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宏 馮永宏 王方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淺談東天山金屬礦產的成礦因素及礦床地質特征
■宋有宏 馮永宏 王方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新疆東天山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品位高、儲量大,且大多位于公路、鐵路沿線,開發條件十分便利,本文通過對幾種礦床的成礦因素以及礦床的地質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
新疆 東天山 礦產 礦床
新疆東天山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地帶,近年來地質找礦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陸續發現了一批大中型礦床,說明該地區有巨大的成礦潛力和良好的找礦前景。至今,該區域已投入了地質、化探、鉆探、槽探等綜合的探礦方法以及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工作,對其基礎地質、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的系統研究,以及對礦床成因類型和成礦模式的歸納總結,對于豐富區域成礦理論、建立成礦作用與區域地質演化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進一步的找礦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撐意義。
1.1黑石梁金礦的成礦因素
黑石梁金礦床地處于東天山覺羅塔格古生代溝弧帶,成礦單元主要是康古爾--黃山-Cu-Ni-Ag-Au-Pb-Zn-硅灰石-鈉硝石-煤礦帶,是新疆地區主要的金銀鎳銅礦產區之一。礦區內露出的地層主要是下你盆統大南湖組和上石炭梧桐窩子組。該區域礦床的形成機理是由于北部的吐哈地塊對南部的中天山地塊進行強烈的擠壓,從而導致右型剪切變形作用,最終形成一條長達五百多公里的巨型韌性剪切帶。該礦帶以中酸性巖類居多,其次為基性巖類和超基性巖類。侵入的巖體多呈東西向、北西西和北東東向長軸產出,巖群有明顯的帶狀展布。
1.2黑石梁金礦的礦床地質特征
黑石梁金礦區主要的七個金礦體賦存與康古爾深大斷裂南側強韌性剪切變形變質帶內的石英脈中,礦體以脈狀為主要形態。礦頂主要為石英閃長質糜棱巖和糜棱巖化石英閃長巖。巖礦主體走向由西側伏的上陡下緩,呈舒緩波狀延伸,總體形態為脈狀體。礦體品味由北東段向南西段,依淺入深逐漸降低。礦石結構主要呈他半自形粒狀結構、細脈條狀構造、不均勻板狀構造、星散浸染狀構造。其中金屬礦物主要包括有自然金、黃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黃銅礦、黝銅礦、輝銅礦、方鉛礦、綠銅礦、銅藍、孔雀石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斜長石、電氣石等等。自然金在經過了多次的生金后,見有少量原生金。次生金一般以微細粒他形浸染狀集合狀存在于粉膠狀假象褐鐵礦中以及銅蘭和假象褐鐵礦邊緣。另外,原生金還存在于黃鐵礦裂隙中。根據地質構造、礦體以及礦石的地質特征,黑石梁金礦的成礦演化過程主要分為早期的含暗金階段,中期的含細粒金階段和晚期的含塊金階段。影響這一金礦區的主要控礦因素包括:韌性剪切構造帶、剪切裂隙構造、構綠片巖相、構巖漿活動。通過這四方面的綜合作用影響,使得這一區域逐漸演化成為今天的黑石梁金礦區。
2.1塔水釩礦的成礦因素
塔水釩礦屬中型位于哈密市南東部,是一個以V為主,兼含Zn、Co、Mo多元素件生礦床。從薊縣系至早寒武系,該區處于塔里木板塊塔北陸緣拉張條件下相對穩定的邊緣淺海沉積環境,有利于沉積分異作用的進行,沉積時間長,沉積物厚度大,形成了一套厚度穩定的淺海相石墨硅質巖、碳酸鹽巖及沉積碎屑巖建造。由于漫長的地史中地殼垂向運動,造成了海平面的緩慢升降,寒武系為海侵階段形成了巨厚的沉積物,奧陶系為海退階段遭受剝蝕,形成沉積間斷,表現為寒武系和志留系之間呈不整合接觸關系。寒武系是一次大的海侵,形成了穩定的沉積序列。海侵階段有利于在不整合面上或沉積層序的下部形成釩礦物。綜上所述,礦區內釩礦體賦存于下寒武系地層中,海進時期特別是在下寒武系與薊縣系之間的沉積間斷面上,形成了一套厚度穩定的淺海相硅質巖、碳酸鹽巖及沉積碎屑巖建造。在有利的構造部位,含釩巖系經過較長時間的沉積,形成了該區的淺海-濱海相礦床。
2.2塔水釩礦的礦床地質特征
塔水釩礦的含礦巖系主要為寒武系。含礦層段位于雙鷹山組的上段,在于礦段之底通常為呈近東西向展布,含礦層段位于雙鷹山組上部,下礦段之底,通常為薊縣系古風化殼的含礫粘土巖(雙鷹山組底部),其上為含碳石英砂巖、粉砂質板巖、變粉砂巖等組成的淺變質碎屑巖系;上礦段之下為雙鷹山組上部的泥質板巖,上為硅質板巖覆蓋。該礦床在平面上呈層狀、透鏡狀,賦存構造為一近NE向的復式背斜。
3.1銅多金屬礦成礦因素
礦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準噶爾古板塊北天山弧盆帶博格達-哈爾雷克晚古生代島弧東段。大南湖-頭蘇泉島弧帶在附近與其聚斂交匯,形成一個以金、銅多金屬礦產為主的礦化集中區。銅山北段銅多金屬礦床受控于礦區次級層間斷裂及古火山機構旁側的次級火山通道,礦體與次火山巖關系密切,多產于次火山巖體的內接觸帶。區內礦體集中分布于層間斷裂形成的褐黃色蝕變礦化帶及古火山機構旁側發育的硅化破碎帶中,礦體與圍巖界線清晰,成礦系火山噴發期后含礦熱液沿構造薄弱部位上侵就位的結果,具次火山熱液成因特征,其成因類型屬次火山熱液型銅多金屬礦床,工業類型屬構造蝕變巖型銅多金屬礦床。在石炭紀以前,本區存在著近東西向的基底斷裂,早石炭世早期,區內發生強烈的火山噴發作用,沿基底斷裂形成一系列古火山口,并在古火山口周圍形成與之配套的裂隙,顯示液壓致裂特征。大量熾熱巖漿從地下巖漿房爆發形成大量爆發相為主的火山碎屑巖,使成礦物質得以初始富集,形成礦源層,巖漿成分從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演化。
3.2同多金屬礦礦床地質特征
礦區內出露地層除第四系洪沖積物及少量中泥盆統大南湖組第三亞組(D2d3)地層外,主要為下石炭統雅滿蘇組第二亞組(C1y2)海陸交互相火山碎屑巖及正常沉積碎屑巖,主要巖性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巖石普遍發生黃鐵礦化。本區自晚古生代以來,在板塊構造作用影響下,伴隨著溝、弧、盆的發育演化,巖漿活動極為頻繁,火山噴發時間長、旋回多、范圍廣,形成了大面積分布的侵入巖及火山巖。主要巖石類型有黑云母花崗巖、輝綠玢巖、安山玢巖、英安斑巖、斑流巖、閃長玢巖等。
哈密市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通過對該地區的礦床地質特征進行研究,分析總結成礦的因素和規律,可以為找礦提供理論依據。
[1]陳耀宇,西天山特克斯縣東南一帶大哈拉軍山組中性火山巖地球化學及成因探討[J].礦物巖石,2012.
[2]趙獻麗,新疆哈密市黑石梁金礦地質特征初步研究 [J].西部探礦工程,2014.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34-1
宋有宏(1966~),1988年畢業于西安地質學院地質礦產調查專業,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