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淺論新疆地區地質礦產勘查概況
■張小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我國新疆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其勘探程度遠遠達不開發利用的程度。加深新疆地區的礦產資源勘查有利于后續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資料,對我國新疆地區的礦產資源種類勘查情況作了敘述,對未來更深一步的勘查給出了一定的建議。
新疆地區 礦產 勘查 概述
新疆礦產資源豐富,種類亦較齊全。據統計,已發現70余種,產地140余處。包括冶金輔助原料、化工原料、特種非金屬翻寶玉石,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有3 7種已有探明儲。但是,新疆礦產資源的勘探程度還比較低,不少礦產資源遠景不明,開發利用不足,因此,加強對新疆礦產資源的勘察與,對新疆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1.1煤礦勘查
“十一五”是新疆煤礦勘查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完成了東疆地區、準東煤田、伊犁盆地等主要賦煤區的快速評價,取得了特別重大的勘查成果。由于市場資金持續投入,大幅度、大面積的提升了全疆主要煤田勘查程度,查明資源儲量由998×108t猛增為2312×108t(其中保有資源儲量2 295×108t),新增1400×108t以上,為“十一五”前50年的2.31倍。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資金大規模投入,找礦發現繼續擴大,成果尤為突出。在東疆地區的三塘湖、準噶爾地區和什托洛蓋、準東煤田及伊犁含煤盆地開展的預查均取得重大發現,新探獲煤炭資源量3 000×108t以上。
1.2鈉硝石礦勘查
東疆庫姆塔格地區是世界級巨型鈉硝石礦床。探求硝酸鈉資源量1.44×108t,并在外圍新發現西戈壁、了墩南、北山、紅星戈壁、小草湖南等5處大中型鈉硝石礦床。東疆地區已累計探求硝酸鈉資源量近2×108t,礦床屬干旱區臺地潛水蒸發充填型。
1.3鐵礦勘查
經1:5萬航磁測量、1:5萬高光譜蝕變信息提取研究、1:5萬區調及礦產評價,迅速確立了阿吾拉勒海相火山巖型和塔什庫爾干沉積變質型鐵礦帶,并證實為新疆最大的兩條鐵礦帶。發現和評價中-大型鐵礦床18處,其中,億噸級以上鐵礦11處。另外,在“北緣”阿爾泰山南部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內,蒙庫火山巖型鐵礦的深部發現厚大隱伏礦體,新增資源量1.1×108t,總體規模達2×108t;處于祁漫塔格西部的迪木那里克沉積變質型鐵礦規模繼續擴大,總資源量達2.5×108t,外圍新發現河肅、玉嶺等鐵礦;塔里木東南緣的阿爾金北緣紅柳溝-喀臘大灣裂陷槽新發現喀臘大灣火山-沉積改造型鐵礦,并在其深部發現矽卡巖型鉬礦。
1.4其他礦產勘查
斑巖型銅礦和海相火山巖塊狀硫化物型銅鋅礦主要沿“環準噶爾”地區分布。位于西準噶爾唐巴勒古生代復合溝弧帶的包古圖斑巖型銅礦規模擴大,達大型;準噶爾北緣薩吾爾-二臺島弧帶新發現玉勒肯哈臘蘇斑巖銅礦東疆地區的鎳礦勘查,新發現并初步評價了分布于北山裂谷帶中的坡一、坡十、紅石山等基性-超基性巖型(銅)鎳礦,評價了覺羅塔格裂陷槽中的圖拉爾根和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中的天宇、白石泉等(銅)鎳礦。其中,坡一鎳礦初步估算鎳金屬資源量超過40×104t;圖拉爾根銅鎳礦鎳金屬資源量達10× 104t以上。
2.1強化成礦帶及遠景區基礎地質工作
在三大成礦帶上統籌部署開展1∶25萬區域地質調查、1∶20萬、1∶25萬化探測量、1∶20萬重力測量等中小比例尺基礎工作,更新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數據.篩選重要找礦遠景區開展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尤其要加快南疆1∶5萬區調工作力度。提高區域重力、航磁、化探、遙感解譯的覆蓋程度。繼續開展環準噶爾、環塔里木中低山區1∶25萬區域重力調查,在西天山、昆侖-阿爾金地區開展航空重力示范研究;繼續圍繞塔里木周邊開展1∶5萬航磁;圍繞準噶爾周邊,選擇有利地段開展地面電法或1∶5萬航空綜合站測量;在昆侖-阿爾金地區開展1∶5萬遙感地質解譯、異常提取和典型礦床遙感成礦模型研究。
2.2有序開展煤礦勘查評價
圍繞自治區煤電、煤化工和“西煤東運”生產基地建設,深化準東煤田整體評價和主要煤礦區的井田勘探。東疆、準東、伊犁和庫拜盆地,在煤炭資源整體預查的基礎上,開展普查評價,使部分區塊達到詳查。尤其要加快南疆地區煤炭資源的調查評價,為進一步工作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2.3快速開展鐵礦勘查評價
以火山型和沉積變質型鐵礦為重點,加快西天山阿吾拉勒鐵礦集區、西昆侖塔什庫爾干鐵礦集區、迪木那里克鐵礦集區的整裝勘查,加大查崗諾爾、智博、備戰、松湖、贊坎、葉里克、迪木那里克、喀拉大灣、尼新塔格等重要鐵礦床的勘查力度。加大對原1∶5萬航磁飛行區及新飛區磁異常帶鉆查證的力度。
2.4加強找礦的科技攻關
以新疆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研究成果為依托,加強“兩緣”和“兩環”重要成礦區域構造演化及成礦機制研究,提出較為系統的認識,建立地質演化模型及區域成礦模式。開展綜合信息集成,提高資料利用程度。系統開展新疆主要成礦類型典型礦床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綜合信息預測模型研究,提取與成礦、控礦有關的間接找礦信息。以地球物理深部構造和成礦信息解譯為關鍵,開發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和遙感信息,篩選半隱伏-隱伏礦床找礦靶區。加強新疆干旱荒漠及高寒山區的特殊景觀勘查技術方法組合研究和應用,加大新方法、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利用。重點在荒漠覆蓋區開展深穿透物探和化探方法研究;在高寒山區開展高分辨率遙感地質填圖和礦化信息提取的應用;探索凍土地區物化探勘查的技術方法開展金屬礦地震勘探方法技術的研究;加強大中型礦產地物探深部勘查技術和鉆孔原生暈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新疆地區礦床種類繁多,優勢礦產明顯,成礦類型復雜,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眾多資料和研究表明新疆具有尋找大型-超大型礦的廣闊前景。本文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在前人做的工作上進行總結,對地質礦產勘查生產性工作成果進行簡要分析,為我國新疆地區的礦產資源種類勘查情況作了敘述,以期為未來進一步的勘查提供一定的參考。
[1]董連慧,馮京,莊道澤.新疆地質礦產勘查回顧與展望 [J].新疆地質,2011,29 (1):1-6.
[2]董連慧,徐興旺,屈迅,等.初論環準噶爾斑巖銅礦帶的地質構造背景與形成機制[J].巖石學報,2009,25(4):713-737.
[3]郭新成,張建收,余元軍,等.新疆和靜縣備戰鐵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J].新疆地質,2009,27(4):341-345.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