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廬江縣代橋公社許義森等七名已婚插隊知青,自找就業門路,在代橋鎮辦起了知青飲食服務店。幾個月來,他們以店為家,苦心經營,使小店生意興隆,除每月付給知青每人30元工資外,還添置了近兩千元的固定資產。
過去,代橋鎮只有一家合作飲食店。隨著農村集市貿易的發展,趕集過路的人逐漸增多,原來一家飲食店忙不過來。為此,許義森等合計開辦知青飲食服務店。他們自己動手蓋起兩間草房,湊了四張大桌,八條長板凳和一部分用具,于去年秋后開門營業。他們根據當地群眾的愛好,專營廬江餃子和廬江口味的菜,使小店越辦越好。目前,這個知青飲食服務店在公社黨委的關懷下,正準備擴大經營范圍,適時增設旅社、煙酒代銷等,以便再解決一部分已婚知青的就業問題。(1980年4月1日《中國青年報》)
點評:思路一變,出路一片。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在賺錢的同時,也在開啟一個經濟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