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要:網絡課堂的構建,網絡課程的開設,以及網絡化學習的進行,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趨勢。對于如今的高職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倡導網絡教育并進行有效的實施。但現在網絡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主要表現課程資源不完善、實施交互性差等原因,通過分析提出網絡課程實施的建議,豐富課程資源、建立嚴格制度等,使網絡課程更能有效實施。
關鍵詞:網絡課程實施;實施交互;管理體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271
1 引言
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稱為網絡課程,它是信息時代條件下課程新的表現形式。它包括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背景。其中網絡教學支撐背景是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課程資源,應用軟件、以及實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各種教學活動。由于網絡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它是教師正常教學的延伸與補充。
2 網絡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主要問題
2.1 網絡課程資源不完善
現如今網絡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網絡應用的越來越廣、高智能終端讓人們越來越依賴于網絡,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只采用課堂上教學已經不能充分的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以及教師與學生良好的溝通。教師需要重新組織教學,把一些網絡學習的教學內容發布到網絡上,并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面對諸多的網絡課程,其在當下高校的應用實況及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引起各界學者及開發設計人員的重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網絡課程學習跟蹤評價方面缺陷是主要的。由于網絡課程學習跟蹤評價方面不完善,例如:學生登錄網絡課程的次數?在網絡課程中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學習任務?是否進行自測,成績如何等?這些基本信息如果無記錄,一方面教師不能及時的收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另一方面使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網絡課程不能為廣大學生服務,學生知識面得不到拓寬,網絡課程起不到教學的輔助作用,如同虛設,造成數字化資源的浪費。
2.2 網絡課程實施對教師和學生要求高
(1)網絡課程實施教師工作量大。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上不受上課、下課限制,學生希望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與本門課相關,相近的知識學科,教師在備課時都要準備。同時還對于某些專業課程還要跟進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時時更新。大大增加了教師課前準備的工作量。答疑任務繁重。 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不是面對面教學,學生會產生大量的問題,千奇百怪,有的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教師查閱大量的資料才能正確詳細的回答出來。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作業批改量大。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面臨大量的網上作業,由于受到校園網及網絡平臺的影響,有時不能及時的收到學生的作業,學生不能及時的收到教師的反饋。
(2)網絡課程實施中學生因素。網絡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強,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較高的分析能力及計算機知識應用等能力。如今,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越來越差,很多學生沉迷于電子游戲中,沒有自主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現在學習方面不能很好的適應,自學能力較強的同學如魚得水的學習,自制能力與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應付了事。
3 網絡課程實施的建議
3.1 建立健全網絡課程資源
網絡課程包括教學資源設置與補充,包括課程介紹、電子教材、圖片庫、動畫庫、視頻庫、作業、課程標準、在線答疑、教師資源、課程通知、試卷庫、習題庫、課程反饋、課程管理、教學博客、日程安排、主題信息、探究公告、探究計劃、探究小組、小組交流、調查問卷、成果評價、多媒體課件、教案、試題下載,個人資源、資源共享。并添加天氣、知識拓展、課程論壇、畢業生反饋等內容,使學生在教學平臺上做到全面掌握信息。
3.2 制定嚴格的網絡課程管理體系
嚴格的網絡課程管理體系,是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有力保障,確保了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通過網絡進行輔助教學管理時,要明確管理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管理內容的確定要在原有教學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確保網絡輔助教學管理既切實可行又行之有效。管理制度要充分體現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教學的順利實施。管理者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相關內容的管理。課程教學管理體系中要明確管理權限,實現管理內容明確,分工合作,職責落實到個人,有利于促進管理的順利實施。在網絡輔助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管理的效果,及時發現并總結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反思。新的管理體系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才能夠更好的實現預期的效果。
3.3 設計適合的教學活動
網絡教學平臺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有利于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了解課程信息,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等;了解課程內容設置,課程總共幾章內容,重點章節、章節間關系等等。通過對課程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了解課程運行的方式和過程,從中總結課程教學環節存在的不足,將網絡課程適時適量的參與到課程教學進程中。
內容設計時要適量,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承載能力和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的難度要適中,既要能夠滿足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深入學習的求,又不能難度太大學生難以接受因此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 總結
網絡課程是課堂教學的采用的網絡輔助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時間,可以在課堂之外隨時進行知識的獲取。通過網絡課程的交流與討論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又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反饋數據。網絡平臺的使用所提供的教學時空遠遠大于課堂教學,因此為進一步的建構性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空間。
參考文獻:
[1]Bb教學平臺在地方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探索與思考[J].皖西學院學報,2009,25(02):32-34.
[2]高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開發需求和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3]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精品課程網絡建設[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07):82-83.
[4]武法提.目標導向的網絡課程設計[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
[5]周蓉.淺談高中特色網絡選修課程建設方式[J].天津教育,2014(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