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哲
大家看到媒體報道的機器人,在夏普旗艦店里當推銷員,后臺有臉部識別的軟件程序,會偵測出客人對目前介紹的反應,實時通知機器人,改變話題或繼續深入目前的題目。
也有在家里的機器人,可以陪你聊天,可以回答你天南地北的問題,提供最近的新聞,和你討論,和你一起嘆息,一起哈哈大笑。
我們看到德國汽車工廠里的機器手臂,靈活地組裝名牌汽車;看到美國亞馬遜的倉庫,自己跑來跑去的小車子,自己移動的大柜子,在足球場那么大的倉庫里,打包網站上賣出的不同產品,卻不見一個人影。
這些都是我們對機器人的印象,據說他們會是即將在10~20年內搶走英國35%、日本45%、美國47%、中國69%、印度77%的人類工作職位的競爭對手,這可是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和英國牛津大學的2016年初研究報告。
機器人是由電腦來控制其動作的機器,根據市場調查單位的報道,1990年美國勞工轉作數位化新技術相關工作的比例是8.2%,2000年只有4.4%,到了2010年只剩下0.5%,也就是數字化新技術改變生產流程,需要人力操作的比例越來越低,到了2010年新技術越來越不用人手了。
數字化本來就是利用電腦來替代人手,當電腦的智能越來越接近人腦。許多工作職位就不需要人手,或只需要少部分會管理電腦的人手就夠了。
電腦的智能不就是電腦軟件的功能嗎?
以前確實是的,今天早已改變,未來一定不一樣。
以前,我們看印刷軟件能提供多少功能,越多的就越好。好比拼大版軟件,能提供更多種裝訂方式,RIP能提供更多不同的網點。.
供應商相互打探,幾年下來軟件能提供的功能都差不多了,何況新版本增加的功能你也不一定用得上。因為以前我們利用電腦軟件來幫忙計算,計算文件格式的轉換,計算咬口在印版上的位置等。
以前的數字化是讓人操作電腦計算的結果,準確不失誤,軟件發展越來越成熟,十幾年發展下來,軟硬件的效率一再提升,卻似乎無法再節省人力,2010年美國數字化技術轉換人手的比例已經接近于零了。就是因為數字化還是需要人來操作,電腦無法幫“人”下決定。
這個活用全開還是對開的印刷機來生產?這個活應該采用雙聯還是獨立拼大版?那2本書的8頁可不可以合版?封面和封底應該如何處理?內頁又要如何生產?這些都得人來判斷并下決定,以前的電腦不能作出判斷,所以離不開人。
今天,電腦智能到底如何變聰明了?
人類沒有經驗就無法判斷,電腦也一樣,所謂的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應該是電腦里建立了經驗數據庫(KM-Knowledge Management)記錄了專業的經驗數據,例如保險公司的KM,其實是收集了所有保險業務員的訪客記錄,給客戶什么信息,跟客戶說了什么,什么原因可決定買單,什么導致客戶拒絕繼續交談。
沒有KM知識管理系統以前,這些記錄只是資料柜里的檔案,老業務員只能授課,舉例說明各種客戶的反應,比較可能的多是吹噓自己的成功戰績,無法給后來者提供有效的建議;有了KM以后,菜鳥業務員可以輸入正要去拜訪客戶的個人資料,如年齡、性別、家庭、經濟和婚姻狀況,從KM里面找出最多成功案例的提案,哪些關鍵點子創造了亮點,哪些忌諱應該回避,一個菜鳥認真查詢KM,結案的機會一定會增加。
谷歌最近利用AI電腦AlphaGo打敗了歐洲圍棋冠軍,就是其KM里面有3000萬筆棋譜、定石和殘局,人類歷史積累的圍棋知識都在里面,應對每一步情勢變化,KM里可能找到有用的成功的和失敗的記錄。
圍棋高手頭腦里有許多相同的KM數據,級別越高的高手,記得最多的棋譜和勝負關鍵的棋步。如果AlphGo收集的KM比對手多,電腦不會忘記,AI電腦打敗圍棋高手一點也不稀奇。何況今天的AI科技已經發展出一種所謂“深層學習”的方法,就像專業學校找來資優生,只針對一項專業,持續研究、分析、實驗,增加有效的KM數據。
圍棋有361(19x19)個位置,每一個空位都能下子,一場比賽的可能變化根本就是天文數字,大家都知道圍棋是需要智慧的游戲。AlphaGo有人類圍棋歷史積累的KM,已經是世界級的高手了,再讓兩臺AlphaGo不斷地比賽,增加的KM恐怕遠遠超出今天世界冠軍的程度,電腦打敗天下圍棋英雄,為期不遠。
電腦被教會從KM的線索中,去判斷哪一個決定比較好,就可以下圍棋勝過聰明的人類。
數字化的印刷生產流程中,需要選擇的可能不過就那幾項。一般的ERP開施工單時已經能說清楚,一個訂單需要的工序。如果把這些工序變成指揮生產流程的指令,電腦就能操作數字化軟硬件。
對一家印刷廠自己車間里的生產知識KM,就是印前工程師設定的軟件選項,是印刷師傅調整墨鍵的依據。只要訂單管理者判斷出訂單的需求,就可以確定生產流程的軟件。
圍棋有天文數字的選擇可能,電腦都能決定下哪一步棋更有勝算;一家印刷廠能有幾種裝訂方式可選?有多少設備可以選擇用來生產一個活件?
聰明的印刷管理系統一定可以讓電腦去判斷,再決定用哪一個選項去生產,簡單地說印刷廠智能化就是讓“管理的電腦”去操作“生產的電腦”。
移動互聯網時代勢必影響印刷廠之間的協作方式,電腦和電腦之間利用網絡來傳遞訂單和文件,如果電腦收到了文件還需要“人”操作電腦去生產嗎?
讓電腦去操作電腦,就是最基本的人工智能,印刷數字化的發展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未來印刷產業的競爭,肯定是比賽誰的管理系統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