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
收入分配不均衡對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影響
賈冰陽
(武漢大學湖北武漢430000)
本文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為基礎進行研究,在分析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和研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從收入分配、投資和有效需求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具有綜合性的觀點:收入分配不均衡使得財富在部分人手中聚集,激發了這部分人投資的欲望,從而促進投資,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是同時由于財富集聚的效應,有效需求隨之下降,不利于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收入分配;投資;有效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從1978年到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從3645.2億元增長到636463億元,在30多年的時間內我國GDP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9.73%。
但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正在逐漸擴大。反應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正在逐年攀升,關于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不同的研究機構測算出的結果也不同。從基尼系數來看,不管是國家統計局測定的基尼系數,還是其他機構測定的結果,都遠遠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水平,足見我國貧富差距狀況非常嚴峻。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為26955元和8896元,二者之比為3.03,遠高于2倍左右國際水平。行業之間最高的與最低的職工工資相差15倍左右;家庭財產的不平等也非常嚴重,10%的最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僅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國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擴大。非公有制經濟單位面向市場,享有充分的收入決定權,他們實行了靈活的薪酬制度,勞動者的能力和貢獻度在薪酬上得到了反映。由于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公有制經濟單位也面臨著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壓力,從而也不得不改革僵化的工資制度,使得勞動能力強和勞動貢獻多的職工能夠獲得較多的收入。公有制非營利單位,特別是非政府單位,面臨的競爭也前所未有的加強了,他們為了能夠吸引和留住業務骨干,也不得不打破了過去長期實行的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這就導致了不同類型的勞動力獲得的收入分配嚴重地不均衡,不同行業、不同職務的人員所獲得收入嚴重失衡。
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深一方面使得資本在少數人手中迅速積累,使他們有了投資的能力,從而促進了投資量的增長,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財富在部分人手中聚集,更多的人民沒有得到與經濟增長相對應的收入,導致我國居民的消費傾向下降,造成了有效需求嚴重不足的現象。由于投資過高與有效需求不足這一矛盾不斷加劇,我國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出口來平衡有效需求的不足。近年來,關于中國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該如何改革額問題,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關于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國內外已經有比較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紀以來我國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受到了國內學者越來越多的重視。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大多數學者認為收入分配不均衡使得GDP更多地通過儲蓄轉化成為投資,有利于經濟增長,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現象逐漸加劇,降低了居民的消費傾向,抑制了有效需求,限制了經濟增長。
(一)國外文獻
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經濟增長理論的崛起,國外學者對收入分配問題的研究興趣有所增加,他們拓寬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影響經濟發展的渠道,廣泛考察了收入分配影響經濟增長的多種機制。總的來看,該時期大多數學者的結論認為收入分配不均衡抑制了經濟的發展。Murphy K,Shleifer A和Vishny R(1989)利用滿足型效用函數反映了收入不均衡通過有效需求影響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收入不均衡時,富人會產生地奢侈品的需求而窮人購買能力十分有限,到這國內工業品的需求不足,從而制約國內工業化進程和國家經濟的發展。Alesina A和Perotti R(1996)從社會政治環境方面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認為收入分配不平等會引發宏觀經濟波動和社會沖突,造成國內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從而導致產權保護薄弱、投資下降,最后妨礙到經濟的發展。Patridge M D(1997)利用美國各州的數據進行估計得出基尼系數和中間階層的收入份額與經濟增長率有顯著地正相關關系。然而Forbes K J(2000)卻對Patridge的觀點提出了批評,她認為單純的橫截面數據只能比較收入不平等與經濟增長在不同穩態之間的關系,并不能充分驗證兩者在單個經濟中的動態關系,因此她使用高質量的跨國面板數據進行經驗分析得出收入分配不平等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Panizza U(2002)利用美國48個州的面板數據對收入分配不平等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進行檢查并沒有得到兩者間的正相關關系,他發現兩者間有一定的負相關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并不穩健。
(二)國內文獻
國內對于該問題的分析主要集中在21世紀以來,大多數用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這一問題。楊俊、張宗盛和李曉羽(2005)選取了1995-2003年的樣本區間,從人力資本的角度對中國居民收入不均衡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陸銘、陳釗、萬廣華(2005)基于1987-2011年間中國升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驗證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通過投資和教育對經濟增長呈現出負的影響。鈔小靜、任保平、惠康(2009)則利用中國1978-2005年的相關數據,研究收入分配不均等通過有效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不均衡通過有效需求記住阻礙了經濟增長,并且在短期內效果非常顯著的結論。章曦、葉阿忠(2009)利用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建立結構向量自回歸(SVAR)模型,分析長、短期經濟變量間相互影響,得到了“收入差距越小,國民收入增長率越高”的結論。劉欣、王晨(2009)通過1990-2007年中國數據的再檢驗,分析了經濟波動的過程中功能性收入分配比例的變化對有效需求的影響,并提出了保持資本存量與收入流量之間適當的比關系對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重要意義。
