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鳳玲
“五步法”搞好會計實訓
文/徐鳳玲
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操作技能,至關重要。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會計的學習興趣及自信。
那么,如何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操作技能呢?搞好會計實訓無疑是提高操作技能的“關鍵”。在多年的會計教學實踐中 ,筆者根據教學實踐逐漸出會計實訓教學的“五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步法”就是指:第一步,再現相關知識;第二步,布置實訓任務;第三步,實訓操作訓練;第四步,分析評估;第五步,總結體會。
就是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每次實訓之前,引導學生復習本次實訓相關的知識,為實訓做好準備。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會計工作場景,擬合會計工作流程,利用提前制作好的會計工作的錄像或者動畫,生動形象的再現會計工作的實際內容,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差旅費用報銷”的實訓,先組織學生觀看費用報銷業務的視頻。首先,分清劇中角色,哪個是業務員,哪個是出納員,誰是財務科長,誰是廠長?他們各自的職位和分工以及在報銷這個活動中所要擔當的責任。然后,總結在此活動中涉及到的財務知識以及涉及到的相關憑證,如住宿發票、車票、差旅費報銷單等,然后帶學生以不同的身份進入角色,從而引出要布置給學生的任務。。
包括:(1)學生的分組及分工;根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水平劃分成若干小組(2)發放必需的用品,如各式憑證、單據等。(3)操作步驟和規范,要求學生一次性完成,把憑證不要當作是模擬的資料,而是要當作真實的會計資料來做,不給犯錯誤的機會;(4)操作完成時間,對學生的操作時間要作出明確的要求,否則學生會磨蹭浪費時間,降低課堂效率,把時間也納入考核范圍;(5)成績評定方法,每一次內容都要有明確的量化考核標準,讓學生明確的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能含糊其詞。
實訓操作訓練是整個實訓的中心環節。實訓的操作過程是練習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由“知”到“會”的過程。老師在實訓中融入了知識的重點、難點,學生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這些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所以老師在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巡回指導主要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糾正錯誤的操作,盡可能地使學生順利完成實訓。重點講解就是針對實訓中出現的共同問題,老師給予重點的提示和說明。本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動態信息,作好記錄,為今后的技能教學做好準備,并且注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注意發現人才,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
具體做法:在會計實訓教學環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行小組負責制,每個小組都會選出一個組長,小組成員對小組長負責,小組長直接對老師負責。經過分組,可以大大減輕了實訓老師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訓效果,如果不分組,老師要回答每個學生碰到的問題,這樣,一堂課下來,實訓老師通常被搞得筋疲力盡。分組以后,我們只需要對小組長解釋,有不懂的直接由小組長解釋給各個組員,而且,有時候學生對學生的講解,有時候更能容易溝通,小組內部還會有分工,每個人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也會承擔不同的角色,把會計流程學習到位,
分析評估包括兩個階段:教師的分析評估和學生自己的分析評估。教師的分析評估是根據實訓操作的規范標準,把操作要點進行分解并量化積分并制作評分表,對學生的實訓結果進行成績評定,劃出等級,如優、良、中等;同時針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劃分問題的性質;共同針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是內容錯誤還是技巧問題等等。教師評估完成后,選擇不同問題的范本交給學生自己評估。每個小組評估不同的范本。由學生根據實訓的規范對范本進行分析評估,并記錄出現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實訓的規范、操作要領和知識的重點、難點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和掌握。讓學生互相檢查所做的實訓成果,在互相檢查中,發現自已和別人的不足,從而引起大家的注意,避免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出現類似的錯誤。我們會評出最優秀的一組,評選的結果由各組長和老師共同決定。這樣不僅能團結每組的協作能力,也讓他們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提高他們團隊能力,也增強學生間的凝聚力和情感交流。
總結同樣是一個重要環節,我的總結經常這樣進行:首先,將上一步各小組分析評估的結果予以匯總,針對實訓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原因,并予以糾正。同時對優秀學生的實訓結果進行點評,以達到表揚優秀激勵落后的目的。最后,由每個同學寫出實訓總結體會,要細致寫好操作體會,分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指導教師的建議等等。
總之, 教無定法,我們在中職會計實訓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觀察,積極積累,及時總結,根據實訓內容的特點,實訓的要求等因素,采用最合適的實訓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
作者單位
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