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三隊黑龍江哈爾濱150300)
寶龍殿-三合屯一帶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預測
■韓冬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三隊黑龍江哈爾濱150300)
黑龍江省濱東地區寶龍殿-三合屯一帶金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預查,區發現藍銅礦化、閃鋅礦化、毒砂礦化、孔雀石化、硅化、褐鐵礦化等礦化蝕變多處,是尋找石英脈型及構造蝕變巖型多金屬礦(床)體的有利地段。
地質特征 成礦預測 遠景分析
工作區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小興安嶺—松嫩地塊與老爺嶺地塊接壤地帶,張廣才嶺—太平嶺邊緣隆起帶南西緣,依舒斷裂東側。區域上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二疊系上統、侏羅系;侵入巖則廣泛分布,主要有張廣才嶺期、華力西晚期、燕山早期及燕山中期巖體;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
1.1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張廣才嶺群新興組、紅光組,一面坡群固安屯組、額頭山組,分布在圖幅的東南、中部和北東,總體呈北東向展布。
1.2侵入巖
區內侵入巖分布較廣泛,出露面積約占圖幅面積65%以上,以巖基產出的花崗巖類為主,另有呈巖株產出的超基性、基性侵入體,亦有少量脈巖產出。出露的侵入體主要有晚元古代、華力西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期的巖體,另有少量脈巖出露。
1.3構造
區內構造現象簡單,一向斜位于寶龍殿的賈家店北,北東及北西向斷裂較為發育。
賈家店向斜位于寶龍殿南東賈家店北山,向斜軸為為北北西向展布,長度小于2km,核部為上元古界額頭山組的變質流紋巖,兩翼為砂板巖與變質流紋巖呈互層產出。
1.4礦化與蝕變特征
本區礦化蝕變主要有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及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等。其中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當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相互疊加時,礦化尤為富集。
1.5地球物理異常特征
在東北角出現了很小面積的負值外,其余部分均為正值。北西部為磁異常的背景區,場值在40~150nT之間;中東部則為磁異常的高值區,基本沿南北或北東向出現了4條磁力高帶,除10—18線120~128點間磁力高值變化范圍在130~270nT外,其他磁力高帶值均超過200nT,反映出區內局部異常的分布特點及引起異常的地質體的特征。
1.6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地球化學特征表明:固安屯組變質砂巖、變質粉砂巖金屬元素Au15.62×10-9、Ag3.8×10-6、CuPb70.79×10-6、Zn1074×10-6,較其他巖石較高。具有高磁化率、高剩余磁化強度,可產生明顯的磁力異常,是區內的找礦標志之一。
2.1成礦遠景區劃分
Ⅰ級成礦遠景區:Ⅰ級成礦遠景區主要以能反映區內已知礦床、礦點的異常為主,多為甲類或乙異常,異常強度高、規模大,元素組合齊全,濃集中心明顯,主成礦元素具明顯的水平分帶性,成礦遠景區內具有利成礦的地層、侵入巖、構造條件。在該成礦遠景區內具已知的礦床或礦點。
Ⅱ級成礦遠景區:具有利的成礦地質構造條件及礦(化)點或較好的礦化線索,并有可能形成大、中型礦床的遠景區。區內異常以乙類異常為主,主成礦元素異常分布范圍、規模、強度均較大,伴生元素組合較好,且成群出現。
Ⅲ級成礦遠景區:區內地質條件對成礦有利,并有某些找礦線索。主成礦元素異常規模較小,強度不大,多呈帶狀分布。
2.2找礦靶區預測
2.2.1找礦靶區劃分原則
具有利的成礦地層、侵入巖、構造條件及礦(化)體,區內土壤異常規模較大,元素組合齊全,濃集中心明顯;具有較好的物探異常,且物化探異常分布、套合好,并有可能形成小型以上礦床的遠景區。
根據綜合研究,圈定了賈家店和三合屯兩處找礦靶區。
2.2.2賈家店找礦靶區
賈家店找礦靶區位于五常市小山子鎮東32km,寶龍殿預查區賈家店北,工作區范圍與寶龍殿查證區相同,面積4km2。
區內出露地層為上元古界額頭山組變質流紋巖、變粒巖、砂板巖,地層走向350°左右,北部出露有晚元古代細粒花崗巖。區內構造表現為向斜,控制長700余米,在向斜西翼出露一條控制長為400余米,寬約3米的閃長巖脈。
上元古界額頭山組、固安屯組是區內Ag、Pb、Zn、As、Sb、Bi高背景地層。Au、Ag、Cu、Zn、As、Bi、Mo元素變異系數較大,存在局部富集作用,兩組地層均為本區有利的成礦層位。晚元古代巖漿巖中Au、Ag、Cu、Pb、As、Sb含量均偏高,且變異系數較大,是區內有利的成礦巖體。
靶區內分布有高磁異常5處,激電中梯異常3處。M 1號、M
2號高磁異常與Fs-1、Fs-2視幅頻率異常基本吻合,且在Fs-1、Fs-2視幅頻率異常極值部位有兩條反交點帶相對應,反映出該部位可能存在有斷裂構造和深部有金屬硫化物極化體;Fs-3視幅頻率異常、M 3、M 4、M 5高磁異常及Ht4土壤異常分布位置及吻合程度較好,反映了該范圍內有斷裂構造、閃長巖脈、地層接觸界線部位及深部金屬硫化物極化體存在的可能。
該區是尋找構造蝕變巖型、熱液型Au、Ag、Cu、Pb、Zn礦床的有利地段。
2.2.3三合屯找礦靶區
三合屯找礦靶區位于尚志市葦河鎮南西約35km,出露地層為上元古界固安屯組板巖,侵入巖為晚元古代黑云母花崗巖,該區北東有區域性F52斷裂構,北部有三合屯銀金礦點。區內石英脈發育,見有致密塊狀毒砂礦化、黃鐵礦化、方鉛礦化、閃鋅礦化,在靶區西側的河流重砂中見金一粒。地層與巖體接觸帶上黃鐵礦化、磁黃鐵礦化及片理化發育強烈,地表局部基本分析結果Au<0.10×10-6,Ag最高2.1×10-6,一般1.0~1.8×10-6。
靶區內分布有Ht 6、Ht 7、Ht 8土壤異常,M 8、M 9高磁異常,Fs-5、Fs-6視幅頻率異常。靶區中部Ht 6土壤異常以Ag為主,伴有Au、Ag、Cu、Pb、As、Sb元素組合異常,與Fs-6視幅頻率異常及M 9高磁異常套合較好,分布位置在元古代黒云母花崗巖與上元古界固安屯組地層接觸帶上;ρs-7號視電阻率異常推測為石英脈或性質不明的高阻地質體引起。在靶區南東部Ht 7、Ht 8土壤異常與M 8高磁異常及Fs-6視幅頻率異常套合較好,物探異常均推測為與多金屬礦化有關;所處地質背景為晚元古代黒云母花崗巖,兩個土壤異常的元素組合為Ag、Au、Pb、As、Sb。
綜上所述,該區是尋找石英脈型及構造蝕變巖型多金屬礦(床)體的有利地段。
P624[文獻碼]B
1000-405X(2016)-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