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高作中學 李雪鋒
?
初中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
江蘇省建湖縣高作中學 李雪鋒
【摘 要】
【關鍵詞】
初中 作文 學生 自我感知 能力
作文教學的功效有很多體現形式,常規的作文教學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應用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活躍。教師如果靈活的拓寬作文教學的范疇,并且在教學引導上采取更合理的指導方式,作文教學中還能夠實現對于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很好的挖掘自我、感受自我并且慢慢豐富自我。這是推動學生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隨著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的增強,學生對于很多閱讀文章的體會也會更加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也會得到變化,而這些又會進一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有一些不同的方向,首先,對于一些話題作文的教學過程而言,讓學生充分解讀作文命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在實踐中可以很好的滲透對于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養。話題作文通常需要學生圍繞話題或者一個特點的主題來確立寫作文章的標題與內容,題目以及寫作范疇的確立其實就是學生搜尋自己過往的經歷、感受的過程,是一個學生透過自我感知來挖掘自己積攢的生活歷程,以及隨之形成的一些寫作素材的過程。教師如果善于引導,這個環節中將會很好的促進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加強,學生可以在不斷的思考、回憶中反觀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歷以及感受,會結合主題來有效的進行自我反思,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提升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積極教學過程。
比如,教師可以以“崇高的理想”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寫作。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展開交流探討,讓大家想一想結合這個話題可以擬定哪些作文題目,確立怎樣的寫作方向,以這種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感知。在學生的積極交互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觀點,并且擬出了一組題目:①我對理想的看法;②當代學生應有的理想;③我向往的職業理想;④我的理想是怎樣確立的;⑤我至今沒有確定理想的原因;⑥社會風氣對理想的影響。學生在擬定這些題時其實就是學生進行自我感知與回顧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在這個主題的激發下透過自我感知后確立的一些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從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們看到,作文教學中的很多過程都可以成為學生自我感知的方向,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融入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鼓勵學生多進行自我感知,這會讓學生的性格更加獨立,思維也更加敏銳與深刻。
在作文教學的展開中,教師可以經常融入一些對于學生的評獎鼓勵的教學策略,以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與寫作信心,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感知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寫作情況來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寫作教學的總結,肯定學生在寫作中的一些進步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時,也可以技巧性的指出學生仍然需要努力的一些方面。以這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在文本寫作時融入更多有效的自我感知,讓學生在文章中表達更多的真情實感,這會讓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有效積累,學生寫出的文章質量也會更高。
例如,一次作文教學中評講學生的生活札記,評講開始,教師即先聲奪人,創設氣氛:“這次作文全班同學選材廣泛,表達風格多樣,各種文體都涉及了。雖然每個同學擷取的只是生活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反映了21世紀學生的精神風貌,說明同學們對生活已有了較好的自我感知。如果把這些生活的浪花匯聚在一起,真可謂萬紫千紅、美不勝收”。正面的肯定,熱情的鼓勵,說得學生們面帶笑容,很受鼓舞。教師可以進一步將學生的一些優秀習作作為典范在班級進行誦讀,讓學生都來欣賞這些融入了深入的自我感知所形成的優質文章。這也是對于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一種激發,會讓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融入更多真情實感。
生活對于寫作過程的引導非常直接,學生如果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不僅能夠積攢更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在文章的表達上也會更加生動且富有感染力。在培養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的過程中,生活所能夠起到的引導作用非常直接。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與感受生活的習慣,多搜集生活中那些讓人難忘的點滴,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記憶中形成自己的生活體驗,今后在習作中進行相應表達。同時,學生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從身邊的各種人以及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中來豐富自己對于生活的感受。這同樣是一個學生感知自我的過程,這些方式都會極大的推動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不斷增強。
培養學生對生活有良好的自我感知,就要和學生交朋友,和他們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諦,引導他們熱愛生活,讓學生學會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吸取豐富的精神養料,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習作的能手,把生活同作文緊密結合起來。發揮生活的引導作用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新生入校時可以組織他們參觀校史展覽,隨后讓學生寫《校史展覽參觀記》《我愛校園的綠樹》等記錄性文章,這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學生留心生活、積極觀察生活的過程。當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慢慢增強后,可以引導學生對校內外發生的各種事情悉心觀察,引導他們認識、辨別是非,區分美丑,這會讓學生的生活感受能力一點點增強,學生對于生活的體驗也會逐漸豐富起來。從生活出發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引導策略,這也能夠極大的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讓學生在文章中有更多觸動人的表達。
【參考文獻】
【1】吳禹春. 試論作文命題的改革【J】. 北京教育,1994(10)
【2】萬曉庭. 路,還是讓學生自己走的好─—淺談作文批改與講評【J】. 北京教育,1994(Z1)
【3】潘新和. 夏丐尊寫作教學觀初探【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3)
【4】邵憲邦. 寫前指導的基本特點與運作要義【J】.吉林教育科學,1994(01)
【5】田貴. 談類比說理文寫作教學【J】. 吉林教育科學,1994(07)
教師靈活拓寬作文教學的范疇,在教學引導上采取更合理的指導方式,作文教學就能夠實現對于學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很好的挖掘自我、感受自我并且慢慢豐富自我。本文研究了三個方面:充分解讀作文命題,采取評獎鼓勵的教學策略,發揮生活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