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由于內襯材質的改進,烘烤制度不能與之匹配,導致萊鋼100噸鐵水罐內襯剝落、產生裂紋等。通過優化烘烤制度,降低第一階段最高烘烤溫度和升溫速度,延長第一、第二階段保溫時間,提高第三階段最高烘烤溫度和升溫速度,有效降低了鐵水罐內襯剝落、裂紋的幾率,延長了內襯的使用壽命,節約了寶貴的耐火材料資源。
關鍵詞:鐵水罐;烘烤;優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060
1 概述
100噸鐵水罐是我廠鐵水的主要周轉設備,現有數量共計100個。100噸鐵水罐內襯主要包括兩部分:永久層和工作層。為適應生產工藝、節奏的不斷變化,從2004年2×1880高爐投產起,100噸鐵水罐內襯也在不斷改進。其永久層原來采用粘土磚砌筑,罐腰及以上部分2層,罐底部分3層;現在逐步采用罐腰及以上部分整體澆注和全部永久層整體澆注。工作層材質先后采用過高鋁質、莫來石質、硅線石質、剛玉質,乃至目前正在使用的Al2O3-SiC-C質;罐底工作層的砌筑層數也由原來的1層增加到現在的2層,砌筑厚度由270mm增加到450mm。
2 100噸鐵水罐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00噸鐵水罐內襯進行改進后仍然使用早期的烘烤制度進烘烤,遇到了以下問題:砌筑完成的新罐經烘烤后耐火泥漿產生不均勻收縮,部分磚縫泥漿收縮后產生較大裂紋;鐵水罐在使用過程中內襯磚局部產生不均勻的裂紋、剝落,與內襯受鐵水正常沖刷、侵蝕情況不同,經分析后認為是烘烤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3 100噸鐵水罐早期烘烤制度分析
100噸鐵水罐早期采用的烘烤制度和烘烤曲線分別如如表1所示。
鐵水罐的烘烤主要是為了除去內襯(包括工作層、永久層和耐火泥漿)中的水分。內襯中的水分包含三部分:自由水、結晶水和結構水,對應著三個烘烤階段。
3.1 第一階段,除去自由水
常壓下,內襯加熱到100~200℃,自由水可全部逸出,部分膠體水逸出的溫度稍高一些,但不超過250℃。因此,第一階段烘烤溫度不應超過200℃。
由于在烘烤的過程中內襯表面和中心部分含水量不同,所以內襯的烘烤是不均勻的,不均勻的收縮會導致內部產生應力,應力超過內襯的強度就會產生變形或裂紋。為了減少局部應力的產生,在烘烤初期水分宜較慢地排出,保溫時間應適當延長,早期300℃下6小時的保溫時間相對較短。
3.2 第二階段,除去結晶水
結晶水的失水溫度在200~600℃之間,因此第二階段烘烤的終點溫度定在600℃是較為合理的。生產Al2O3-SiC-C磚所用原料是經過煅燒的熟料,結晶水相對較少,因此烘烤升溫速度應逐漸加大。考慮到內襯厚度大,罐底570mm,罐腰280mm,保溫時間仍不宜過短,早期烘烤制度的2小時保溫時間過于短暫。
3.3 第三階段,除去結構水
礦物中的結構水一般是指呈H+、OH—或H3O+的離子狀態加入礦物晶格構造的。這些離子在礦物晶格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含量一定,結合牢固,只有在600~1000℃的條件下,晶格的結構被破壞后,才能逸出。因此早期烘烤制度中最高800℃的烘烤溫度是不足的。
4 改進措施
經過反復探索、驗證、分析及比較,提出如下改進措施:
(1)第一階段,降低階段最高烘烤溫度,200℃即可。升溫速度上也適當降低,升溫時間控制在16小時左右。保溫時間由10小時延長到20小時,以確保內襯均勻干燥。
(2)第二階段,階段最高烘烤溫度仍控制在600℃,提高升溫速度到18.75℃/h,延長保溫時間到8小時。
(3)第三階段,階段最高烘烤溫度提高到1000℃。考慮到生產效益和經濟性,減少煤氣消耗,在確保烘烤安全的前提下,繼續加大升溫速度,縮短保溫時間,保溫4小時。
得到改進后烘烤制度如表2。
5 應用效果
改進后,新罐磚縫泥漿收縮一致性良好,裂紋明顯減少。鐵水罐在使用過程中,內襯裂紋、剝落現象顯著改善,侵蝕均勻。烤罐過程中罐體氣孔無大量蒸汽逸出,說明烘烤升溫速度均勻合理。每年可減少砌筑新罐10個以上,節約耐火材料資源400噸左右。
6 結語
應用此烘烤制度能顯著改善100噸鐵水罐內襯裂紋、剝落現象,適應改進型內襯的烘烤要求,對于節約寶貴的耐火材料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維邦.耐火材料工藝學[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4.
[2]尹汝珊等.耐火材料技術問答[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韓鴻(198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鐵水罐砌筑維護管理、鑄鐵機生產管理和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