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天
(廈門市公安消防支隊福建廈門361000)
關于加強消防部隊實戰化訓練改革的思考
■黃新天
(廈門市公安消防支隊福建廈門361000)
加強實戰化訓練是消防部隊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益于解決目前部隊戰訓不一致的問題,更有利于消防官兵適應災害現場能力的提高。基于現代戰爭制勝機理要求,充實和規范訓練內容,拓展訓練領域和范圍對加強消防部隊實戰化訓練改革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加強消防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措施表達了個人觀點。
消防部隊 實戰 訓練 改革
基地化訓練是消防部隊實戰化訓練的必然趨勢。高效整合利用有限的場地和資金等資源,建設具有多種訓練功能、能夠實現高難訓練科目的消防訓練基地。各訓練基地先后配備了先進的體能訓練、高空訓練、救人訓練器材等等。另外,要建立健全的心理訓練設施,設立專門的心理訓練室和心理訓練檔案室,聘請心理專家做顧問或教員,開展復雜危險條件下搜救、險情處置訓練,以提高官兵的生理、心理素質和對各種復雜情況的適應能力。
加強指揮員訓練和首長機關訓練,并突出戰評工作。急用先訓,突出裝備應用訓練,特別是新裝備的訓練;對大綱規定科目做進一步的完善,有針對性地增加與轄區特點相適應的訓練內容,并抓好綜合演練。抓好防消聯勤,“六熟悉”訓練;按照實戰標準,在大綱規定的基礎上提高訓練標準,專題訓、重點訓。在訓練內容上,突出指揮技能、裝備操作、綜合演練等實戰急需的課目。在訓練質量上對重點內容、重點課目適度超綱施訓。在演練演習上,把部隊置于復雜多變的情況中,加強實兵、實裝、實地和全員、全裝、全過程演練,在設置的急、難、險、重環節中訓練摔打部隊。
信息主導的戰爭制勝機理,要求突出奪取制信息權的實戰化訓練,以探索奪取信息優勢的方法途徑。應加強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施偵察探測、信息傳輸、情報收集、情報處理研練,提升掌握情報信息優勢的能力;加強信息化條件下科學決策、快速決策、臨機決策和計算機輔助決策研練,提升形成對敵決策優勢能力;加強運用指揮信息系統協調控制兵力行動、管制作戰空間和電磁頻譜等研練,提升全程實時管控作戰行動能力。
“大體系支撐精兵行動”是現代戰爭的顯著特點。基礎訓練是鍛造“精兵”的基礎,依據任務量化各崗位能力指標,嚴格規范訓練的內容、標準和強度,打牢單個人員、平臺、要素和單元的能力基礎。新裝備新力量是“精兵”的重要構成,應加強對新裝備操作使用、戰斗編組形式、作戰指揮方式研練,突出戰略預警、戰略投送、特種作戰、無人機作戰等新型作戰力量和領域訓練。新戰法新作戰樣式是“精兵作戰”的主要形式,訓練檢驗部隊應貫徹新理念、采用新樣式,運用新戰法遂行任務的可行性、科學性和作戰效能,使訓練充分體現指揮、作戰、保障方式的深刻變革。
有針對性地增加或改進與轄區特點相適應的訓練內容,對傳統或常規訓練內容進行應用拓展。如山區執勤中隊,可將定位搜索、野外生存、山地救援等納入日常訓練內容;在滅火救援實戰中徒手攀登較少,而設立水槍陣地、疏散救人等情況較多,可在“攀登六米拉梯操”基礎上增加各種應用要求。
抓好綜合演練,特別是與社會聯動單位的聯系和協同作戰的演練。構建以公安消防部隊為骨干,安監、衛生、民政、地震、環保、122、120、礦山救護、防汛抗旱、醫療救護、供水、供電、供氣和電信事故搶修隊等救援隊伍共同參加的有效的滅火救援信息圈、作戰力量圈,結合日常工作和實戰,適時組織預案的聯合演練,通過演練發現預案中的問題并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和完善預案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實戰的要求。
開展轄區內重點單位固定消防設施的使用性訓練。目前,應對諸如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和化學災害等的綜合性實戰訓練科目尚且缺少,消防部隊應在熟悉重點單位建筑物內的消防設施、消防裝備、消防組織力量等情況的基礎上,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原則,利用固定設施和移動裝備力量開展重點單位的實戰演練工作。
通過時間突發性訓練、情況突變性訓練和特殊情況訓練,在參訓官兵事先并不知情的情況,基層部隊積極開展“心理實戰”。
將單一的基礎體能訓練、技能訓練、裝備訓練及戰訓訓練結合在一起,以實戰對象和作戰主體為目標開展訓練,以解決“訓戰脫節”問題,以專項突破帶動整體提升,確保整建制訓練工作取得實效。
針對當前開展比武訓練會操活動中暴露出的問題,以開展力量、耐力、爆發力、柔韌性、協調性為主,立足于耐久力和爆發力相結合的訓練。通過制定科學、實際、詳細、有效的體能訓練計劃,以適應各種滅火、搶險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的需要,并以強化專業技能為目標,組織官兵開展針對在復雜情況下進行滅火救援專業技術訓練,重點針對各類災害事故處置進行實戰演練,定期開展以熟悉掌握車輛器材裝備的性能、使用方法、操作規程為主要內容的裝備技師專項訓練,切實按照操作規程,按章施訓,真正能夠做到會操作、會講解、會保養、會排除一般性故障,切實提高官兵的器材應用能力。
“以考導訓、以考促訓”為目的,建立中隊周對抗、支隊月會操、季度有考核、年度有評比的考評機制。突出開展實戰最需要和部隊最薄弱內容的抽考,大力推行臨機考核方式,以“真考、嚴考”促“嚴訓、實練”。向檢討問題聚焦,緊緊圍繞實戰化訓練考核的計劃、實施、總結各個環節,完善考前籌劃發現問題、考中分析查找問題、考后研究解決問題的有效制度措施,推動實戰化考核向論證成果、分析差距、升華提高轉變。向能力考評轉變,將實戰能力作為衡量部隊訓練質量的根本標準,突出開展實戰必備技能、戰斗力關鍵要素、信息化平臺應用和部隊整體作戰能力考核。
實戰化訓練具有很強的作戰指向性和現實針對性,實戰化訓練遵循訓戰一致的規律,結合自身轄區兵力和裝備的配置,火災及應急救援的規律和特點,擺脫練為考、練為看、練為演的訓練模式,緊貼實戰任務需求,防止訓戰脫節,為練與戰拉近了距離。
[1]何肇瑜.對當前消防部隊作戰訓練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 2010,29(5):426-428.
[2]成錫平.以提升部隊戰斗力為標準推動實戰化訓練常態化 [J].管理觀察.2015 (22).
[3]陳志昂.消防部隊實戰化訓練工作的改革探析 [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 (11).
TU998.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