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商河縣氣象局 山東濟南251600)
(山東省商河縣氣象局 山東濟南251600)
氣象現代化是國家科學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提高氣象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是實現氣象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農業發展的有力手段。本文對基層氣象部門的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工作提供參考。
農業氣象服務發展
農業生產是在自然氣候條件下,人類勞動干預,控制生物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的過程。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天氣、氣候條件影響密切,因此了解當地氣候資源環境,及時準確獲取天氣、氣候預報信息對發展農業生產十分重要。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技術的提高以及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農業對農業氣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國現行的農業氣象工作無論是在內容、方法、途徑上均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要求,可以說,農業氣象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1 提供天氣預報以及預防災害性天氣的措施
為農業部門以及農民提供每天的天氣狀況,并對旱、澇、低溫、霜凍等災害性天氣進行短、中、長期的報道,從而使農民做好提前的防范。同時,根據所研究的成果,給農民提供一些預防災害性天氣的措施和技術,幫助農民度過災害。
1.2 對農業進行氣象監測,提供農業生產管理意見
農業氣象監測主要是通過使用衛星遙感,依據地面農業氣象網數據,從而對農作物、災情、土壤水分、氣候條件等進行檢測,總結預測信息并對氣象條件的利弊進行分析,從而為農民提出農業生產管理意見。
1.3 實行人工降雨及防雹措施
農業生產中,會時常遇見干旱或降雹天氣,為了減少干旱和雹子等災害性天氣對農業造成的影響,農業氣象部門會進行人工增雨飛行作業以及人工防雹作業,從而將災害降低。
1.4 開展森林火險檢測
通過利用氣象衛星對森林、草原火情進行檢測,從而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對森林、草原等火災進行預防。
1.5 改善生態環境
天氣氣候條件對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農業氣象部門一邊提供氣候環境變化資料,一邊對生態環境進行檢測,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前提,從而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首先,在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氣象觀測技術相關體制改革和觀測系統的技術能力還不夠完善和缺乏,現有的觀測系統等曾設計的科學依據和業務試驗論證還存在理論上的漏洞,大部分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站所在基層臺站的人員對業務知識的掌握能力有限,同時也只是恪守于傳統的業務工作程序,缺乏創新力,更多時候在工作時只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已,并沒有注重工作的質量。另外,在站內的業務人員大部分由于年紀都在三十歲到四十多歲了,年紀偏大的問題使得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過程中并不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來達到相應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作為外聘人員,其工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位于當地的氣象觀測站的人員對當地的特色產業、農業環境和氣象條件、專業服務方面都沒有較為寬廣的拓展,信息內容較為閉塞,同時對氣象觀測也沒有專業技術上的把握,同時上級部門并沒有充分積極支持當地觀測站的發展,新分配的專業人員非常缺乏,甚至部分觀測臺站都沒有農業氣象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即使配備過來的少數專業人員由于大部分都是從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沒有足夠的實踐能力。整體上,影響了我國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的質量和科學性。
3.1 提高觀測員的業務意識
基層臺站地面氣象觀測業務枯燥且繁瑣,同時對工作嚴謹性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觀測人員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優良的工作作風,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恪守職業操守,時刻肩負著重大責任和神圣職責,保證在任何惡劣天氣條件下,都能很好地堅守工作崗位,密切監視天氣變化,準確、及時地觀測記錄和編寫發報,做到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嚴防涂改偽造等。同時,氣象部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地面氣象測報工作,關心工作人員生活,不斷增強觀測員業務意識,培養觀測員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精神作風,調動和發揮觀測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3.2 拓寬農業服務范圍,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在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今天,要為農業發展提供更為精確的數據信息,就需要拓寬農業服務的范圍,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了加強農業氣象服務,提高質量,保證服務的精確性、時效性和全面覆蓋行,就需要加強對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的服務措施,充分的發揮氣象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除此之外,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加大對縣、鄉、鎮等基層對象的服務工作,為他們農業的發展提供高效的信息數據支持。同時,為了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還需要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充分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快速便捷的優勢,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
3.3 加強現代氣象服務技術的開發與利用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氣象服務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科學性。例如,科研所購進地理信息系統軟件(GIS),并培訓相應的技術人員,同時配備較好的便攜式全球定位系統(GPS)與可以接收處理的NOAA和FY―1衛星資料的極軌氣象衛星處理系統,進一步建設EOS/M0DDIS資料處理系統(RS),共同構成比較完整的“3S”技術系統。“3S”技術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有效地促進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細化,為利用氣候資源調整種植結構、趨利避害提供基礎信息,從而實現了農業氣象工作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農業氣象工作對農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共同協作與努力,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氣象服務產品。同時,需要積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以及氣象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唯有如此,才能保證農業氣象工作更好的為農服務,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
[1]李庭.對于農業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開展 [J].北京農業,2013(33):229.
[2]賀偉光,周口市農業氣候資源變化及其利弊分析 [J],安徽農業科學2012(27):13505-13507、13511.
[3]王煒張蓉蓉 梁碧麗等淺析氣象部門如何做好為農氣象服務農業與技術,2013年第09期
[4]王靜梅.提升地面綜合氣象觀測能力有關問題分析 [J].寧夏氣象.2013(10):188-189.
氣象為農服務建設存在問題及優化建議
■林正強
P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