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 段俊英
(中陜核工業集團二二四大隊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24)
從流體包裹體研究探討金屬礦床成礦條件
■李罡 段俊英
(中陜核工業集團二二四大隊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24)
金屬礦床在成礦時需要結合地質、氣候和資源種類來進行系統研究。由于流體包裹體中的有效成分種類多,易于收集和檢測分析。因此近年來,許多專家加大了從流體包裹體角度研究金屬礦床的成礦條件和原因。我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不同地區的金屬礦床化學成分不同,儲量也相差較大。在地質多變的情況下,不同成礦流體會產生一種流動巖漿,通過液態-固態的相變,形成含有金屬的礦石。流體包裹體作為研究金屬礦床成礦條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國外已經得到充分的研究,并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我國,研究起步較晚,加強流體包裹體成礦流體系統研究,對于我國金屬礦床的開發和利用意義重大。
流體包裹體 地質 成礦條件 特征
自從步入21世紀后,隨著國家對于“攻深找盲”戰略的全面推行,我國各個地區的地質工程勘察院組織專業的技術團隊,通過對主要礦產地區地質的研究與勘探分析,對通過大量的成礦條件分析,發現了大量的金屬礦床。本文淺要解析了金屬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的意義,流體包裹體的具體內容以及金屬礦床成礦原因探究。
1.1有利于了解金屬礦床的地質結構
盡管對于礦藏地質的理論研究發展已經逐漸趨于完善,隨著現代勘探設備與勘測技術的應用對于不同地區的地質構造研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流體包裹體成礦流體特征鮮明,加強金屬礦床的流體包裹體研究,可以更好的認識和了解金屬礦床地質的構造。由于不同巖石成分含有的金屬種類和含量不同,充分研究與分析金屬礦床的流體包裹體,還有利于對其他礦產資源勘探工作進行引導。
1.2有利于金屬成礦機理的研究與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豐富多樣,不同礦產地區,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自然氣候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形成的礦產類型和礦產種類千差萬別。加強金屬礦床的流體包裹體研究,可以更好的進行金屬礦床成礦機理研究工作的開展與數據分析。通過對不同巖石類型的分析、判斷,進而建立金屬礦床關聯性較強的機理理論體系,完善我國地質礦產成礦機理。
1.3有利于地質開采工作的順利推進
隨著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專家廣泛的討論,由于對于金屬礦床的儲量以及勘探方案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認證、分析,討論的焦點就是對于金屬礦床開采的經濟性分析。為了保障勘探成果,需要對金屬礦床的流體包裹體進行研究,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金屬礦床開采的解決方案與應急方案。同時,還可以對金屬的整體經濟性進行地質勘探與開采的綜合性評估。總而言之,加強對淶源縣金屬礦床流體包裹體的研究,有利于金屬礦床地質開采工作的順利推進。
2.1斑巖型金屬的流體包裹體
金屬礦床包括黃金屬礦石、黃金屬輝鉬礦礦石、輝鉬礦礦石和黃鐵礦礦石。其中黃金屬是由石英、絹母石、鉀長石組成,地質結構構造以細粒浸染為主,含有少量的細脈浸染,礦石特征以面型浸染交代為主;輝鉬礦成份與黃金屬相似,結構構造以細脈浸染為主,礦石以面型浸染、細脈棄填交代為主;黃鐵礦由方解石、綠簾石和長石組成,具有脈狀和塊狀的地質構造,礦石特征為充填交代。
2.2矽卡巖型金屬的流體包裹體
金屬礦床含量第二多的就要屬于矽卡巖鐵金屬體,它主要產自透輝透閃的矽卡巖中,由于受到地質巖石的層次間控制,對于矽卡巖型金屬的形狀并不是單一存在的,包含有,層疊狀、瘤狀、透鏡狀、平面狀等類型。整個礦石床層可以反復膨縮,然后地殼運動接著復合,主要產出磁鐵金屬和自然金屬,長度一般為60~200m,寬40~150m,厚度由于不同地質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屬于脈石的地質構造。
2.3熱液迭加矽卡巖金屬的流體包裹體
熱液迭加矽卡巖型金屬礦體主要呈現脈狀,囊狀以及多面不規則體,對于整個礦石床體而言,最大可以達到一千余米,一般深度是矽卡巖的五倍,熱液迭加矽卡巖型金屬主要由黃金屬石和鏡鐵礦石兩種類型的礦石組成,受到特殊的礦段受理床層的控制與壓力分布,地質結構構造多以塊狀和細脈浸染狀構造,這種礦石的鐵銅含量相對豐富,屬于優質的金屬資源。
3.1成礦模式的影響
在中侏羅世,由于地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得不同金屬的流體包裹體聚集的能量不同。而對于一種特定成分的金屬礦床,其成礦模式不同,選擇的路徑不同。由于火山爆發,將大量的火山巖漿噴發而出,為礦石的內蝕變作用提供了形成條件。出現了矽卡巖的接觸交代構造和細脈浸染構造,再結合鈣鎂鉀離子等形成石英、方解石、絹母石等不同類型巖石層。隨著時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金屬礦床現有的流體包裹體與礦石類型。
3.2成礦時期的影響
金屬礦床的成礦時期是由不同金屬流體包裹體的基本特征決定的,通過大量研究、分析發現,不同時期的金屬流體包裹體形成的金屬組成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由礦床年齡的確立可以輔助說明。在中侏羅紀,當時,由于人類活動較少,大量的銅元素流體包裹體由于降雨與氣候的綜合影響,逐漸沉積,并于其他礦物質元素以及堿金屬元素形成礦石綜合體,隨著礦石內蝕變作用,加速了對于金屬成礦的系統體系控制,使得在同一時期內形成多種礦石類型的金屬礦床。
3.3成礦溫度的影響
金屬礦床這種成礦條件主要受到成礦流體包裹體溫度的影響。其中石英、絹母石以及方解石的溫度一般維持在178℃~650℃,此時,可以結合其他流體物質產生內質蝕相變,使得成礦的強度明顯增強,而矽卡巖的成礦溫度要比前者略低,鐵金屬石的成礦溫度與鏡鐵形成階段相當,這也是為什么金屬礦床存在合適的流體包裹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過查閱相關的研究資料,結合本文的闡述,不難發現,對于金屬礦床而言,主要是由斑巖型金屬組成,這與金屬成礦流體包裹體的深入研究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流體包裹體的成礦溫度和成礦時期是形成金屬礦床的主要原因。
[1]王龍生從流體包裹體研究探討金屬礦床成礦條件 [J]-《礦床地質》-2015(11).
[2]李冠慶金屬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的地質意義 [J]-《現代地質》-2016(1).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