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企業積極推行并實施標準管理,用標準來規范產品生產過程,對改善和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企業標準管理存在的誤區、企業標準管理的對策和建議展開研究。
關鍵詞:企業;標準;誤區;對策;建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216
0 引言
標準管理又稱為標準化管理,是集企業產品標準制訂、標準實施、標準監督和效果評價為一體的一個循環優化的過程,是當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企業實現科學高效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企業積極推行并實施標準管理,用標準來規范產品生產全過程,這對改善和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拓展發展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現實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時常有一些企業囿于對標準管理認識上的錯位和不足,導致企業在標準管理工作上存在認識誤區,這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 企業標準管理存在的誤區
(1)不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現在企業界流行著“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很形象地說明了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的重要性。而實際上,目前國內不少新生行業,產品生產沒有標準,他們不是照搬照套,就是委托社會專家或中介機構制定,只顧在行式上有了標準,完全忽視標準的制定的過程是學習、提高、轉化、創新的過程,是強化標準意識、普及標準知識、帶入崗位操作的過程。企業標準意識淡薄,導致產品的產品的競爭力弱,在行業發展中處于被動地位。
(2)不主動加強標準管理。法律和行政規章都明確“企業產品執行標準證書”是企業執行標準的法律依據,監管部門的執法檢查也常僅限于此。因此,不少企業在標準管理上就出現誤區,只注重到標準化主管部門去辦一本標準執行證書,有新的再添加一下,辦完后束之高閣,組織生產完全不按照備案的標準,真正是本末倒置。還有部分企業對企業標準意識不強,對企業標準的水平定位不高,甚至少數企業對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不進行國內外對比,對國家標準規定的標準化結構和編寫規則等不認真學習,為應付上級和市場需要,在投產鑒定前倉促起草甚而拼湊一個標準,這種標準既不能真正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也不會真正具有市場競爭能力.
(3)不著力宣傳相關標準。忽視標準宣傳是不少企業的通病,生產流程不講,標準術語不懂,組織生產憑經驗,產品出廠不檢驗,但件件都有合格證,產品質量問題持續存在,得不到有效改善。更為嚴重的,極少數唯利是圖的經營者總是把“客戶要求就是標準”掛在嘴上,不顧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偷工減料,打“擦邊球”,不按規范生產。
(4)不注重標準常態管理。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有一些企業標準不能適時更新,有的過期不能及時發現,很長時間組織生產都按照作廢標準,保證質量就是一句空話。二是與生產、管理相關標準收集不全,不少企業只收集了一個用于備案的產品標準,而象生產涉及到的原輔材料、安全衛生、包裝儲存、檢驗方法等相關標準都沒有意識收集,或收得不全,執行更談不上。表面上看是資料收集不全的問題,實際上反映了標準執行不力。
2 強化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措施
由于上述企業標準管理上所存在的認識誤區,導致不少企業產品質量難以提升、市場競爭力下降,甚至還直接被擠出市場,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有鑒于此,我認為要強化企業標準管理意識,著重要做好經下幾方面工作:
(1)增強標準管理意識。各級地方政府要把增強企業標準管理意識作為服務經濟發展、做大做強企業的重要任務,經常性地組織企業家開展標準化管理業務培訓和送標準到企業活動,及時宣傳國家、省、市制定的新標準。要為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提供便利,積極鼓勵并引導企業主導制定標準,加快建立并推進“標準管理領跑者”制度,推進標準管理水平向中高端邁進,加快與國內先進標準和國際標準接軌,形成以科技促進標準提升、以需求引領標準提升、以管理促進標準提升的標準管理新格局。
(2)健全標準管理體系。企業要加強標準管理,必須因企制宜,與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人員結構、管理層級、目標戰略相結合,持續完善標準化管理體系。要建立有決策、管理和執行各層級人員參與的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提出與企業目標、發展規劃相適應的標準化建設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明確專兼職相結合的管理人員,全面推進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同時,十分注重企業產品標準化體系的健全完善,包括產品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四個子體系,隨著發展的提升而不斷修訂、完善和創新,使之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加強標準人才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途徑,企業要加強全體員工標準、標準化知識的培訓,熟知所在崗位的生產標準、安全標準,對參與標準管理的人員,更要組織他們及時學習國家有關標準化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宣貫最新標準,對新標準組織研討,弄懂弄透,在管理、生產、售后中落實。這樣,不斷強化企業員工標準執行、管理、創新意識,最大程度發揮標準管理的綜合效應。
(4)加大標準宣傳力度。要通過業務培訓、崗位練兵、知識競賽等方式,來鞏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標準是企業的靈魂”的理念。做好宣傳,一要有計劃,階段性的和長期的;二要有重點,內容的重點和崗位的重點,三要有“趣味”,針對職工實際,寓教于樂,寓教于俗,不能照本宣科。
(5)強化標準管理監督。這主要是標準監管部門的責任,一是要認清形勢抓監管,國務院已經發文推行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國標委也明確將在全國范圍推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必須圍繞這些改革措施,監管才會有序、有力。二是圍繞中心抓監管,企業發展,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是中心,要督促企業在各個生產各環節上都按照標準組織生產,防范質量風險,對無標準生產、不按標準組織生產的企業要予以懲處,以確保標準執行的嚴肅性。三發動全民抓監管,強化全民標準意識,發動廣大消費者自覺抵制無標準產品和標識不規范產品,營造執行標準的社會監督力量。
企業標準化工作是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關鍵,在打造質量強國,走進質量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一定從具體的環節抓起,在具體的領域落實。在標準改革的各項工作推進中,結合企業實際,建立新型的標準管理模式,發揮標準在企業生產中的引領作用、在市場競爭中核心作用,為“十三五”產品和服務質量“雙提高”,國內和國外消費者“雙滿意”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段文華.企業標準體系與企業綜合競爭力[J].大眾標準化, 2011(S1).
[2]連兆大.淺談企業標準體系的一體化整合[J].三明學院學報,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