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
信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翟娟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具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的信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政策空間,但同時景區開發層次和管理水平不高、產業結構單一、市場投入不足、創新不夠、專業人才比較短缺。通過綜合分析信陽旅游產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即進一步優化旅游產業要素、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推動旅游品質提升、壯大旅游市場主體、創新宣傳方式等。
信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閑暇時間增多,旅游由以往的奢侈行為已轉換為當今普通的社會活動。旅游業也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
信陽市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然生態環境獨特,人文景觀十分豐富,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大抓旅游、特抓旅游、狠抓旅游”工作思路,以旅游促環境、以旅游促經濟、以旅游促發展,提出了以旅游“興、活、強、富、立”地方發展的思路定位,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為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營造了濃厚氛圍,形成了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的大區域格局[1]。
經過多年的發展,信陽旅游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推進的進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景區建設力度不大
全市旅游業發展方式粗放,資源整合能力、融資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弱,開發建設標準不高,產品缺乏特色,品牌影響力不強,有景無點現象突出。信陽旅游資源的主導產品打造不夠,帶動能力不強。雞公山有品牌沒產品,南灣湖景區特色不明顯,紅色旅游資源豐富,開發難度大,全市缺乏整體旅游形象標識。河南省內的12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中,信陽沒有一個。
(二)要素配套不夠健全
旅游產業要素的體系還不完善,“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成效不強。專業化分工、網絡化發展尚需進一步完善。信陽旅游標識、標牌大多是2007年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時設置的,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損壞的現象,不少新建的道路尚沒有設置標識標牌;市級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大型旅游商品中心等基礎設施還為空白;重點旅游景區的衛生、娛樂、網絡等設施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尤其是新開發的景區(點),要素配套缺失較多。如,平橋郝堂村就存在有景無配套設施的情況,車輛、人員進不去、出不來,綜合效益不明顯,安全隱患較大[4]。
(三)旅游產品結構單一
信陽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旅游產品開發緩慢,沒有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的突破性旅游項目和產品;在現有的旅游產品中,信陽依然停留在依靠觀光型旅游產品的階段,代表未來旅游推行方向的休閑度假和復合型旅游產品雖然名聲在外,但開發規模尚小;在已開發的旅游產品中,傳統的游覽性產品占主體,代表現代旅游需求趨勢的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產品較少,供求錯位現象較為突出;區域內同質競爭現象也比較突出。
(四)創新發展探索不夠
信陽旅游景區大多依然是行政化運營模式,有的體制雖然變了,但機制沒有變,走的還是老路,固步自封,滿足于“門票經濟”,走出去比較的少,學習借鑒的少。受體制機制的制約,旅游發展的思路不活,市場營銷的方式單一,景區淡旺季明顯。旅游管理的手段僵化,從業人員主觀能動性低,市場化理念還沒有完全扎根。
針對信陽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信陽旅游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優化旅游產業要素
籌劃建設信陽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將其建成綜合性旅游服務平臺。加快以品牌連鎖酒店、特色鄉村旅館、自駕車宿營地、生態休閑園為重點的旅游特色住宿系列產品建設,建立適應休閑度假需求的住宿體系。大力宣傳推廣地方風味美食品牌,推動美食城、美食街區、農家樂等餐飲項目,形成一批餐飲服務集聚區。大力促進旅游購物業發展,引導鼓勵開發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培育旅游娛樂業,推動重點旅游小鎮、旅游景區建設演藝場、酒吧、茶吧等休閑娛樂場所。
(二)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體系
充分發揮信陽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著力引進富有休閑元素和時尚氣息的度假旅游新業態,完善鄉村旅游線路和游憩功能布局,大力發展自然、懷舊、回歸等生態休閑度假產品。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游,重點推進南灣湖、黃柏山、金剛臺、湯泉池等旅游休閑度假區建設。做大做強紅色圣地游,重點提升已有紅色經典景區發展水平。大力推進浉河區四望山、平橋尖山、潢川“五七干校”紅色資源開發。
(四)進一步壯大旅游市場主體
鼓勵各類資本公平參與旅游開發建設工作,引導不同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游業。通過兼并重組、資本擴張、品牌輸出、特許經營等手段,推動旅游企業聯合經營,促進旅游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網絡化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骨干旅游企業。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旅游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重點支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旅游企業做大作強[7]。
(五)進一步創新旅游宣傳方式
實施大旅游戰略,將“山水信陽·休閑茶都”品牌,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全民道德建設工程及全市對外形象宣傳工程,在經貿、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中統一使用標示,廣泛開展旅游宣傳。堅持以國內旅游為重點,繼續鞏固北京、鄭州、武漢等傳統旅游客源市場,有針對性地大力深度開發省內及山西、皖西北、冀中南等周邊旅游市場。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城市旅游聯盟、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域聯合體組織的各種營銷活動,深化京廣高鐵沿線大中城市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區域旅游一體化進程[8]。
綜上所述:具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的信陽,生態環境優美,風景名勝眾多,有著良好的純自然原生態旅游資源,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讓信陽市旅游業的發展具備了優越的基礎條件,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信陽市旅游業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但從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旅游業的發展認識不足、景區開發層次和管理水平不高、產業結構單一、市場投入不足、創新不夠、專業人才比較短缺等。
[1]信陽市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信政文[2012]176號.
[2]信陽市市情.信陽市人民政府網.http://www.xinyang.gov.cn/viewpage.
[3]楊衛武.我國休閑旅游業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旅游科學,2007,3.
[4]徐玉華.信陽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4.
[5]吳方.深圳旅游產品發展趨勢分析[D].長安大學,2007.
[6]李雪洋.河南旅游業發展前景展望與對策研究.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4,4.
[7]王文祥.文化旅游產業國內外研究綜述.學術交流,2010,11:122-124.
[8]高靜,焦勇兵.旅游目的地品牌差異化定位研究.旅游學刊,2014,3(29):49-57.
翟娟(1986-),女,漢族,河南省光山縣人,經濟師,碩士,就讀于信陽師范學院,旅游經濟與區域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