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華
春節是我國辭舊迎新的重要節日。一家人歡聚一堂,張燈結彩,貼上充滿年味的年畫、對聯,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你知道名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嗎?
書圣王羲之每到春節,都會寫80個福字,再寫20個壽字,分給來拜年的人。
有一年到浙江紹興暫居,過年時,王羲之寫了一副對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對聯剛貼出不久,就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筆寫了一副對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
誰知,對聯又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筆寫了一副對聯,為了防止再被“偷”走,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在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叫家人將對聯剪去的一截粘貼上,變成了一副妙趣橫生的對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竇娥冤》的作者關漢卿,過春節踩高蹺,每年都要加高一點,寓意更上一層樓,《關漢卿傳》記載:卿70歲,春節高蹺過。
王安石寫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千古絕唱。
白居易到春節的時候,把一年來的詩稿抄寫一遍,放在盆里焚香禱告后,開始燒這些詩稿。燒完之后,虔誠地說:“在那邊的詩人,你們一定要看清楚了,哪些不滿意,托夢告訴我。”
詩圣杜甫到了春節,卻是借酒消愁。作《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惠州三年,蘇東坡春節不能回家,發泄的方式就是作詩。其中一首曰:“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水生挑菜渚,煙濕落梅村。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猶堪慰寂寞,漁火亂黃昏。”
1948年春節,豐子愷正住在杭州葛嶺,一時書興大發,欣然為一村人家家寫春聯。
錢鐘書過春節忙看書,有人來訪,錢鐘書先生只露出一道門縫說:“謝謝!謝謝!我很忙!我很忙!”于是,有人說錢鐘書不近人情。
1935年除夕,魯迅卻坐在家里給黃源寫信:“今年爆竹聲好像比去年多,可見復古之盛。十多年前,我看見人家過舊歷年,是反對的,現在卻心平氣和,覺得倒還熱鬧。”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給楊霽云寫信:“舍間是向不過年的,不問新舊,但今年卻亦接口新年,烹酒煮肉。且買花炮,夜則放之,蓋終年被迫被困,苦得夠了,人亦何苦不暫時吃一通乎。”
塵中塑摘自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