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未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珠街鎮老寨灣金礦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300)
地質勘查找礦技術原則和創新方法研究
■代未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珠街鎮老寨灣金礦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300)
老寨灣金礦區位于滇黔桂"西南金三角"成礦區,是云南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低品位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床,經過多年生產,礦區金資源量逐漸枯竭,礦區淺部找礦已難有突破,為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如何突破深部探礦是礦區地質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廣南縣 老寨灣金礦 深部探礦
廣南老寨灣金礦位于廣南縣城202°方向,平距20千米處。地理坐標:東經104°52′12″-104°53′39″,北緯23°49′26″-23°50′29″,面積3.204平方千米。國道323線位于礦區南側12千米,西(疇)-西(林)公路從礦區西側通過。礦區至西(疇)-西(林)公路岔路口有3千米的簡易公路,公路岔口至廣南縣城40千米,至州府文山130千米,交通方便。
1.1區域地質
本區位于華南褶皺系滇東南褶皺帶文山—富寧斷褶束西疇拱凹北緣,文山—那灑弧形構造東段。地殼活動經歷了由地槽(加里東期)到地臺(華力西期),再到地槽(印支期)的復雜演化過程。上寒武統為一套海相的碳酸鹽建造、砂泥質建造,代表準地槽沉積;泥盆系為一套砂泥質、碳酸鹽建造;石炭、二疊系為一套厚度不大的碳酸鹽建造,表現出穩定的地臺型沉積特征;三疊系為一套碳酸鹽建造,砂泥質建造。缺失中、上奧陶統、志留及侏羅、白堊、第三系等地層。
1.2礦區地質
1.2.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寒武統博菜田組(∈3b)中厚層—塊狀粉晶灰質白云巖;下奧陶統獨樹棵組(O1d)厚層、塊狀硅化石英砂巖、石英砂巖,閃片山組(01s)中厚層狀白云巖、白云質灰巖、生物碎屑灰巖,老寨組(O1l)薄—中厚層狀石英砂巖,間夾少量薄層泥巖;下泥盆統坡松沖組(D1ps)薄—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硅化石英砂巖,上部夾少量薄層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坡腳組(D1p)薄層泥巖夾粉砂質泥巖,古木組(Dg)厚層—塊狀白云巖夾生物碎屑灰巖及灰巖,東崗嶺組層孔蟲灰巖及生物碎屑礁灰巖。下泥盆統坡松沖組是礦區含礦(化)層位。
1.2.2構造
礦區處于那灑短軸破背斜北翼,受區域性多期應力影響,測區范圍內構造也表現出多期性特征。除加里東運動造成的古窿起外,構造表現形式為各期次斷裂構造形成形態各異的單元塊體。
一切醫學的進步和成果,都是在正視、了解疾病的基礎上取得的,也正是由于死亡的存在,生命才尤顯可貴,才更值得珍視與呵護——這些其實都是再也明白不過的人生公理,絕不需要任何人再以任何形式的低級錯誤來進行反證。
1.2.3斷層
區內主要發育近南北向、近東西向和北西向三組斷層。近南北向斷層以F1正斷層為代表,近東西向斷層以F2逆斷層為代表,北西向斷層以F7逆斷層為代表。
通過對老寨灣金礦床熱液成礦流體包裹體成分、流體密度、成礦壓力、成礦
深度諸方面初步研究表明,成礦流體屬中低溫(1lO~253℃)、低鹽度(23.86~11.2Wt%NaCl)、低密度(0.97~1.08g/cm3)的流體,成礦流體主要來自地幔分異流體與大氣降水、地表水交換的產物。
老寨灣金礦床礦石硫同位素 (δ34S‰)分布范圍為平均為5.35‰(地幔硫的δ34S的平均值約為l~2‰)。說明老寨灣金礦床金屬硫化物最初來源于深部流體。從輝綠巖脈中的黃鐵礦化蝕變輝綠巖的δ18O富集來看,可能是由于深源流體在上升過程中被混染,而同時此黃鐵礦化蝕變輝綠巖中Au含量最高的黃鐵礦化蝕變輝綠巖,說明Au的來源可能是深源流體沿老寨灣金礦的斷裂破碎帶運移,沿途大量淬取地層中成礦元素及礦化劑,形成富含成礦元素及礦化劑的成礦流體,為本區金成礦提供金等成礦物質的來源。
3.1工程地質測繪的創新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中最基本的勘察方法就是工程地質測繪,也是勘察工作中最先進的一項勘察工作。它運用工程地質、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可以查明建筑區域內的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情況。并且按照要求把它們真實的反映在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試驗、勘探等所取得的資料編制成工程地質圖,用來作為工程地質勘察的成果來為建筑物規劃、設計和施工部門提供參考。
3.2地質找礦布置創新的方法
為了實現地質找礦工作在布置上的創新,可以組織并建立創新型布置研究隊伍,充分了解和掌握現代化市場需求,同時密切關注市場所有動態,吸取國外經驗,進一步強化礦產勘查布置的研究能力;有效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礦產勘查規劃方案,統一計劃和安排商業性地質勘查和公益性地質勘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和規劃找礦結構,防止出現重復和分散情況;合理選擇重點勘查地區,著重強調礦種與成礦區帶,正確選擇已公布的重點勘查項目與勘查地區,按實際情況對礦產勘查的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和控制。
3.3地質找礦勘查新技術的應用
3.3.1X射線熒光技術
該種技術是在一些特殊物質被刺激之后,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會產生某種光,與激光的波長相比,這種熒光的波長更長,它被稱為X特征射線,在找礦勘查中對X射線能量的差異性的使用就是熒光技術。這種技術非常先進,可以準確的實現對一些金屬礦的勘查,可以確定出礦產資源的位置。
3.3.2GPS感應系統采集信息
在找礦地質勘查中使用該技術的時候,要建立感應系統和監控系統。在采集信息的時候,有些巖石由于物質內部基團和離子晶體場的效應會有光譜特征產生。通常情況下,不同的礦物質所具有的輻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把測量所得到的光譜和資源庫中的光譜進行對比,就可以確定地質中有哪些礦產資源。
廣南老寨灣金礦經過多年的開采,礦區保有資源量逐漸減少,礦區淺部找礦已很難有所突破,所以深部探礦是必然選擇,本文通過提供一個深部探礦的思路,希望能通過對礦區深部的探礦工作,達到以下三點目的:(1)進一步了解構造-巖漿體系深部成礦流體的空間展布、形態特征情況;(2)進一步了解成礦物質的來源及在構造-巖體體系中的運移規律;(3)探索成礦物質在深部富集并形成礦床的可能性。
[1]張慶超.楊碧峪金礦珠地質特征及深部成礦遠景評價書工黃金,2015,(10).
[2]曹中夫.遼寧省本溪大臺溝超大型鐵礦 [J].地質勘查導報,2015(6).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