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宏 賈自強 曹清龍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新疆青河縣瑪熱勒鐵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分析
■馮永宏 賈自強 曹清龍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瑪熱勒鐵金礦位于新疆青河縣城東南布爾根河北岸。瑪熱勒鐵金礦雖屬小型礦床,但具有金粒大、品位富、易于分選和露天開采的優越條件,特別是其所處構造部位對成礦頗為有利。該礦的發現對本區原生金的尋找是一次新的突破,對以后的開拓有一定指導意義。
鐵金礦 地質特征 找礦分析
1.1大地構造位置及區域構造輪廓
該區位于準噶爾板塊北東端,即準噶爾板塊與阿勒太板塊轉換斷層的東南側。礦區屬東準噶爾界山復向斜帶中之青格里一布爾根背斜。
1.2地層
1.2.1泥盆系:該系出露齊全,自下而上為
(1)下泥盆統瑪因領博組:分布在瑪因領博大斷裂一帶,巖性為灰綠色片巖、石英長石砂巖、粉砂巖、石英斑巖、石英鈉長斑巖夾酸性凝灰巖和碳酸鹽巖。(2)中泥盆統的托讓格庫都克組和北塔山組:北塔山組巖性為硬砂質長石砂巖、粉砂質泥巖及砂質灰巖、凝灰巖、角礫巖、安山巖等?,敓崂砧F金礦產于該組的安山巖及安山質凝灰巖中。(3)上泥盆統的喀熱干德組及阿爾曼鐵組:巖性為凝灰質砂巖、粉砂巖、泥巖、礫巖、玄武扮巖、千枚巖、片巖等。阿爾曼鐵組地層中有含金石英脈帶分布。
1.2.2石炭系:該系僅出露下、中統,其巖性分別為
(1)下石炭統南明水組:巖比為千文合、絹云片巖、份砂巖、安山扮巖、鈉長斑巖及凝灰巖。該組內也有含金石英脈帶分布。(2)中石炭統巴塔瑪依內山組:巖性為閃長扮巖、斜長珊巖、紫紅色中性熔巖及其凝灰巖、凝灰角礫巖。該組地層中之鈉長斑巖脈含金。
2.1礦區地質
瑪熱勒鐵金礦區位于青格里一布爾根背斜軸部附近的北東翼。礦區地層為中泥盆統北塔山組,由輝石安山巖、安山扮巖、杏仁狀安山巖、安山質沉積凝灰巖和凝灰質粉砂巖等組成。礦區脈巖見有細粒閃長巖脈,石英脈,碳酸鹽類及綠簾石細脈等。
加馬特一瑪熱勒鐵壓扭性斷裂呈東西向穿過礦區,其北側分布有三個次級構造擠壓破碎蝕變帶,蝕變帶也呈近東西向展布,各帶內均產有較密集的含金石英脈。
2.2礦床地質特征
(1)礦體形態、產狀及規模:礦區的含金石英脈,除少數零散分布外,多聚集成帶分布在三個擠壓破碎蝕變帶中。其類型除含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和蝕變巖型綜合類型外,其余均為含黃鐵礦-石英脈型。
(2)圍巖蝕變:與金礦化關系密切的蝕變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硅化:可見兩期,其中晚期硅化常和絹云母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伴生,形度石英細脈,含金石英脈體即為該期產物。②碳酸鹽化:具多期性,分布廣,尤以石英脈旁糜棱巖中最為發育,以方解石化為主,呈粒狀或細脈狀產出,常與硅化、褐鐵礦化伴生,形成褐鐵礦化方解石一石英細脈。③絹云母化:呈細鱗片狀或薄膜狀發育在石英脈近旁,常和黃鐵礦化、粘土化等伴生。④黃鐵礦化、褐鐵礦化:常見的黃鐵礦化有兩期。早期黃鐵礦多呈暗紅色和黑色,為晶形完整的立方體和菱形十二面體,粒度較大;晚期者為談黃色,呈細粒星散狀或條帶狀分布。⑤粘土化:研究證明,絹云母化、黃鐵礦化、硅化和碳酸鹽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它們可以使成礦元素富集,其蝕變體又是礦體的組成部分。
3.1金礦化特征及賦存狀態
金礦化特征:金在石英脈中呈很不均勻的巢狀分布,有的區段金品位可高達40-數百克/噸,而局部地段則小于1-2g/噸,金在蝕變巖中呈不太均勻的浸染狀、細脈浸染狀分布,自然金粒多為肉眼不易看到的顯微金,品位一般較含金石英脈低,但其富集地段基本和含金石英脈中的富集部位相吻合。金礦化具有如下富集規律:
(1)金品位與金屬硫化物含量成正比。(2)金礦化與熱液蝕變程度及種類密切相關,一般是絹云母化、黃鐵礦化、硅化強烈處,金礦化亦富,反之則貧。(3)金礦化與構造活動關系密切,構造帶中巖石經構造作用擠壓破碎強烈處,石英脈厚度、形態變化大,熱液蝕變強烈,該處金礦化往往較富;沿壓性或壓扭性構造充填的脈體比沿扭性、張性構造充填的脈體含金性要好。
3.2礦石類型及成礦階段劃分
礦石類型:金的礦石類型根據其礦石礦物組合及產出部位劃分為蝕變巖型、黃鐵礦一石英型、多金屬硫化物一石英型及表生氧化帶中的氧化類型(褐鐵礦一石英型)。
成礦階段劃分:根據礦石礦物組合及相互關系,大致可劃分四個成礦階段。
(1)黃鐵礦一石英一金成礦階段:為含金石英脈的主要形成階段,伴生有少量黃鐵礦和微量自然金。(2)金屬硫化物一金成礦階段:為成礦主要階段。(3)黃鐵礦一碳酸鹽一金成礦階段:為最后成礦階段,蝕變巖型金礦就是該期的產物。(4)表生成礦階段:原生含金體經風化作用,使金進一步富集,同時有褐鐵礦等次生氧化物形成。
4.1普查找礦標志
據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初步認為在該區進一步尋找同類型的金礦時,可注意以下普查找礦標志:
(1)區域較大的壓性、壓扭性斷裂帶和其旁側的次級斷層帶或擠壓破碎帶是找礦的有利構造部位。(2)石英脈中黃鐵礦、方鉛礦、黃銅礦等金屬硫化物的有無和多寡是該脈(或脈帶)含金豐度的直接標志。(3)金屬硫化物的氧化帶,是本區找金的明顯標志。
4.2區域找礦前景
根據區域資料,東準噶爾褶皺帶的布爾根一扎河壩一阿爾曼鐵一帶,斷裂構造發育,巖漿活動強烈,特別是沿斷裂帶常有大量含黃鐵礦、褐鐵礦、黃銅礦的石英脈分布,局部密集成帶,斷裂帶中熱液蝕變強烈,可能構成含金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金礦的遠景區。
恰庫爾特幅東北角的次黑云母花崗巖一黑云母石英閃長巖株外接觸帶及巖體內部斷裂帶中充填有黃銅礦、輝銅礦、黃鐵礦化石英脈,在進一步找礦時,應對其注意研究。
上述情況說明,該區金的成礦地質條件優越,不但有已知的金礦點存在,而且還有潛在的礦化線索,因此具有一定的找礦遠景。
[1]張良臣,劉德權.中國新疆優勢金屬礦產成礦規律.北京:地質出版社.2013.116-150.
[2]楊向東,曾長華.新疆金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新疆地質.2012.(6)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17-1
馮永宏(1975~),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區調化探、礦產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