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升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淺析新疆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地質特征及成因
■胡力升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本文概述了新疆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形成的區域背景地質特征,并對索拉克薩依銅金礦的礦區地質特征及其礦床地質特征進行了描述,文章最后對該礦床的成因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索拉克薩依 銅金礦 地質特征 成因
新疆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地理位置處于塔里木板塊的古陸緣地塊紅柳溝和拉配泉奧陶紀裂谷帶的西段,屬于蝕變熔巖石英脈型銅金礦。礦區生成礦物的物理化學環境較為穩定,其礦床中硫的來源比較單一,是在中-弱酸性成礦流體中形成的,上地幔是其主要的硫同位素的來源區,區域內的火山活動以及其后發生的巖漿侵入運動是礦區內金銅礦物的主要物質來源,成礦物質主要為巖漿巖和地層巖石。
索拉克薩依銅金礦處于紅柳泉斷裂和阿爾金斷裂之間,區域內主要巖性為結晶灰巖、泥質粉砂巖、石英片巖、泥灰巖、石英長石砂巖、變質砂巖等的火山碎屑巖、碳酸鹽巖、海相的變質中-酸性火山巖。區域內晚古生代巖漿活動強烈,受阿爾金斷裂帶構造上的控制,礦區內金銅礦化帶的主控礦構造為數千里長的EW向斷裂帶,礦區內主要分布著石英閃長巖以及石英閃長玢巖、閃長巖脈等中酸性巖脈。
礦區內出露在外面的地層的巖性主要是有蝕變英安巖、蝕變安山角礫熔巖和蝕變安山巖等,構造為幾千米長的EW向發育的韌性擠壓剪切帶,由于擠壓構造的發育使得周圍有較多的擠壓碎裂帶,礦區內銅金礦化帶的發育多受此構造控制。
索拉克薩依礦區礦化帶長約2千米,寬約二百到四百米,總體呈EW向發育展布,區域中大部分的銅金礦體都產自于由碎裂安山角質熔巖、破碎蝕變巖、石英閃長巖組成的礦化蝕變巖石帶內。
礦區內分布有鉛鋅礦、絹云母、孔雀石、自然金、磁鐵礦、陽起石、褐鐵礦、綠簾石、黃鉀鐵礬等十來種已探明的金屬礦物,銅金礦物的形成緊密依賴于所發現的金屬礦物。通常依據賦礦巖性來劃分礦區內的銅金礦物,銅礦石的分類可以化分為蝕變石英閃長巖型銅以及蝕變安山角礫熔巖型銅兩大類;金礦石的分類可以劃分為蝕變安山角礫熔巖型金以及蝕變巖型金兩大類。礦區內主要的礦石結構有環帶狀交代結構、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他形粒狀裂縫充填結構。
(1)主要分布于石英閃長巖發育帶和韌性剪切帶的黃鐵礦化金銅礦體,此類礦體的分布范圍以及大小均受到礦體中黃鐵礦含量的影響,沿裂縫發育的黃鐵礦易受氧化作用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形成褐鐵礦化,比較容易辨認,可作為礦區的找礦標志。
(2)硅化的礦體通常出現與蝕變帶的巖石中,其中以巖石裂隙中細脈狀或是網脈狀穿插的蝕變帶石英閃長巖中最多,除此之外呈微粒狀的交代長石礦物也較常出現。研究區域內的綠簾石化以及方解石化伴生的脈狀礦物通常穿插于巖石縫隙與斷層之中以可作為找礦的標志。
(3)礦區內較常發育在石英閃長巖帶的孔雀石化分布中,銅礦體的大小規模受制于礦體中孔雀石的含量,孔雀石化的礦體分布在石英閃長巖中和碎屑變質巖中。
3.1控礦因素
研究區內礦體的主要控礦因素有地層巖石含礦性、構造控礦和巖漿巖控礦。
從地層含礦性分析,礦區銅金礦來源于的礦區火山活動以及其后發生的巖漿侵入活動,初步判斷石英閃長巖為金的主要含礦母巖,閃長玢巖為銅的主要含礦母巖。
礦區長期發育且經常活動的擠壓剪切性斷裂構造使得變質熱液和巖漿熱液的循環運移有了通道,并給含礦熱液在構造裂縫與周圍巖石中的交代作用提供了可行的條件,從而形成銅礦化和金礦化。后期的構造熱液作用使之形成銅金礦體,這些礦體沿著斷層的蝕變帶伴生分布,即為構造帶對礦體的形成和儲蓄的控制作用。
索拉克薩依礦區內金礦的來源和分布比銅礦較為廣泛。銅化礦的來源范圍較少,主要來源于火山作用后期中的火山巖體或巖石中本來有的礦物質,主要有蝕變碎裂巖和蝕變石英閃長巖。金化礦來源較廣泛,可產自于蝕變安山巖、蝕變碎裂巖、蝕變角礫熔巖和蝕變玄武巖中,蝕變石英閃長巖中也可產出金化礦,除此之外,金礦還可作為銅的伴生礦產出。
3.2礦床成因
根據前人研究分析得知,阿爾金地區薊縣系馬特科布拉克組含金豐度最高,之后是太古界米蘭群的含金豐度次之。經分析得知,薊縣紀的石英閃長玢巖、閃長巖,斯米爾布拉克組的英安玢巖、火山角礫熔巖中銅金的含量較高,其中蝕變閃長巖中最高。由此可以斷定礦區內礦物的來源為薊縣系斯米爾克拉克組。研究表明,研究區內硫的主要來源是上地幔,硫源分布均一,說明礦區成礦的理化環境較為穩定。
由以上綜合分析得知,研究區內壓扭性斷裂破碎帶是礦物形成的主要區域,銅金礦物受區域內斷裂破碎帶的成巖蝕變帶作用控制,隨著構造熱液和巖漿熱液的遷移而沿構造裂縫和碎裂帶向上運移,并在合適的理化條件下析出來并且聚集成礦,在成礦熱液的持續作用下,再聚集成熱液型銅金等金屬礦物質。
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化帶受EW向發育的韌性擠壓剪切帶控制,礦區成礦的物理化學環境相對穩定,是在中-弱酸性成礦流體中形成的,上地幔為其主要的硫同位素的來源區,礦區內金銅礦物的主要來源是區域內的火山活動以及其后發生的巖漿侵入運動,成礦物質主要為地層巖石和巖漿巖。礦區內銅金礦物的來源為薊縣系斯米爾克拉克組,金化礦較銅化礦來源廣泛。本文通過對索拉克薩依區域地質背景的分析,以及礦區地質特征及礦體的地質特征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索拉克薩依銅金礦的成因進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的研究對研究區今后的礦床規模進一步的發展擴大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同時也為對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區以后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趙恒樂, 姜杰巖, 馬玉周,郭巧玲.若羌喀臘大灣銅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J].新疆地質,2012,(30).
[2]楊屹,楊風,劉新營, 司遷.阿爾金大平溝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 [J].新疆地質,2002,(20).
[3]楊延平, 閆晶晶, 雒鳳娥.新疆若羌縣索拉克薩依銅金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J].西部探礦工程,2015,(131)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