由以上對相關參考文獻的分析可知,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對經濟增長是有間接影響的,但影響的機制比較復雜。基于以上已有理論,本文主要分析收入分配對投資和有效需求的影響以及分配通過對投資和有效需求這兩方面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收入分配對投資和有效需求的影響
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造成的結果是一部分人得到了較多的收入(一般是富人,他們可以憑借生產資料獲得更多的收入分配),而另一部分人得到了較少的收入(一般是勞動階層,只能憑借勞動獲得相應的收入分配)。在這樣的機制下,財富更傾向于在占據社會較少部分的富人手中聚集。這樣的集聚會使得富人擁有更多的資產,他們的收入中很小的比例就可以滿足自身生活的需求,于是會有大量的資本生育,而不必向銀行貸款就可以進行投資。所以收入分配不均衡對投資的增加有促進作用。
而按照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當收入不均衡發生的時候,不同收入的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是不一樣的,并呈現與收入的負相關,即高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低于低收入人群的消費邊際傾向。對于低收入的人群,他們首先要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由于個人收入比較低,這一部分花費的資本在他們的收入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用于提升自己生活質量的消費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他們的有效需求就得到了抑制,這就使得社會總的消費需求小于收入均衡分配時的消費需求。除此之外,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的積累,還會造成需求結構的變化,引發對進口奢侈品和部分稀有商品的需求,而抑制對工業品的需求。
(二)投資與有效需求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就投資來看,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投資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產品必須要獲得足夠的收入才能來購買。當收入分配不均衡達到一定程度時,工資在社會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會下降,投資在社會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會上升,居民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與增長的生產能力相匹配,所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會超過居民對產品的需求量,有一部分商品會被堆放在倉庫內,所以廠商所期望獲得的更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實現的。在忽略進出口地情況下,產能過剩的現象就發生了,經濟的發展也會面臨失衡的局面。
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多余的商品可不可以不用于消費而用于投資來彌補經濟的失衡呢?這也是不能的。投資的增加雖然能夠消耗掉本期多余的商品,但是這會造成下一期更大產量的生產和更嚴重的需求不足,而按照這種做法一直下去的話,下一期將會有更多的商品被堆積在倉庫內,如此循環往復,有效需求的不足會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終有一天廠商必然會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倒閉。
綜上來看,收入分配不均衡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兩面性的,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均衡可以使得資本在少數人手中聚集,提升投資的數量,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均衡使得低收入人群不能獲得足夠的收入,抑制了他們的有效需求,從而降低了全社會的有效需求。于是,當收入分配過于均衡或者過于不均衡的時候,都不利于經濟的增長。當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處在較為適中的程度時,其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的影響。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收入分配可以通過投資和有效需求這兩種機制來對我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產生促進和抑制作用。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會刺激投資的增加,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作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同時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會使得有效需求萎縮,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使得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總的作用相當于二者作用的疊加,而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過高會引起有效需求不足,過低則會造成投資不足,二者都會降低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速度。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們取得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之前的發展模式就沒有問題。為了維持我國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相信收入分配的平衡將極大地拉動國內的有效需求,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新一輪的動力。
[1]Kaldor N.A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Journal,1957,57:591-624.
[2]Forbes K J.A re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qualit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869-887.
[3]鈔小靜、任保平、惠康.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一個基于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9,3:9-15.
[4]柳欣,王晨.經濟波動中的收入分配與有效需求——基于1990-2007年中國數據的再檢驗[J].當代財經,2009,4:10-16.
[5]冉光和,潘輝,吳利.中國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變動趨勢:1978-2010[J].統計與決策,2012,3:129-131.
賈冰陽(1991-),男,漢族,河南鞏義人,在讀碩士生,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