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惠州 516000)
?
從財務角度淺談如何管理企業的高速增長
黃岳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惠州516000)
增長及其管理是財務計劃中特殊的難題,部分原因在于許多企業高管把增長看成是某些必須達到最大化的事情,因為隨著增長的加快,企業的市場份額與利潤也隨著增加。然而,從財務角度看,增長并不總是好事。高速的增長會使一個公司的資源變得相當緊張,因此除非高管們意識到這一結果并且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則,高速增長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直至破產。更讓人心痛的是,據統計因增長過快所導致破產的公司數量與因增長太慢所導致破產的公司數量幾乎一樣多。很多增長過快企業的產品經受了市場的考驗,但是他們的失敗之處卻是缺乏管理其公司增長的智慧。
高速增長;可持續增長;財務策略
對于快速擴張的企業來說,企業必須解決增長過快所帶來的財務困境,因為提高經營效率并非總是可行的,而改變財務政策也并不總是明智的,一個公司往往從自身利益考慮在追求高增長速度的同時,財務政策跟不上,導致資金鏈斷裂,面臨破產邊緣。特別是對于那些財務計劃制訂得不充分的小公司來說更是如此,這些公司把銷售增長看作是必須予于最大化的事情,而太少考慮財務后果,沒有認識到快速增長將使他們騎虎難下。對于超過公司可持續增長率之上增長所造成的財務挑戰,必須事先預計并加以解決。本文從財務角度出發,淺談如何管理企業的高速增長。
1.可持續增長
可持續增長是在不耗盡現有資源或在增長過程中能發現或產生新的可利用資源、并且能夠滿足各種涵蓋自然的、生態的、社會的多樣化和永續協調發展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最大增長速度。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是在符合外部大環境的要求的限制下,企業內部資源所能允許的、可以永續增長的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兩個前提假設:1.企業已經有且希望能夠繼續維持的一個目標資本結構和目標股利政策;2.管理層不可能或不愿意發售新股。這兩個假設可能并不是對所有企業都適用,但對于絕大部分公司而言都非常適用。
企業可持續增長率公式:g=RT*ROA
2.高速增長
這里所說的高速增長指的是當企業實際增長超過可持續增長時候的增長速度,企業實際增長率高于可持續增長率。企業在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會導致企業財務負擔加重,即使是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增長越快,他們需要的現金也越多,雖然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財務杠桿來滿足這種需要,但最終它們會達到負債的極限,貸款人拒絕追加信貸請求,導致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1.高速增長引發的問題
(1)高速增長下引發的融資需求和融資方式的選擇
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融資需求的增加。企業的銷售不斷增長往往會導致融資需求的增加,這是因為銷售增長通常會使得企業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的增加,從而占用企業更多的資金,銷售增長越快,所需資金往往就越多。此時企業面臨著如何補充這部分資金需求,從而引發企業融資需求。而企業也面臨資金的來源、融資方式的選擇。
(2)高速增長下引發的融資風險
高速增長下的企業要解決資金需求問題,此時企業融資必不可少,在融資需求下則面臨各種融資風險。
①企業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與融資風險
一般來說,企業高速的銷售增長可為股東創造更多的財富,然而在企業高速增長狀態下,其自身經營產生的現金往往不足以支持銷售增長,從而引發更大的融資需求。企業管理當局通常更多的考慮如何盡快的融資以支持企業高速增長,而忽略了對高速增長本身可持續性的基本判斷,由此會引發有關融資渠道和方式的錯誤選擇,導致企業做出錯誤的融資決策進而引發融資風險,此類融資風險具體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用短期資金支持長期性增長融資需求引發的風險。二是用長期資金來支持暫時性增長的融資需求而引發的風險。
②企業高速增長的有效性與融資風險
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業有效增長的速度。如果企業的增長是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則會引發相應的融資風險。企業無效增長方式下的融資風險體現在:無效的高速增長是企業追加融資的帶來的直接結果,而不是改善企業經營效率和優化資本結構的結果,由于企業不可能保證每年都能在資本市場實現持續的融資,因而企業無效的增長是不可以持續的,并且任何過快的無效增長都會引起企業后續的低增長,從而會給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不正常的波動。
企業在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負效的增長,即企業的增長不但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反而會給股東帶來價值減損。
③企業固定經營成本擴張與融資風險
企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有時會伴隨著大量長期資產的購置,由此帶來企業固定經營成本的不斷擴張,而固定經營成本擴張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斷增加。與經營風險相對應的是企業負債融資引發的財務風險。
2.針對高速增長引發問題的應對策略
