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翔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探討地震對藏區高邊坡的影響
■楊智翔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來,世界各地總有地震發生,地震也成為危害最大的災害,因此,對預防地震災害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損失的研究也在增多。由于地震破壞力較大,已經嚴重影響到藏區高邊坡的安全。所以,有必要研究地震給高邊坡所帶來的危害。本文將從藏區高邊坡的基本情況入手,重點研究地震對藏區高邊坡的影響,并聯系實際情況提出做好高邊坡保護的有效措施。
地震 藏區 高邊坡
地震的破壞力極大,一旦發生地震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會伴隨滑坡的情況的發生,而高邊坡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山體滑坡的出現,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但由于受地震影響,高邊坡也會受到破壞,起不到應有作用,這就需要研究地震給藏區高邊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謂的高邊坡就是指土質邊坡高度在20米以上、100米以下或巖質邊坡在30米以上、100米以下的邊坡[1]。按照成因的不同,邊坡可以分為人工邊坡與自然邊坡,按照物質組成的不同可以分為土質邊坡、巖質邊坡以及二元結構邊坡[2]。一般來講,邊坡的常見病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種類型。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各種邊坡危害的出現,避免山體滑坡等情況的出現。尤其是藏區高邊坡所肩負的責任更是重大,然而,由于我國藏區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地震活動也很頻繁,藏區很容易發生地震,特別是近年來,從2008年開始每隔一段時間,我國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地震,但主要集中在藏區附近,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等都在藏區附近發生,給國家與人民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由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崩塌也在不斷增多,這些都是藏區高邊坡受到地震破壞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做好高邊坡維護就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藏區發生地震以后,高邊坡一定會受到影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發生山體滑坡,這也是藏區高邊坡地震后常見的事故。在山體滑坡發生以后,人民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通過研究發現,導致山體滑坡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如人類活動違反自然規律等都會引起山體滑坡,加之原本用于保護山體的高邊坡因受地震影響,也難以起到應有作用,進而發生了滑坡[3]。同時,地震還會給高邊坡帶來崩塌等影響,使得高邊坡不再發揮原有作用,還會引發斷層破裂,使得邊坡工程嚴重受損,這些災害發生以后,如果要修復邊坡也很困難,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在汶川地震發生以后,藏區很多高邊坡工程都嚴重受損,由此帶來的強震害也很多,直接影響到了高邊坡的穩定性,
通過研究得知,地震給藏區高邊坡所帶來的影響十分嚴重,而且地震所帶來的影響則與高邊坡傾角有很到關系。當傾角在45度-90度之間,應峰值就會逐漸減小,且速度也會放緩,在地震發生以后,高邊坡受損的機率也就越小;當傾角在45度-60度之間,應峰值逐漸變大,巖體位移速度也會加快,如果發生地震,高邊坡受損的可能性也將會增大[4]。尤其是傾角剛好處于45度時,此時的位移最大值就會出現在坡要上,當傾角在60度到75度之間時,所有位移值和速度峰值也會逐漸增大,這也就意味著位移與速度峰值正處于最敏感階段,一旦發生地震將給高邊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由此可見,高邊坡傾角能夠直接影響到高邊坡穩定性,也可以決定地震發生以后,高邊坡受損情況,更會關系到高邊坡附近的居民生命安全。
要保護藏區高邊坡,減少地震對藏區高邊坡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防止山體滑坡、崩塌等情況的出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就需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增強邊坡的抗滑性,將滑動力降到最低。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削坡減載,這就需要通過降低坡高、放緩坡高等方式,逐漸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在邊坡設計上應盡可能降低穩定性差的巖土體高度,如果巖土體具有阻滑的作用,則要避免削減,由于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高邊坡建設,所以在實際施工以前,應聯系實際情況采用最經濟的技術。
第二,通過人工加固邊坡,可以通過修筑土墻、防護墻等方式增強巖體穩定性,將鋼筋混凝土抗滑樁等應用到邊坡建設中,這樣也可以起到阻滑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將預應力錨桿等應用到結構較差的巖質邊坡中,或在邊坡上種植花草等,這樣不僅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并適當放緩邊坡,此外,還要做好安全支護,這樣一來也可以起到保護土體穩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施工合理,避免在雨季施工,在施工中如果發現土體穩定性差,就要避免上其頂部堆放材料等,在邊坡開挖以后也要用塑料薄膜等覆蓋,以便起到保護邊坡的作用。
第三,在邊坡施工中應堅持先加固,后開挖的施工程序,且堅持先完善排水設施,再將水引走的原則,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不利影響,進而起到保護邊坡的目的,即便在地震發生以后,高邊坡也不會造成過大損失,避免水土流失引起山體滑坡等情況的出現,只有這樣才會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高邊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山體滑坡等不利影響的出現,減少損失,然而,藏區因受地理位置影響,經常發生地震,這給藏區高邊坡帶來很多威脅,十分容易受損,使得人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證。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做好藏區高邊坡保護工作,減少地震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文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了地震給藏區高邊坡帶來的危害,認為應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護,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地震危害,保護藏區人民生命安全。
[1]仵煥杰.藏區小學生對地震災害的認知與響應 [D].青海師范大學,2013.
[2]鄭通彥,鄭毅.2013年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損失述評 [J].自然災害學報,2015,01:239-246.
[3]賈召亮,李勇,劉玉法,顏照坤,李敬波,顏丙雷.康定Ms6.3級地震震害特征分析及啟示[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5,03:1-9.
[4]肖莉,譚昌明,張建,宋煒.基于環境保護的川西藏區高速公路選線探討--以汶川至馬爾康高速公路為例 [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4:160-162.
U213.1+3[文獻碼]B
1000-405X(2016)-7-421-1
楊智翔(1993~),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巖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