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現景 趙美玲 萬修芹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由三氯氧磷與環氧乙烷為原料制得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阻燃性能,該產品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阻燃以及聚氯乙烯阻燃增塑等。確定其指標參數和分析方法,能更準確地檢測磷酸三(2-氯乙基)酯產品性能,對提高產品質量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銷售市場具有指導性意義。
關鍵詞: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性能;指標參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017
由三氯氧磷與環氧乙烷為原料制得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無毒,無腐蝕性。一般用作膠黏劑的添加型阻燃劑,具有優異的阻燃性,優良的低溫性和耐紫外光性。其蒸汽只能在220℃以上用明火直接點燃才可燃燒,但移走火源則即刻自熄。適用于酚醛樹脂、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等,不但可提高被阻燃材料的材料級別,而且可改善阻燃材料的耐水性、耐酸性、耐寒性及抗靜電性,還可用作阻燃性增塑劑。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產品有多家企業生產,在橡膠制品等行業中作為阻燃添加劑被廣泛應用。但是目前TCEP阻燃劑生產尚無相應的標準檢測方法。因而,選擇準確的檢測方法作為統一的、科學的、準確的測定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技術指標 以控制產品質量,指導企業生產,擴大產品出口,規范企業的生產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銷售市場具有指導性意義。
1 產品概況
磷酸三(2-氯乙基)酯為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油狀液體。溶于乙醇、NNJ、醋酸乙酯、甲苯、氯仿,不溶于脂肪烴,微溶于水。水解穩定性良好,在NaOH水溶液中少量分解。屬于添加型阻燃劑。
2 技術指標及方法確定
試驗根據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生產和使用的實際情況,從規范行業行為、促進行業發展角度出發,參考磷酸三(2-氯乙基)酯生產企業的產品指標,制定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指標參數及試驗方法,指標參數包括外觀(無色、淺黃色透明油狀液體)、含量/(%)(≥93.0)、 加熱減量/% (≤1.0)、酸值/(mgKOH/g)(≤0.3) 、閃點(開口)/℃ (≥220)、色度(鉑-鈷)/(黑曾)(≤100)。
3 試驗結果與方法分析
3.1 含量的測定
試驗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樣品的含量,即按照氣相色譜儀操作規程打開預熱設備,按照色譜條件要求設定檢測條件。用潔凈的微量注射器取約1μL待測試樣,仔細將注射器及針頭擦拭干凈,將注射器針頭通過隔墊插入進樣口,等待5s后快速將試樣注入汽化室,5s后拔出進樣針頭,點擊開始按鈕開始測定。通過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數據。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控制在0.02%以內。
3.2 相對密度測定
試驗采用GB/T 4472-2011《化工產品密度、相對密度的測定》的方法1,即:將密度計置于20℃恒定溫度的試樣中,通過讀取密度計的讀數,得出試樣的相對密度。此方法是液體化工產品測定密度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標準建議采用該法。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為0。
3.3 加熱減量測定
試驗采用GB/T 1669-2001《增塑劑加熱減量的測定》方法2,即:試樣在125 ℃±2 ℃的電熱恒溫干燥箱中干燥至質量恒定,根據試樣干燥前后的質量減少量確定干燥減量。此方法是增塑劑類產品測定加熱減量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標準建議采用該法。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控制在0.02以內。
3.4 酸值測定
試驗采用GB/T1668-2008《增塑劑酸值及酸度的測定》方法3,即:利用磷酸三(2-氯乙基)酯溶于乙醇的特性,用95%乙醇作溶解試樣的溶劑,以酚酞為指示液,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待測試樣,計算酸值。此方法是增塑劑類產品測定酸值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標準建議采用該法。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控制在0-0.01。
3.5 閃點測定
試驗采用GB/T 1671-2008《增塑劑閃點的測定 克利夫蘭開口杯法》的測定方法4,即:用規定試驗溫度下的試驗火焰,橫掃試驗杯內試樣表面上空,當由于火焰而引起液體表面上蒸汽閃火時的最低溫度確定為閃點。此方法是增塑劑類產品測定閃點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標準建議采用該法。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控制在4以內。
3.6 色度測定
試驗采用GB/T 1664-1995《增塑劑外觀色度的測定》方法5,即:將試樣色度與標準鉑-鈷色度作比較,表示其色度結果。此方法是增塑劑類產品測定色度的通用方法,本次制定標準建議采用該法。試驗對六組試樣分別進行四次平行試驗,極差值為0。
3.7 平行性試驗數據
分別取三組試樣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平行性實驗測試,外觀均為白色透明油狀液體,相對密度(20℃)/(g/cm3)分別為1.425、1.425、1.426,平均值為1.426;加熱減量/%分別為0.73、0.76、0.73,平均值為0.74;酸值/(mgKOH/g)分別為0.12、0.11、0.11,平均值為0.11;閃點(開口)/℃分別為222、221、221,平均值為221;色度(鉑-鈷)/(黑曾)分別為50、50、50,平均值為50。
4 結論
試驗技術指標及方法的確定根據省內實際生產和使用情況,針對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產品特性,對相應的技術指標、分析方法等內容進行研究,指標設置合理,分析方法均采用經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強,從而使測定結果更加穩定、準確、可靠,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GB/T 4472-2011,化工產品密度、相對密度的測定[S].
[2]GB/T 1669-2001,增塑劑加熱減量的測定[S].
[3]GB/T1668-2008,增塑劑酸值及酸度的測定[S].
[4]GB/T 1671-2008,增塑劑閃點的測定 克利夫蘭開口杯法[S].
[5]GB/T 1664-1995,增塑劑外觀色度的測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