(1)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選擇融資方式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企業的增長需要解決資金問題,當企業實際增長超過可持續增長時,企業將如何應對,解決高速增長帶來的問題,使之具有可持續性。支持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內源式增長,即主要依賴內部資金來實現企業的增長,主要融資渠道是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基金但畢竟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單純的依靠內部資金往往會限制企業的高速增長,無法充分利用增加企業價值的機會;二是外源式增長,即主要依賴外部資金來實現企業增長,外部融資的渠道主要是增加負債和追加股東投資,但前者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降低企業的融資能力;而后者可能會導致控制權分散及每股收益的稀釋;三是平衡式增長,即企業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融資來支持企業增長,一般來說,平衡增長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
下面,針對企業高速增長時如何更好地管理企業增長問題,提出以下策略:
①增發新股
采取這種策略的前提是,企業愿意且有能力通過增發新股來籌集新的權益資本,使得它的高速增長問題迎刃而解。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增發新股所增加的權益資本,為企業后續貸款的增加成為可能,都使得企業為更進一步的增長提供了資金支持。當然,這種策略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采取,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地區甚至大多數企業無法通過增發新股來解決高速增長帶來的資金問題。
②降低股利支付比率
通過降低股利支付比率,從而提高企業留存收益的比率為企業的高速增長提供自有資金的支持。但是這種方式取得的資金是非常有限的,同時,降低股利支付比率需要考慮股東的利益,所以,對公司股利支付水平需要設置一個下限。
③提高財務杠桿
如果企業無法通過增發股票來獲得資金,同時降低股利支付比率對企業高速增長的資金所需如同杯水車薪的話,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財務杠桿,增加負債規模來去的現金資源。但如同降低股利支付比率需要設置一個下限一樣,對財務杠桿則需要設置一個上限,增長管理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在于為公司確定一個適當的財務杠桿,且確保這個上限不會被突破。
④有益的剝離
公司的高速增長帶來巨額的現金資源需求往往是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導致的,有益的剝離與企業兼并恰好相反。這種策略認識到當一個公司把資源分散到太多產品上時,它可能沒有辦法在任何市場上進行有效的競爭。所以最好是把收益僅敷支出的經營賣掉,再把錢投資于剩下的生產經營里。有益的剝離從兩方面解決企業高速增長帶來的資金問題:一是通過剝離可以直接取得現金;二是通過剝離摒棄那些增長資源減少實際的銷售增長。
有益的剝離對于單一產品的公司同樣也是可行的,企業可以把拖欠付款的客戶或周轉緩慢的庫存剝離掉,這在三個方面可以減少高速增長的問題:釋放現金,用來支持新增長;提高資產周轉率;減少銷售。
⑤外包
外包涉及是否進行自制或向外部購買的決策。企業在自制的過程中會有大量被消耗和占用的資源,如果把這部分實行外包,我們就可以把這部分資源解套出來,從而提高資產周轉率,消除增長的難題。
⑥并購
當其他所有辦法都失敗時,可能就需要尋找一個擁有充足現金資源的伙伴,大概有兩類公司有能力提供所需要的現金:一類是處于成熟期企業,他們正為多余的現金流量尋找有利可圖的投資;一類是相對保守,但能為雙方的結合帶來變現性和借貸能力的財務公司。收購其他公司或被其他公司收購都是解決增長問題的一劑猛藥,不過,最好是在公司仍然有較強的財務能力時就當機立斷,而不是等到過度的增長造成問題時再來考慮。
(2)用戰略的眼光衡量自身的高速增長以及對應的融資風險
首先,企業面對高速增長引發的資金需求應判明其增長的性質,如果預計企業的高速增長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則企業必須用長遠的眼光采取戰略性措施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而不能用短期資金來解決。
其次,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高速增長往往是難以持續的,因為高速增長是供不應求的反映,會引來眾多的競爭對手,增長率很快會下降。如果確認高速增長是暫時的,企業合理的融資策略是通過短期周轉借款來解決資金需求,等到銷售增長率下降后企業會有多余的現金歸還借款。而短期借款的融資成本的彈性較大,可以較好的適應企業暫時性增長的資金需求。若此時企業對增長的性質做出誤判,認為企業的高速增長是長期性的,或根本不考慮企業增長的可持續性,則有可能出現用長期資金解決暫時性增長資金短缺的狀況。
最后,由于企業的負效增長會減損股東財富,這種情況下的現金短缺不能簡單的依靠融資策略來解決,而是應該采取更為果斷有效的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企業盈利能力低是企業的個別問題,則應仔細分析經營業績,尋求價值減損的內部原因,徹底地對企業整個業務進行重組;另外,若企業盈利能力低是由于整個行業的衰退導致的,并且企業對整個市場的衰退無法抗衡,則應盡快出售,從而減少損失。當然,即使是企業的獨有問題,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而難以扭轉價值減損的局面,也應該選擇出售。因為在一個衰退行業中需要挽救一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成功的概率很小,反而可能會成為融資的陷阱。若企業只關注解決高速增長下的資金需求,而忽略增長的有效性,則會使企業股東遭受更大的損失。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的企業競爭愈演愈烈,行業擴張與并購層出不窮,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注重企業的快速增長的同時,要時刻保持這清醒的頭腦,根據自身的情況,權衡風險和收益,有效地管理好企業的高速增長。在解決企業高速增長中面臨的企業資金問題時,要從自身情況出發用戰略的眼光考慮對應的融資方式和應對策略管理好企業的增長,而不能照搬照抄。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2]中國注會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2]Robert.C.Higgins,Analysi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ten edition),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