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阿妮
日語專業學生當前幾種典型的心理危機淺析
文/趙阿妮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心理因素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日語專業的學生的心理危機有其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在:
日語專業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源自傳統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獨立意識的缺乏。同時,面對同樣的外語學習,日語專業相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專業的學生屬于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更容易獲得成就感。而日語專業的學生屬于另起爐灶,由于中學階段應試教育學習外語帶來的壓力等負面因素,對新語言的陌生感和自我獨立性缺失導致日語學生更容易有畏難和挫敗感。
當前日語專業學生,很多人都對日語學習的方向感到迷茫。這種心理和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勢有緊密的關系:一方面,日本近年來經濟不斷下滑,但是國家整體方面卻快速走向一個危險的方向,對中國不斷采取挑釁態度;另一方面,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長,過去一直采取的比較隱忍的外交態勢逐步恢復大國氣勢,這本身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習慣了對中國采取頤指氣使的西方國家尤其是日本,顯然對這種現實難以接受。所以,中日之間這種關系狀態,使得曾經熱門的日語專業也隨之降溫。
大學語言學習,除了一部分是出于對語言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但是大多數人都是有更現實的需要:為今后的工作著想。日語也不例外,當前日本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原先日本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很多著名企業也風光不再,有的被收購兼并,甚至有的消失。學習日語,有沒有用,今后能不能找到工作?使得很多學生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對今后的畢業的出路感到焦慮不安。
那么,對于日語專業的學生上述心理危機,該采取什么應對方法呢?
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從生理上屬于成年人,但是從教育的角度,學生屬于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知識被動供養型學習到知識主動探索型學習的“斷奶期”。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首次接觸日語的學生屬于語言學習“啟蒙期”。因此,這個階段要采取引導加強化自我獨立思考的方式,使日語學生盡快“斷奶”,進入“成年期”。使學生盡快弱化中學時期的等待性學習狀態,進入主動出擊發現型的大學學習的狀態。
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角度來看:語言是一面鏡子,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容。日本在與中國的長期交往中,保留了很多中國古代,尤其是中華民族鼎盛時期——大唐王朝的很多文化因子。日本由于高度重視這些文化的傳承,同時由于日本島國,相對封閉,因此,很多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元素得以在這里保存。而中國由于近代長期處于戰爭動蕩階段,很多傳統的古代文明符號和文化因子被摧毀。當前中國正快速走向民族復興之路,國家的軟實力——文化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汲取我國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優秀因子。日本所保留的我國古代的大量文化因子,對于我們的文化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從中日兩國未來發展前景來看,目前日本雖然經濟總量已經被中國超越,但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而日本依然是發達國家。日本很多成功的經驗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中日交流將是長久的,并將更加深入。鄧小平同志敢為人先,積極推動改革開放的初衷,就在于充分了解我們民族的特點和優勢在于敢于學習,善于學習,要充分釋放我們民族善于學習的優勢,向世界一切優秀的國家學習,吸取其成功的經驗為我所用,由此來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學習好日語對學生今后進入社會,建設國家仍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從學習日語對今后進入職場的前景來看,中國的企業開始走向世界,這其中也包括日本,這些企業進入日本也需要日語專業的人才。而且隨著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也成為世界性的采購中心,比如中國義烏,是公認的全球性小商品王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世界各地的采購商云集此地,其中很多來自日本。日本由于國內經濟低迷,制造業持續下滑,中國制造的產品價美物廉,很受日本國民的青睞,中國已經成為日本市場重要的產品供應國。而當前商貿流通領域迅速崛起的電商行業,中國市場更是潛力無限,2014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商市場。依賴于中國強大的制造業所提供的豐富的產品,中國的電商現在不僅僅限于國內,更在歐美,亞洲,拉美各地攻城略地,日本也是中國電商和物流產業的重要的市場開拓目標。因此,日語學習大有用武之地。
筆者認為,打造好課堂這一學習主陣地,首先要重視日語學生本體感問題,英語專業的學生的本體感在語言發育期就開始培養,本體感的有很強的存在性。但是日語進入學生的學習期已經是人的語言系統比較穩定的狀態,語言的排斥性比較強,對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這是日語教學中常見的一個難題。因此,很多學生顯意識里自己是主體,潛意識里自己卻是游離于主體之外,也就是說,缺乏本體感。其次,重視課堂情景模式設計。日語不同于英語在我國這么廣泛,因此,課堂成為學生進行日語語境的體驗和日語學習效果檢驗的主要場所。師生之間交流是學生最難得的日語應用實戰體驗,而好的情景模式的設計則能為學生帶來最佳的日語應用體驗,消除其對日語學習的畏難心理,師生交流才能創造好的氛圍。
[1] 劉電芝.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張厚泉.日語教學與研究論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趙阿妮(1983—),女,江西新余人,本科,新余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化學,日語教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