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企業不僅僅要面對來自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競爭,還需要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規避各種法律風險,尤其是企業合同法方面的風險,企業與其他企業和個體之間需要簽訂種類繁多的合同,所涉及到的企業合同法也是數量眾多。因此對于企業來說,了解企業合同法方面的風險,加強對企業合同法的風險控制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中更好的生存發展,避免企業陷入法律的糾紛當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有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類別,然后論述這些風險存在的原因以及通過哪些措施來加強對企業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
關鍵詞:合同法;風險控制
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交易的重要參與者,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少不了與其他經濟主體簽訂各式各樣的合同。合同因此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合同法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一方面能規范市場經濟參與者的行為,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管理壓力。在新的合同法的環境下,企業必須加強對企業合同法風險的控制,否則一旦管理不善,隨之而來的法律風險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由此可見,探討企業如何加強對合同法的風險控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常見的企業合同法風險
企業合同法風險根據不同的分類可以劃分不同的風險種類。根據涉及的法律部門分類,則企業合同風險可以劃分為刑事、行政、民事三種風險。而企業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最普通的莫過于民事法律風險。這種法律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在簽訂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有一方或者雙方出現了違背簽訂合同內容,或者不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行為,從而導致行為主體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企業經營涉及到多個方面,而眾多方面的經營活動也需要簽訂各種合同。根據在經營活動中所需遵循的法律又可以將法律分為不同的風險。例如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就面臨著勞動合同風險。根據造成合同風險的因素分布不同,又可以將風險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種,其中外部風險又稱為不可控風險,企業無法通過自身的行為去規避這種風險,只能調節自身去適應這種風險。內部風險又稱為可控風險,造成這種風險原因主要是企業自身的管理經營不善,這種風險也存在很多企業當中,這也需要各企業引起重視,加強對自身內部的管理經營監管,有效規避各種內部風險。
造成企業合同法風險的因素多種多樣,這主要是由于在簽訂相關合同法時會涉及到眾多的規章制度和工作人員。由于企業合同制度不完善,會給企業帶來企業合同法律風險。企業工作人員由于自身法律意識匱乏,在簽訂合同時未能盡仔細審查的責任,而使得企業面臨合同法律風險。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利益的誘導下,與一些皮包公司簽訂損害公司利益的合同,都會讓企業陷入困難的境地。
二、企業合同法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會簽訂眾多的合同,而造成各種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因素又種類繁多,企業很難面面俱到。企業合同能否順利履行,關鍵在于合同訂立和合同履行兩個環節,只要企業能夠做好這兩個環節,便能大大降低企業觸碰合同法律風險。要想做好這兩個環節,離不開企業對合同的規范化管理。對于這兩個環節的建議措施分別如下:
(一)完善預防合同法風險管理制度
企業對于合同風險應該提高預防意識,加強對合同法風險預防的管理工作。這就要求企業對企業合同風險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結合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不斷完善企業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對合同法律管理的水平。企業在具體的合同管理工作中,還應該加強對企業合同的精細化管理。加強對合同簽訂前的審批審查工作,并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并對相關的流程所必須履行的職責制定成制度。制定相應的違反制度懲處方法,這樣有利于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感,降低企業面臨的合同風險,也有利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
(二)規范優化企業合同業務流程
企業合同從簽訂到履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實施還會帶來相應的后果。而這個結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能否對合同進行的管理來決定。總體來說,可以企業合同管理華為合同簽訂前管理和合同簽訂后行管理。企業合同簽訂前的管理,對于企業合同風險有著很強的預防作用,一旦雙方在合同上簽字,便意味著合同產生法律效力。因此,企業在簽訂合同,必須對合同進行充分的審查,對合同的相關內容進行仔細的復核,這些都離不開企業在合同簽訂前的準備工作。同時,對于企業合同的簽訂權限以及授權必須有明確的規定,避免企業內部有人越權簽訂合同,損害企業的利益。企業在簽訂合同也必須對對方的情況進行仔細的審核,例如對方的資質是否真實。最后在對合同進行審核時,避免出現模棱兩可的用詞,規避日后給企業帶來潛在的合同風險。
(三)合同簽訂之后的履行管理
在前文我們已經論述了企業在簽訂合同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具體的合同簽訂之后,企業就應該履行相應的責任,必須做好合同履行的相關管理和組織工作,確保按時履行企業合同。企業合同在簽訂之后,可能出現在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情況,這就需要雙方進行協商。協商不一致的情況下,極容易通常產生合同糾紛,產生合同糾紛之后,在雙方無法通過協商解決,只能走法律程序解決時,雙都要依法進行相關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高麒麟.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研究[J].現代商業,2010(33).
[2]封美術.論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管理與防范[J].管理觀察,2010(23).
[3]梁德金.企業合同法律風險控制[J].企業科技與發展:上半月,2010(7):15-16.
[4]吳齊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分析及防控思路[J].上海企業,2009 (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