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俊

為準確把握公司干部隊伍的整體情況,進一步明確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為公司黨委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選好用好干部提供決策依據,現結合公司中層干部配置及后備干部儲備實際,進行綜合分析診斷,并初步形成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領導干部現狀分析
截止目前,公司管理的在職領導干部共計121人,退居二線的領導干部20人。現針對在職領導干部的整體情況,按照行政級別、專業方向、個人素質、人員配備等多維度進行分析。
(一)行政級別
122名公司中層干部中,正科級領導干部53人,占比43.80%;副科級68人,占比56.20%。
(二)專業方向
按照是否黨群工作來區分,黨群類領導干部27人;行政類領導干部94人。為了解相關專業方向領導干部的配備情況,根據公司主要業務的區別,將關聯性較大的崗位按照運檢類、營銷類、基建類、綜合類、規劃類、物資類、信息通信類等7個專業進行劃分統計。
(三)年齡結構
在職公司中層干部平均年齡達到45.12周歲,45周歲以上人員比例達到了61.16%,50-55周歲年齡段高達25.62%,而30-34周歲年齡段僅有6.61%。
(四)個人專業素質
在職公司中層干部中初始學歷高中(中專、中技)及以下達到61.98%,大學專科及以上為38.02%(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的為24.80%),學歷結構不合理,整體學歷層次較低。截止目前,在職公司中層干部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5.04%,中級及以上職稱比例達到68.60%,技師及以上技能等級比例64.46%,初步形成了“紡錘形”的干部隊伍結構。
(五)未來五年領導干部退居二線情況
根據公司干部管理的相關規定,未來5年內約有30名領導干部退居二線,共計占所有中層干部24.79%。
二、公司后備干部現狀分析
(一)年齡結構
現有公司后備干部平均年齡38.03周歲,40周歲及以上人員比例達到45.95%,總體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分布成“沙漏狀”。
(二)個人專業素質
現有公司后備干部中,本科及以上初始學歷比例62.16%, 本科及以上現學歷比例97.3%,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比例64.86%,技師及以上技能等級比例56.765,總體專業素質較高。
(三)專業方向
黨群類后備干部3人;行政類領導干部34人。
(四)后備干部與公司中層干部的配比
目前公司正科級與副科級的比率為1:1.28,副科級與儲備人員的比例為:0.54,即正科級:副科級:儲備人員=1:1.28:0.69。
三、存在問題分析
(一)年齡結構不合理
一是公司中層干部45周歲以上人員比例達到了61.16%,整體上呈現年齡老化的特點,年輕干部人才不足,人才培養出現斷層;二是后備儲備干部平均年齡38.03周歲,年齡相對偏大,不符合干部隊伍“年輕化”的要求;三是專業間的人員年齡跨度較大,領導干部中信息通信類比運檢類平均年長4.21周歲,后備干部中營銷類比黨群類平均年長8.33周歲。
(二)綜合素質仍需提升
一是雖然近年來公司在干部隊伍的建設上投入頗多精力,部分領導干部自身也積極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但由于總體上起點較低,拓展的空間有限;二是思維開拓和創新能力仍然不夠,志存高遠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仍有不足;三是后備梯隊乏力,后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較兄弟公司仍有較大差距,走出去掛職(崗)交流學習的主動性還不夠。
(三)干部配備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是體系范圍內實際使用的中層干部總量較大;二是干部結構性“缺員”,專業能力強、善于管理的復合型領導干部儲備缺乏,企業主專業較大程度上仍依賴“老同志”,企業副專業缺乏善經營懂管理的人員;三是后備干部比例偏低,副科級與儲備人員的比例僅為1:0.54,不符合“金字塔”形人才梯隊建設的需要。
(四)二線干部的使用仍需創新
目前,除了極少數的二線人員“退職不退崗”仍在“發揮余熱”外,多數二線干部等待退休情緒較為突出,而所在單位負責人往往礙于情面又較少對其安排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干部管理的建議
在目前干部隊伍狀況無法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干部積極性,更好的用好用足現有干部儲備,加大新生力量的培養是關鍵。
(一)創新干部培訓方式,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精心搭建“每月一主題”的學習陣地,豐富學習內容,提升培訓質量,學習內容要貼近工作、生活的實際,學習形式要注重培養個人專業和興趣愛好,使得領導干部帶著興趣與熱情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逐步培養快樂學習、善于學習的良好習慣;二是采取“走出去看、請進來教、派出去學”等多種方式,學習上級部門的管理模式,汲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找準不足,針對弱勢、采取措施,狠抓落實,在實踐中邊干邊學,使年輕干部盡快成熟、成長起來。
(二)搭建工作平臺,提高二線人員的貢獻度
一是讓二線干部參與公司重點工作的督查,做好專業部門的工作調研,為公司方針政策的執行、重點項目的推進保駕護航;二是建立二線干部“1-N”幫帶制度,充分利用“二線干部”情況熟、經驗足、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勢,積極發揮對于年輕干部、后備干部的傳幫帶作用;三是建立二線干部評價機制,對二線干部在日常表現、重點工作推進、相關業務幫扶、年輕干部培養等多方面的貢獻值予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