提供的氣象服務工作無法順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當今,我國農業通過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得農業德奧飛快的發展,并且逐漸朝著現代化農業方向發展,但是我國氣象部分的服務工作仍然延續以往的方式和流程,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急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完善和改進,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來擴大農業氣象服務內容,需要針對精細化的經濟作物進行重點監測和預報。
2.2 農業氣象服務內容和方式亟需創新
目前,所開展的農業氣象服務內容和方式仍較為傳統化,產品內容籠統,不具有針對性,專業性服務產品較少,而且通常還是以書面材料形式傳送至政府決策管理部門,然后再由相關部門傳達給農村、農民,遇重大災害性天氣預警和重要農事活動預報信息,往往很難在第一時間送達到農民手中。
2.3 氣象信息精確度不夠
氣象信息對未來一個時間段內的氣象預測預報,其預報的精確度將直接影響到群眾進行農業的決策手段選擇。當前,各級氣象臺站建立采用了人機交互,把數據分析作為預報產品的基礎,綜合運用各種氣象信息及服務技術,盡量使獲得氣象信息更加精確。但由于計算機模擬未能完全真實反映大氣的實時變化情況,在加上部分數據由臺站工作人員操作,訂正具有隨意性,使氣象信息經常存在失誤現象,無法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2.4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低下
農村農業人口占據全部人口比例較大,但這較大部分人群由于受經濟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接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大部分農民對氣象相關知識并不了解,對其防御辦法更是掌握不多。因此,我國氣象災害人員傷亡普遍發生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村這種防御氣象災害能力較差的區域,任何一次氣象災害的發生都不僅對農作物造成減產、受災的影響,還可能危及到群眾的生命安危,由此可見氣象服務中氣象防災減災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是很有必要的。
3.1 發展農業氣候資源和充分利用新技術
農業氣象部門需要發展相關資源,例如建立并發展農業氣象資源、草原氣候資源以及森林和濕地資源等。同時,還需要對具有特色的農業和精準的農業進行有效的優化整合,提高氣象服務的應用能力和水平。氣象部門還需要為當地的區域農業提供有關氣象的信息和資源,以便有效的促進當地區域的農業發展。氣象部門還需要以發展區域農業氣候資源為優化整合和開發利用為基礎,并對區域農業自然資源和生產潛力進行優化和調整,有效的促進農民農業產量的增加。同時,在為農業氣象服務的時候,需要充分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為農民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氣象信息。
3.2 健全農村氣象信息服務機構
為適應農業生產需求,法庫縣建立農業氣象機構,但隨著經濟建設重點的轉移,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地方政府機構應加強對農村氣象工作的領導和重視,將氣象事業納入地方經濟建設發展中來,將氣象科技服務延伸到農村,確保發揮為公眾服務的各項功能。同時,配置專業服務人員,建立農村氣象信息隊伍。
3.3 推進農村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制訂和完善農村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明確各災種的應對措施和處置程序,積極組織開展預案演練,特別要加強人口密集地區、重點保護部位和邊遠山區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切實提高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加強暴雨、干旱、冰雹、雷電及低溫凍害等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專業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改善技術裝備,定期開展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增強應對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地接收和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落實防范處置措施。
3.4 提升氣象為農服務隊伍素質
要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尤其離不開專業人才。一方面要大力抓人才戰略,堅持對現有服務人員的培養與培訓,另一方面,計劃引進一些學農氣的大學畢業生,逐漸壯大農業氣象隊伍規模。此外,還要努力尋求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多學習、借鑒、引進上級、兄弟單位氣象為設施農業服務方面的先進技術。
農業氣象服務是發展比較晚的邊緣學科,目前,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還比較薄弱,其水平比較低,與國外相比,還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針對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發展策略。同時,還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發展技術和經驗,并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和質量。從而可以有效的增強農業防災減災的能力,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還能夠為生態農業和環境提供有效的前提條件。
P45[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