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多慶
摘 要:按照川慶鉆探井下作業公司“安全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以“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為宗旨,以HSE體系建設為重點,從制約安全生產的基本要素(安全理念、制度、行為、設備、環境)入手,著力加強標準化建設,構建具有川慶特色的安全文化。
關鍵詞:安全;文化理念;制度行為;設備;環境;創建模式
一、前言
國際上公認的事故致因理論——軌跡交叉論說:任何事故的發生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一個是物的不安全狀態。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展的軌跡發生交叉后,事故就從偶然變成了必然。
要避免事故的發生,首先要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安全生產檢查和維護保養好設備,使物達到本質安全。但是,安全生產檢查和通過技術手段維護保養好設備,也不能完全杜絕物的不安全狀態。因而,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為便顯更為重要。控制人的行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采取強制手段約束干部職工的不安全行為。但是,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盡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還是不一定能確保生產的本質安全。因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被管理者的監督和反饋。
這一安全生產的漏洞,就需要看不見的“第三只手”,建立一個好的安全文化來彌補。
二、創新安全管理文化模式
(一)抓好理念滲透,形成一個好的安全理念文化。
安全文化建設關鍵要使員工為企業安全理念廣泛認同和遵循。為此,井下作業公司編制《企業文化手冊》、《員工行為規范手冊》、《行為安全規范手冊》和《視覺形象應用手冊》,對企業哲學、目標、愿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精神、道德、作風等做了明確具體的闡述。通過集中辦班、在生產作業現場培訓、生產會和媒介等多種形式反復宣貫,創造并保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宣貫。黨政工團要通過開展黨員身邊無事故活動,組織安全生產月簽字,開展安全家書活動和撰寫心得體會,開展安全文化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勞動競賽等文化活動,教育員工轉變安全理念,改變思維定式,消除原有管理模式的消極因素,使員工認識到推行QHSE管理體系并不是企業要重新建立一套質量、安全、職業健康與環境保護的管理體制,而是與現行的管理體制有機地結合,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學、更加規范。
(二)抓好制度規范,建立一個好的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文化建設必須抓好制度建設。為此,需要對原有的標準、規范、規程、規定、制度等有關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收集、評審。結合QHSE管理體系要求,編寫出符合實際的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以及管理規范(組織機構、崗位職責、區域標準化管理、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操作規程、工藝流程和制度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在充分滿足QHSE標準的前提下,將管理制度匯成“本”,簡化程序制成“表”,梳理線路繪成“圖”,明確節點設成“卡”;做到作業文件個性化、操作程序簡明化、規定動作標準化;實現一個崗位職責、一套工作職責、一種管理流程、一組作業流程、一套基礎臺帳、一個格式化的工作記錄;養成“寫你所做的,做你所寫的,記你所做的,查你所記的”。切實履行好“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這個公式。
(三)抓好行為養成,培養一個好的安全行為文化。
無論是理論的強化還是制度的完善,最終都是行為養成。為了使外在的約束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一是踐行承諾,實施“七個帶頭”,在領導層實現有感領導。明晰職責,在管理層實施直線管理。理清管理流程和操作規程,在操作層實施屬地管理。二是運用安全觀察與溝通工具,以關注人的不安全行為為重點,使現場的違章行為和安全隱患得到及時發現、糾正和治理,確保生產和施工作業安全高效進行。三是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通過三級培訓,實現關鍵崗位和重點崗位的資格準入,培養全體員工對體系的認知能力、執行能力和應急能力。四是制定激勵和約束的標準,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實施績效考核。明確什么樣的安全行為應該提倡,什么行為應該禁止,以及嚴格遵守的怎么獎勵,違反的如何處罰等辦法。五是建立安全分析小組,開展安全分析,識別控制作業風險,實施作業許可證。
(四)抓好設備管理,創造一個好的安全設備文化。
井下作業運用得最多的是設備(管理設備和運轉設備),公司設備眾多,運用得相當復雜,哪一件設備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事故。為此,需要采取設備層層分包,臺臺承包的管理模式,強化設備安全運轉。一是將設備以班組形式劃分,落實到人、責任到人,建立設備區域可視化管理,實現人機制約,人機互補,人和設備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的配合。二是不定期、不定時、不定人、不定機對全公司設備的維護保養以及運轉記錄進行的全面檢查,并予以記錄,加強過程控制,提高設備安全運轉效率。三是對設備配件供應商進行評價,相關部門和單位完善設備配件供應商評價體系,對設備信息進行跟蹤寫實記錄,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安全狀態,提高設備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四是嚴格落實“檢查、匯總、通報、預警、兌現”的考核工作機制,確保設備管理工作有序推進。
(五)抓好現場管理,營造一個好的安全環境文化。
認真宣貫落實《視覺形象應用手冊》,積極推進以場景文化為重點的安全環境文化建設。在工作環境的建設中,以視覺信號為基本手段,以公開化為基本原則,盡可能地將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圖讓大家都看得見,營造規范、安全、整潔、直觀的安全管理視覺氛圍,推動看得見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構建和諧向上的內部環境來強化環境對員工保安全的影響力,使員工干標準活、放心活、完美活。在人際環境建設中,要求員工加強安全觀察與溝通,進行師徒結對、黨群結對、團青結對等形式進行幫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激勵環境的建設過程中,堅持做好聽覺激勵和視覺激勵、獎勵成功與勉勵失敗、崇尚團隊合作與競爭、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在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堅持用木桶原理抓短板,用細節原理抓標準化落實,用破窗原理抓漏洞,用投石頭原理防麻痹,用翻跟頭原理發現人才,用平等原理營造和諧。
參考文獻:
[1]廖永遠.抓住重點 加大力度 實現安全環保形勢持續好轉[J].中國石油企業,2009(03).
[2]毛海峰,郭曉宏.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及其多維結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