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針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指出,要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與成人、同伴進行有效的交流,做到想說、敢說、喜歡說,并得到積極的回應。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通過游戲情境培養幼兒語言創造能力是一條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在此作如下幾方面探究。
一、結合幼兒特點,創設語言游戲
在幼兒園教育中,語言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語言表達方式、認知能力等特點,創設語言游戲。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多數不完整,有的幼兒在與別人交流時,也只會運用一些簡單的詞或詞組,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匱乏,因此,語言游戲的設計要讓幼兒從學說短句開始。比如,讓幼兒學會一些常用物品的表達,學會說一條魚、一只狗、一匹馬等;中班幼兒的語言游戲設計要注重加入一些與同伴交流的內容,增強語言的互動性。如游戲“開火車”,全體幼兒邊拍手邊進行問答游戲,開火車的人,邊拍手邊說:“我的火車就要開了!”其他的小朋友邊拍手邊問:“開哪里?”和“誰來開?”開火車的人隨著節奏立刻回答……這樣的游戲增強了語言的信息交流,訓練了幼兒語言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語言能力,語言游戲的設計更多地突出情境化。比如,大班語言游戲《悄悄話》,將幼兒分成四組,一縱隊排開,告訴每排第一個幼兒相同的一句話,然后悄悄的一個接一個傳話,哪組完成得最快,且傳話正確,哪組勝出。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練習了語言表達。通過語言游戲的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二、創設角色游戲,激發交往熱情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早的語言交往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出于角色交流的需要,幼兒會與別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語言交往。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就會發現自我語言與他人交往的區別。作為老師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創設恰當的角色游戲,通過角色游戲的開展,激發幼兒交往熱情,提升語言交往能力。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在游戲中幼兒對角色的選擇應該是自主的,這樣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要做壁上觀,而是要參與到游戲中與幼兒一起玩,并進行巧妙的指導和及時的鼓勵,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樂趣。比如,在玩“急診”游戲時,急診室中有醫生、護士、患者等角色。幼兒在游戲開始之前就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并進入角色的表演。當病人急匆匆跑來看病時,告訴醫生:“醫生,我的肚子好疼啊,您快給我看看吧。”醫生表現出著急的神情說:“是嗎?快,我給你檢查一下。”檢查完畢后醫生說:“沒什么大事,可能受涼了,我給你開點藥吃就好了。”病人拿著藥走出急診室時,教師走過來扮演幼兒的奶奶說:“寶寶,醫生怎么說的?快給奶奶說說。”……老師的出現,引導了游戲的延續進行,創設了幼兒之間的交往機會與情境,使幼兒能夠更進一步地訓練語言交往能力。
三、創設游戲環境,激發交流興趣
教師在創設語言游戲時,要將良好的游戲環境的創造作為重點環節,以期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教師創設游戲環境的方式很多,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和教學內容來正確選擇應用。總體來說,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運用游戲材料創設游戲情境。教師將一些與游戲相關的材料真實、生動地展現在幼兒面前,將會使幼兒產生至身游戲情境之中的感覺,并能盡快激發游戲語言的交流。比如,在玩游戲角色時,我總是準備好豐富的游戲材料,幼兒至身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便激起了興趣,有的說,超市里擺滿了商品,我玩超市游戲吧。有的說,菜市場里有很多蔬菜,我們玩買菜游戲吧……幼兒在發言的過程中,訓練了語言。
二是運用動作創設游戲情境。教師通過自己的形象、生動的動作表演,給幼兒做出示范,引領幼兒進入游戲環節之中,并進行語言交流。比如,在游戲《小猴摘桃》中,我首先戴上頭飾,給小朋友們表演跑、跨跳等小猴摘桃的動作,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幼兒之間很快由此產生了交流。
三是應用生動的語言創設游戲情境。教師是游戲的創設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用能夠打動幼兒的語言介紹游戲,鼓勵幼兒參與游戲,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語言交流。比如,在游戲《小動物進城》中,我首先給幼兒出示了照片,并講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城堡圖,你知道這是一座什么城堡嗎?城堡門前有誰?他們是干什么的?你們想進城和小動物們一起玩游戲嗎?怎樣才能進城呢?想要進城啊,首先要扮成小動物,那個守城人特別喜歡猜謎語,他看到別人要進城就會念一首兒歌……通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游戲,引導幼兒積極到參與到游戲中,并進行了有趣的語言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設游戲情境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教師應充分把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結合幼兒的特點設計并創設幼兒喜歡的游戲情境,以多樣化的語言交流方式,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下,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在游戲中變得敢于發言、有發言的欲望,能夠正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從而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