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遠
兒童用品中包裝設計的情感設計研究——健康情感為例
文/李 遠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特色品牌形象尤為重要,而品牌包裝既能包裹商品,又能無形之中宣傳企業形象,一舉兩得。本論文旨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既考慮其基本功能,又以兒童健康作為設計理念,通過卡通形象輕松愉悅的傳達兒童身心健康、保護自己的知識,寓教于樂的正面引導,使家長放心。
兒童用品;包裝設計;健康情感;情感設計;研究
我國十四歲以下的兒童大約3.6億,兒童商品包裝設計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兒童用品包裝設計在兒童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就像一張無形的網,兒童日常所見、所聞、所言、所想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兒童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里,他們需要對生活各方各面的進一步認知、學習、引導。
孩子們已經成為了特殊的消費群體,因其不成熟、多變性等特點,他們會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商家為了達到盈利目的,各式各樣的包裝“爭相露臉”。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兒童用品包裝裝潢上,缺乏個性化,風格模仿嚴重。盲目地使用雷同圖形元素,搭順風車現象,導致產品品牌、廠家信息等混亂。面對市場競爭,許多制造商為增加產品的購買力,從而引起“價格戰”,低價格的銷售,低成本的收益與企業老總本身藝術審美修養的不夠,而忽略了企業包裝圖形的獨特性、童趣性需求。
第二、兒童用品包裝造型結構單一、開啟方式一塵不變。正方形、長方形盒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對孩子們來說缺乏新鮮感、童趣性,不能吸引孩子們好奇的心理需求。由于之前的“價格戰”,低利潤的企業,對于兒童用品包裝的設計創新的想法基本為零。
第三、兒童用品包裝材料安全性缺乏,再次使用率極低。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多數制造商都是走包裝材料單一來降低成本。更有甚之黑心的企業,用不達標安全性指標的材料來包裹兒童食物銷售。兒童包裝再次利用率,綠色環保的理念更是缺乏、稀罕。
第四、包裝設計理念上,忽略情感體驗。生活中有很多兒童用品包裝設計采用兒童喜愛的卡通圖形或插畫,但并沒有能夠引導、提高、教化孩子們的情感內涵。把產品銷售出去的同時更要滿足兒童、家長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建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橋梁。
兒童消費貫穿于他的整個人生,這是一特殊群體,企業必須與之建立深厚的情感。兒童用品包裝根據市場銷售,概括為以下幾類:玩具類、食品類、學習用品類(可自主決定)、保健品類、電器用品類、清潔用品類、服裝類、護膚品類、床上用品類、藥品等(家長決定)。
現代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把健康情感的理念與兒童用品包裝中的包裝圖形、色彩、文字、結構、功能等各方面設計相結合。健康理念與包裝進行融合設計,使兒童在觀看、使用包裝過程中產生聯覺和聯想。即把健康情感的概念融入到包裝的“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美化產品等基本功能中”。讓兒童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體會適用性、人性化關懷、寓教于樂的正面引導。有以下幾種設計方法:
第一、情境再現。跑步、跳遠、攀登、滑雪、跳傘等運動情景簡筆、插畫等
圖形、色彩再現于兒童用品包裝設計中。運動可以讓孩子們的軀體更加健康,兒童攀登鍛煉堅韌的毅力。同樣的方法可以將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健康、道德健康設計出來。
第二、游戲引導(游戲場景、游戲互動、文字游戲)。兒童對文字的識別性有一定的局限,文字游戲卻成為兒童用品包裝設計的另一片天地,例如將文字與圖形元素相結合表達個人情感、情緒。
第三、包裝結構與材料上創新。形狀、色彩、材質、開啟方式安全、結構的合理、攜帶方便、回收便利的兒童用品包裝設計值得商家與設計師思考。例如衣服包裝,紙材料使用多,可從結構上二次折合,讓紙盒包裝成為衣柜中的收藏紙盒。可循環使用包裝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態環境健康。
第四、延伸產品。兒童用品包裝設計也可以有延伸產品,以家庭為單位的衣服、配飾、碗具、生活用品等贈送或附加額外費用購買,有利于社會健康。同理設計另外三種。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大背景下,人們對包裝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身心各方面正處于發展時期的兒童,不但要從本質上設計適合兒童用品包裝設計,而且更加要起到教化孩子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優秀的兒童用品了包裝設計,能夠方便快捷、潛移默化的滋養在孩子們的心靈,先進科學的發展為兒童用品包裝設計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設計師要跟上科技發展腳步,適應兒童新要求變化的心理情感與審美的需求,創造出更好的精神意識與美感意識的產品。
[1] 肖禾,曾景祥.包裝設計研究[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 [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情感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趙江洪.設計心理學[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 柳沙著.設計藝術心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 張一英,李慧德,王彤等.健康教育教程[M] 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
[6] 柳冠中.設計文化論[C].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7] 馬斯洛.馬斯洛完美人格.[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8] Claire Golomb.兒童繪畫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湖南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