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
摘 要: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尚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部分老師只是把學生訓練成解題機器,設計了固定的套路,事無巨細地做出了種種約束。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具有主觀能動性,都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每個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同的,如果我們不相信學生能通過獨立思考或團體合作能夠解決問題,那么肯定在教學中是無法放手的。當然放手教學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有目的地引導教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主體 引導教學
一、情境導入時放手,引發學生步入主題
情境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本節課最需要吸引學生注意的時候,通過合理有效的情境導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讓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迅速從課間休息步入正課學習中。在情境導入環節中適當放手,相信學生,給學生搭好“舞臺”,老師認真傾聽,在關鍵處點撥,為學生鼓勁,教學效果會很好。
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我讓學生用六根火柴棒,隨意分成幾堆,并按各自的情況用加法口述結果,學生積極思考,答案也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只需從不同學生的結果里板書出:3+3,2+2,1+1+1+1+1+1,至此如果直接進入本節課的主題——乘法,那么學生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我提問:這幾個式子有什么特點啊?有哪些共同點嗎?……當然學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門,有些同學說:每個式子中加數都一樣的,只是加的次數不同。此時離我們的教學目標又近了一步。我繼續提問:“誰能寫出500個1相加?”此時學生紛紛表示:“這太累了!”“老師,等我寫完也快下課了。”……這時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怎么才能快速地寫出這些式子?有什么簡單的方法嗎,至此引入乘法水到渠成。
二、講解例題時放手,發揮學生自主性
課堂教學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從對身邊事的興趣轉而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例題教學時,我們不能按部就班,一個模式,應該提倡有目的地放手教學,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有極大好處。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簡單應用時,我就把原例題做了改編:我們班的同學,有20人想買《故事會》,25人想買《名偵探柯南》,并展示:《故事會》每本8元,《名偵探柯南》每本6元。
根據以上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紛紛回答:1.買這些書一共要多少錢?2.買《故事會》一共花了多少錢?3.買《名偵探柯南》一共要多少錢?4.買《故事會》和《名偵探柯南》比較,哪個花錢多,多了多少元?)
這個例題是在所需解決的問題作了改編,放手讓學生思考,自己提出問題,和課本中只有待解決的問題相比,它更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能多維度地從題目給出的條件中提取信息。當然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入手,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無疑提高了學生認知數學的水平。
三、完成練習時放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完成了例題教學,我都會適量地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完成,以鞏固本節所學,強化重點知識,突破難點。有的課程里含有公式、法則推導等。老師要在關鍵處點撥,有時會有知識的小結及歸類,不給學生太多的思維框框,練習目的是鞏固和提高本節所學。這個環節的放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中更多地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創造每個機會讓他們充當“小教師”。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架起師生溝通的友誼橋梁,營造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達到讓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目的。
例如在完成除法教學后,我先布置了三道練習題:(1)2106÷3(2)5004÷9(3)8216÷8,學生出錯得比較多,我還是放手讓學生先自己查錯,然后學生之間互助查錯糾錯,最后把錯誤的情況進行歸類,請同學充當小老師,把“錯誤”展示出來,給其他同學借鑒,同時說出如何糾正出現的錯誤。我鼓勵:“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出錯,大錯小錯都會有,但只要能糾正錯誤,那么就是在進步,也是掌握知識的一個方法,只有自己能糾錯才能避免以后不出錯,相信自己。”同學們講的講,問的問,把以上三題所有出現的錯誤都展示出來并加以糾正。我并沒有按常理再出幾道鞏固題,而是繼續放手,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下面給你們當小老師的機會,每位同學出三道題給老師或同桌做,盡可能出一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哦!”
四、布置作業時放手,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布置作業似乎是最容易的教學過程,教師一般都是從現有的教材中隨意勾選幾道習題讓學生當成課后作業完成。這種一成不變的作業會讓人生厭,這樣的做法或許不能說不對或不好,但是最少可以說不能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更談不上面向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提倡的是分層次布置作業,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要再補充其他習題完成,因材施“業”。我們可以適當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完成,比如家里的生活開支的結算,電費水費的計算,面對多種的手機收費方式如何選擇更合算等問題,讓學生更多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激發了興趣,讓學生很有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今天的作業是寫故事,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數學故事,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這些物體,試試吧,老師好期待哦。學生無比新奇,回家后認真觀察,開動腦筋,完成得很好……
相信學生,立足學生,創造機會,精心組織,只要我們舍得放手,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給他們營造更大的思考空間,學生就能更獨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得到落實,興趣就會空前高漲。在一直關注減負的時候,我們更加注重教學效果,只有放手,才能讓學生更快地發展。老師們,該放手時就放手。放手,也是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