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輝
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研究生時,曾跟隨國家級名老中醫、原北京中醫醫院院長王莒生教授學習3年,形成一套自己的診病思路,診病時注重社會、自然、人體的統一,堅持調節身體臟腑及身心的平衡。同時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委員、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正是享受大好時光的時候,有些人卻開始“遭罪”了:鼻塞、打噴嚏;哮喘發作,動不動就喘憋;莫名地起疹子……這些人大多是受困于春季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其頑固性及反復性讓很多人苦不堪言。
過敏是人體接觸過敏物質時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和組織損傷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它與我們的體質以及與過敏物的接觸有關系。
常見的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其主要癥狀是鼻癢、打噴嚏、鼻塞,且反復發作。一年四季均犯病者叫常年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僅在固定的季節中發作者叫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前者主要由屋內灰塵、螨蟲、霉菌及棉絮等引起,后者主要由花粉引起。其癥狀與感冒相似,很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都以為自己感冒了。
過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癥。主要的表現為皮炎、濕疹、蕁麻疹等。
過敏性哮喘: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尤其多在嬰幼兒期發病,如果忽視治療,可能伴隨終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過敏現象或者有過敏性鼻炎癥狀。由于癥狀與呼吸道感染或炎癥相似,大人缺乏相關知識,往往在早期忽視治療,也極有可能被誤診。
過敏性結膜炎:春季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以中青年最常見,起病迅速,接觸致敏原即可發生。近年來,由于眼部化妝品使用、配戴隱形眼鏡、空氣污染加重等因素,其發病率進一步上升。
中西醫防治
對于過敏性疾病,西醫的思路是“阻斷”和“避開”。“阻斷”就是用藥物使人體與外界過敏原隔開。吃藥時,因肌體過敏的部分與外界因藥而暫時被阻斷而有效,往往一停用又發作,日久再用還可能無效。“避開”,就是查尋過敏源,找到后盡量避開它。減少過敏物質的接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首先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除塵、除螨,可經常擦洗家具,勤洗衣被、勤曬被褥和床墊,不睡席夢思床,不使用地毯,不玩填充物玩具。其次是要除真菌。保持室內清潔、干燥、通風,光照充足,不在臥室存放食物、雜物、濕布等物品,不在家中養寵物等,少使用空調加濕器等。第三是要防花粉。在花開季節,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采摘花枝及在室內養花,有條件者使用空氣過濾器清除過敏原。
而中醫治療的思路是“調整”和“適應”,即通過調理過敏者的體質,使自己能適應外界變化。
過敏性鼻炎:平時內服中藥,可采用中藥玉屏風散來糾正人體的免疫功能。外治方面,可以用手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助于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環。
過敏性哮喘:內服中藥可選用玉屏風散、參蛤散等來糾正人體的免疫功能。外治可用桃仁、紅花、杏仁、細辛、五加皮等每天泡腳,來改善肺、支氣管的血液循環,無須局限于“冬病夏治”,內外兼治效果才會更理想。
蕁麻疹、濕疹、皮膚過敏:平常可服用玉屏風散來改善,糾正患者的免疫功能。
當然,免疫功能恢復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一般要6個月至2年時間。
日常飲食的調整
有調查顯示,過敏性體質除了遺傳因素外,食物也能誘發病情發作。肉類、牛奶、禽蛋等動物性食品是其罪魁禍首。
以肉食為例,肉食可使人體內的紅細胞質量降低、形體變大,刺激人體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愛過敏的人應該減少一些動物性食品攝入,多吃糙米、蔬菜等。同時還要避免食用冰冷和辛辣刺激食物:它們容易刺激我們的咽喉、氣管和腸胃道,引起血管和肌肉的緊張而收縮,因而引起一些過敏反應。
海蝦、蟹等性寒也要慎食,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異體蛋白質,很容易激發體內的過敏反應,因此要避免過多攝取。
相反,一些清淡而含有豐富維生素和植物蛋白質的食物,像大豆、糙米、豆類制品、栗子、胡蘿卜、青椒、蘋果、胡桃等則應多攝取,且平常飲食要營養豐富,才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過敏癥狀的發生。當然如果能再配合適當的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情,對過敏體質的改善都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