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源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湖南耒陽421800)
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問題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
■余源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湖南耒陽421800)
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三大主題。礦產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礦產的開采過程中,也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威脅。本文就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礦山地質 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 對策
1.1礦業三廢危害嚴重
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被稱為礦業三廢。三廢對環境是污染礦區換的主要因素。礦產資源在開采、加工和冶煉、運輸的過程中,產生大量固體顆粒物和有害氣體,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污染大氣,導致礦區氣候條件異變,影響生態平衡。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礦業廢水會污染河道和地下水、破壞土壤性質,影響植物生長。另外,礦業開發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和尾礦,侵占土地資源,影響礦區的植被恢復。
1.2土地資源被破壞
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劇了我國人口與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破壞地表和地下水系統,土壤水份流失,造成土地鹽堿化。堆放的尾礦,不僅造成土地占用,還會對土地造成化學污染。
1.3水資源破壞嚴重
一方面,礦產資源開采活動會導致植被破壞,加速地表水的下滲。另一方面,礦產資源開采活動會改變地下水的走向,嚴重的將會導致地面河面斷流。同時,礦業廢水直接排入礦區河道,也會造成河水污染和河道堵塞。
1.4生物多樣性受影響
礦產資源開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具有不可逆性的。礦區植被、土壤、水質、空氣的破壞,都會導致礦區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在生物多樣性消失后,有部分生命力較強的物種仍然可以生存,但是由于礦區的生態環境已經被破壞,要恢復多樣性將十分困難,即使恢復了,植被的質量也相對低劣。
1.5誘發地質災害
礦產資源開采活動造成礦區水系統和植被系統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加劇,甚至帶來泥石流、山洪暴發等嚴重的自然災害。開礦過程中的地下開采,容易導致地面下陷和地表裂縫,嚴重的甚至誘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礦山環境治理問題已經逐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些年來,相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在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不足。
2.1我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成就
(1)制度建設方面。國家層面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地方政府部門也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促使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
(2)環境評估方面。在此前的環境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地質生態環境調查和評估工作,對我國的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又了基本了解,為后續的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3)在治理手段方面。在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治理中引入了市場機制,豐富了礦山環境治理的資金來源,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效率。
2.2我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存在的不足
(1)環境治理技術有待加強。由于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起步較晚,導致我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整體水平偏低,環境治理技術相對落后。
(2)制度建設有待完善。雖然我國已經加強了對礦山管理制度的建設,但法律體系仍不完善,需進一步加強建設。
(3)管理不足。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環保意識不足,導致對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缺失,放任開礦企業進行粗放式、掠奪式開采,導致環境污染加劇。
3.1鼓勵科技創新
在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中,應當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環境保護技術。加強對礦業三廢的處理和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研究,積極采取新技術,爭取實現對廢棄物的綠色處理和再利用。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鼓勵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明和推廣,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實現環保事業的產業化發展。另外,在礦產資源開發設計過程中,應當選擇對環境影響小,綜合成本低的開采工藝。
3.2加強礦區生態保護的宣傳和教育
加強對礦區生態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對礦區環境保護具有正面作用。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典型案例的曝光,將有效提高礦區人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同時,對典型案例的曝光,也是對采礦企業的一種監督和提醒,顯示出政府環境整治的決心,如果企業、個人和政府都能夠參與到礦區地質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礦區的生態保護問題將迎刃而解。
3.3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在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日益脆弱的生態系統之間的矛盾,應當堅守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的原則。一方面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對礦山地質生態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要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準入門檻。
3.4加強礦區資源保護監督隊伍建設
一支強有力的礦山地質環境監管隊伍,是確保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目前,我國部分地方的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隊伍建設尚不完善,其監管能力和水平都有限,對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造成不利影響。為此,應當加強監管機制和監管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監管機制的監管能力和監管隊伍的素質。
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做好礦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實現礦產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礦產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加強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強資金投入,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對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預防和治理。
[1]何政偉,劉峻杉,趙銀兵.西部礦產資源開發的地質生態環境承載力理論與方法探討 [J].地球與環境,2011(06).
[2]周影.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及綜合治理研究以安徽環山某生產礦山為例 [D].吉林大學,2013(05).
[3]潘存興.談礦山環境質量評價與地質生態環境保護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12).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