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分篆、隸、楷、行、草,成為獨具一格的藝術。書法家人數之眾多,書法工具之精益求精,書法藝術之令人驚艷……舉世無雙!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本文從幾何學角度發掘漢字之美。
…………
為凸顯漢字之美,先看一下拉丁語系的拼音文字。語音只隨時間而變是一維的,以字母為單元的拼音文字本質上也是一維的。以圓珠筆寫英文字,彎彎曲曲猶如蛇行。英文書法精品是用鵝毛筆或蘸水鋼筆寫出的,隨用力輕重不同,筆跡寬度略有變化顯示出空間韻律,比圓珠筆寫出的筆跡更美,源出于寬度方向的附加自由度。但鋼筆字寬度變化有限,猶如前例之蛇洞略放寬些而已,充其量也只能說具有一維半空間。
言歸正傳。漢字書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甲骨文之神秘美,鐘鼎大小篆之古樸美,隸體之端莊美,楷體之雋秀美,行書玉樹臨風之飄逸美,草書筆走龍蛇曠世奇美難以筆墨形容,“公孫大娘舞劍器”庶幾近之。
字如其人:王羲之、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蘇、黃、米、蔡……名家輩出,各領風騷。書法容百家而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源出于漢字具有極大的自由度。
自由度來自多維空間。漢字有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書。象形字從圖形轉化而來,理所當然是二維的。其余五書也多半包含象形部分,例如形聲字一半象形一半擬聲,非二維不足以容納。再者,漢字是由橫、豎、點、撇、捺等筆畫構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須有二維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變萬化的美麗圖案來。可見漢字本質上是二維的,如原上奔馬縱橫馳騁,為漢字之美奠定了堅實基礎。
書法講究構架,類似于繪畫之構圖。至少須有二維空間所提供的大量自由度,字形才談得上構架,才能體現出篆、隸、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將各家之不同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書法講究懸腕。書法家手腕懸空,方能隨心所欲運臂揮毫,在三維空間中發揮最大的自由度。
書法講究筆法,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其獨特的工具,毛筆是所有筆中最神奇的。筆也有自由度:圓珠筆只有一個自由度。鵝毛筆和鋼筆的筆尖分叉,可在寬度上略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間。毛筆由千百根毫毛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其自由度豈止千百?正因為毛筆有這么多的自由度,書法家才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一支筆寫出千般字。尊毛筆為眾筆之王,誰曰不宜?
毛筆的眾多自由度運用得宜,可增加書法之維度。筆穎蓄墨之豐欠,運筆力度之輕重,筆鋒走向之偏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顏真卿楷書嚴正豐厚極富質感,柳公權筆力遒勁挺拔而具骨感,均能產生視覺之立體效應,是為三維。不信嗎?筆力千鈞之贊語曰:力透紙背。如無垂直于二維紙面的第三維度,朝哪兒透啊?
…………
草書之美是動態的,動感來自“飛白”,此乃毛筆字所特有。當筆穎欠墨執筆者運臂如風時,筆鋒在紙面掃過顯出黑白相間的飛白,筆飛墨舞當非過譽。草書是既有二維空間構架又顯時間變化的三維時空藝術,具有極大的自由度。狂草連筆自上而下一氣呵成,宛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草書的這種居高臨下一瀉千里的宏偉氣勢,是橫向蛇行的西文書法無法比擬的……
就美感而言,漢字堪稱獨步,書法已成為家喻戶曉雅俗共賞的藝術。反觀西方,有誰見過用拼音字寫的匾額楹聯條幅扇面?
意猶未盡,不吐不快。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經常遇到一些歐美科學界人士,他們對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表示欽佩。奇怪的是,個別同胞卻打著“科學”旗號試圖全盤否定傳統文化,他們無視詩經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之曠世奇美,無視先秦諸子哲學之精湛深邃和孔孟墨人文精神之仁愛寬容,他們忘記了中華文明曾澤被各族惠及四鄰,忘記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曾領先世界……世界史上的一些古文明曾璀璨一時,卻在歷史的風雨中相繼凋零。中華文明歷久而彌新,是古文明中至今仍具強大生命力者,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中華文明與世長存!謂汝不信,漢字為證。
(摘自《科學是大眾的——沈致遠科學散文》,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