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峰
(山陰縣氣象局山西朔州036900)
做好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的思考
■楊雪峰
(山陰縣氣象局山西朔州036900)
針對縣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重點探討氣象對農業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提高氣象服務以便減少災害的發生。
氣象 農業 防災減災服務
近年來,各級氣象部門為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各種各樣的對策,在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須深刻認識到,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農民對氣象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為: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體系還不夠健全,收集得到的災害信息缺乏全面性與時效性;與農業氣象災害相關的預測預報業務還比較落后,無法滿足廣大民眾的廣泛需求;有關農業氣象災害分析較少,尤其是防御技術的分析更少;缺乏相對健全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及農村終端接收系統。另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傳播面與覆蓋面都不夠廣;由于科普宣傳不能及時做到位,大多數農民對氣象災害的防御意識比較薄弱。
2.1 加大防災減災的科普宣傳,提高民眾防災減災意識
相關氣象部門要加大對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氣象防災減災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關于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認識,并針對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建議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與規劃,使其落實到政府的日常行為當中。另外,可以建立由網絡、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多種媒體共同組成的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網絡,各級政府、氣象部門與相關單位可以充分利用科普宣傳網絡對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知識進行宣傳與普及,使政府領導和廣大民眾意識到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并實施于氣象防災減災的實際工作當中。此外,還可以建立科技咨詢與技術培訓體系,可將氣象站及農技推廣站作為主體,以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及農技學校為輔,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班、技術指導、專題咨詢及技術推廣等多種形式對相關負責人、種養殖大戶、合作社、農技人員等進行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技術指導與培訓,使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技術得到廣泛普及,并使其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有利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2 加快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觀測站網
首先,必須對區域性氣象觀測網絡進行調整并逐步完善。此外,需要建設高時空密度、多要素、自動化的現代化氣象綜合監測網絡,進而實現高效、準確、及時的對相關氣象資料進行監測。縣級氣象局必須能夠時刻對所轄區域的預警信息、雷達回波及區域氣象站的氣象要素實況資料進行調閱和應用。從時間角度而言,還要加密采集,并建立起綜合數據庫,以方便對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監測與積累,進而使氣象監測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2.3 建立起農業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體系
以現代農業的發展及建設現代化新型農村的需求為依據,針對高效農業與特色農業開展專業、專項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測工作。在逐步提高農業氣象天氣預報準確性與時效性的基礎之上,不僅要針對災害性天氣做好預警預報工作,還要結合當地的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畜牧業與林業等情況,做好防旱、防澇、防洪、防寒、防風、抗凍等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同時,要針對重大的農業氣象災害及農林病蟲害開展必要的預警預報工作。此外,需要適當增加與農業生產相適應的農業氣象觀測項目,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及農作物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具體需求為依據,針對關鍵農事活動開展氣象預報。與目前針對農業生產已經開展的霜凍及干旱預報相比,必須逐步提高農業氣象預測預報的時效性與準確性,進而使預報技術水平得到提升。基層的縣級氣象局還要依靠上級氣象部門的指導產品,必須依據需要選取對本地影響較為嚴重的農業氣象災害,并以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程度為依據對農業氣象產品進行分類。此外,還要開發“農業氣象專報”“重大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專題”等產品,以上級指導產品作為主體,并對該指導預報產品進行補充與訂正,各種指標相互聯合進行判別,結合本地實際,使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與監測得以順利開展。
2.4 建立氣象災害應急響應體系
建立起以政府部門作為主導,其他各級單位共同參與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并針對各個層次制定相應的災害應急預案,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時防御農業氣象災害,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對“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機制進行健全與完善,先要針對農村建立各種預警接收設備,還要建立起規模適當、辦理規范、結構合理的農村自然災害預警隊伍。具體表現為:在各個鄉鎮、村成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工作站,并配備專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協理員與信息員。另外,各級部門要密切配合,爭取使氣象協理員與信息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于較為重要的天氣預報還需要綜合考慮各地區民眾接收氣象信息本領之間存在的差異,并有區別的對待。確保在災害性天氣來臨之前能夠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行準確、及時的傳播,同時在災害發生后要及時對災情進行上報,以保證氣象信息傳達的通暢性。
近年來,縣氣象科技快速發展,氣象部門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出與農業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服務對策,使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對于農業氣象防災減災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想做好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相關氣象部門首先要加強科普宣傳力度,增強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逐漸拓寬信息發布、接收渠道,并做好氣象信息發布與災害性氣象信息的預警預報工作。同時,要對自身結構進行優化,建立起相對健全的氣象服務體系,以確保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
[1]黃滿珍,羅文英,蒲建懷.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 [J].北京農業,2015(21).
[2]盧雙玲.關于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 [J].科技致富向導,2012(8).
X4[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