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芳 汪國英 朱巖
(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浙江杭州310008)
以和睦港為例淺析城市河道水質改善工作
■仲玉芳 汪國英 朱巖
(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浙江杭州310008)
在浙江省"五水共治"濃厚的治水氛圍下,在市民、媒體的高度關注下,在"河長制"工作要求下,2015年初,杭州市城管委開始牽頭治理和睦港水環境,確定階段性工作目標,制定截污納管、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生態治理、閘站改造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目前,和睦港水質已明顯好轉。本文以和睦港治理為例向大家介紹城市河道水質改善工作。
和睦港 城市河道 水質改善
和睦港屬于上塘河水系,北起上塘河,南至錢塘江,總長11.65公里,水面寬度20~30米,河底高程0.5~1.5米,水源來自上塘河,流入錢塘江,共18條直接支流,是城東地區防汛排澇和配水的骨干河道,是涉及行政區域最多、匯水面積最大、大市政配套最不完善、城區主干河道中水質最差、社會各界最關注的末梢城市河道。
2015年初,市城管委牽頭制訂了《和睦港水環境治理工作方案》,確定“2015年6月底基本消除黑臭”、“2015年12月底穩定消除黑臭”、“2016年12月底水質主要指標(除氨氮外)基本達到Ⅴ類標準”的階段性工作目標,成立和睦港水環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相關城區、部門工作職責,制訂具體工作措施,主要有:
2.1工程措施
2.1.1源頭治污
推進區域內市、區兩級大市政的建設,同時加強大市政污水管網系統性研究,強化“以管帶路”建設模式,確保污水管道建成及時發揮作用;按照和睦港干支流“全截污、全滅口”的原則排定截污計劃,確保周邊地塊截污納管工程完成后污水及時收集,無法納入大市政或大市政配套不全的,可采用就地生化處理的方式;加快污染企業改造升級、關停轉遷進度,推進和睦港流域產業轉型升級。在治理和睦港流域的基礎上,將污水治理工作向上游延伸,開展上塘河流域以及月雅河沿線的治污工作。
2.1.2河道整治
完成九沙河二期、機場港與和睦港溝通,改變城東地區配水和排澇格局;協同備塘河等河道整治,改善和睦港西線區塊北部河網的水質,從而改善和睦港上游來水水質;協同月雅河的綜合整治,改善和睦港支流水質;推進引水河與和睦港溝通工程,結合滬杭高速抬升打通白石港斷頭點等。有條件的河道按照規劃標準完成整治,不具備條件的河道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支流黑臭現象。
2.1.3清淤疏浚
按照流域治水原則,加大和睦港、上塘河及其支流清淤力度,完成和睦港、上塘河干流及區域內筧橋港、丁橋二號港等34條(段)河道清淤項目。建立輪浚機制,干流和支流視淤積程度,每隔若干年清淤一次。
2.1.4生態修復
結合支流水質情況,因地制宜安排河道生態治理項目,在支流采用生態浮島、曝氣增氧、人工水草、人工濕地、微生物治理等技術,逐步提高支流河道自我凈化能力,減輕支流對干流的水質影響。2015年完成橫一港等19個生態治理項目。
2.1.5優化引配水
修編《市區河道配水詳細規劃》,結合九沙河、機場港、引水河等斷頭河溝通工程,調整優化現狀向北配水格局,增加向東配水排澇路徑。完善和睦港干支流引配水設施,新建和睦港沿線及相關河道節制閘,增加和睦港、備塘河、九沙河、機場港等城東區塊河網的配水流量和流速,對重要引配水設施進行在線監測,加強調度運行管理。
和睦港流域全年共安排了339個工程治理項目,截至12月底,除19個跨年度項目外,其他全部完成,共消滅795個晴天排水口,建設杭海路等7條市政污水管網,鋪設管道約362公里,日新增截污量5.686萬噸,清除河道淤泥約40萬方,溝通趙家港、機場港等19條河道,新建和改造30座閘站。
2.2非工程措施
(1)違章建筑拆除:水里的問題,根子在岸上。和睦港地處城郊結合部,干支流沿線有許多歷史遺留的違章建筑,為徹底根治這些違章建筑造成的河道污染問題,江干、余杭兩區下定決心,加大拆違力度,全年共拆違約21萬平方米。
(2)八小行業整治:結合“三改一拆”,關停一批低小散的、無證無照的企業,搬遷一批治理設施不完善、治理難度大的企業,提升一批符合產業導向的、無污染的企業。全年共排查商戶3660家,取締37家,搬離33家,其余均按要求完成整改。
(3)雨、污水管清疏:為減少面源污染的影響,各區對流域范圍內雨、污水管進行定期清疏,全年共清疏污水管約48公里、窨井1314座;共清疏雨水管273公里、檢查井2114座,雨水口3623只。
2.3長效監管工作
在進一步做好河道長效保潔和養護的基礎上,加強河道水質監管。一是強化排水口動態監管。重點就和睦港160個排水口采取“一口一檔”、三級抄告、銷號驗收等措施,建立建委、環保、工商、城管等執法聯動機制,強化“滅口”行動,查處違章排水排泥行為。二是加強雨水、污水管道養護。加強雨水管道日常清疏力度,強化污水管網和污水泵站運行維護和監督檢查,減少初期雨水、污水系統事故排放對城市河道的污染。三是充分發揮全社會參與治水作用。落實“民間河道長、街道長、樓道長”,鼓勵通過智慧城管APP、環境污染有獎舉報熱線等渠道,發揮沿河企事業單位、沿河居民、義務監督員、環保志愿者、民間河長參與,加強“治水”社會監督。四是加強水質監測分析。增加水質監測斷面,每半月綜合分析水質變化并及時通報。
2015年6月底、12月底,和睦港水質改善目標順利完成,目前,根據最新水質監測數據(市城管委河道中心在干流出入境及控制斷面共設10個監測斷面,支流及回水溝共設24個監測斷面),干、支流水質均明顯改善。
根據2月下旬水質監測數據,干流余杭段出、入境水質持平,江干段出、入境水質持平。與去年同期相比,干流水質明顯好轉,溶解氧平均上升221%,氨氮平均下降59%,高錳酸鹽平均下降14%,總磷平均下降24%。18條支流水質均有不同程度好轉,其中江干區橫一港水質達到了Ⅳ類標準,與去年同期相比,機場路排水口改善最明顯,氨氮降幅最大(93.59%),總磷降幅最大(93.24%)。
城市河道水質改善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必須有鐵的決心和意志,堅持“干支流、上下游、水陸域治理三同步”原則,截污納管、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生態治理等措施多管齊下,在源頭治理的基礎上,以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和自凈能力為最終目的,才能實現城市河道“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S959[文獻碼]B
1000-405X(2016)-7-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