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珅
以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為支撐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孫珅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黑龍江省的兩次重要講話,為我們聚焦經濟建設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農業大市、欠發達地區的齊齊哈爾,加快經濟建設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如何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振興發展之路,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文章”,抓住了黑龍江省和齊齊哈爾市的發展要害,開出了一劑良方。我們要結合實際全面抓好貫徹落實,重點在推進12個重點產業上下功夫,著力構建新型產業體系,走出有自身特色的振興發展之路。
改造升級“老字號”,鞏固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擁有完整裝備制造體系這一基礎優勢,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機遇,加快推進金屬新材料、基礎零部件和裝備制造整機產業發展,運用新的理念和發展方式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以北滿特鋼為依托建設金屬新材料孵化器,對鋼鐵去產能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煉鋼法項目已進入中試。高鐵動車軸國產化鋼坯DZ1正在試用,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制造即將落戶齊齊哈爾市,騰翔鑄鍛造項目重啟,龍華新能源汽車二期加快推進。
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產業鏈條延伸。按照總書記提出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等優勢,瞄準高端市場需求,搶抓馬鈴薯主食化等機遇,加快推進現代畜牧、食品加工、馬鈴薯、日用工藝陶瓷等資源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由生產原材料和產品粗加工向標準化生產和精深加工轉變,提高附加值,提升經濟效益。飛鶴乳業在8個縣區、元盛集團在6個縣區、恒陽集團在兩個縣(市)實現區域布局。總投資41億元的飛鶴奶山羊養殖及乳品加工項目全面啟動,總投資7.2億元的中荷馬鈴薯產業園、總投資5億元的希森馬鈴薯種薯和全粉加工項目開工建設,遼金源大漢窯年產100萬件藝術陶瓷項目扎實推進。
培育壯大“新字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按照總書記指出的“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要求,充分發揮我們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優勢,搶抓大眾旅游時代到來、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機遇,大力發展旅游、冰雪體育運動、養老、現代中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補強我們的短板,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引擎。總投資22億元的奧悅冰雪旅游綜合體、8億元的梅里斯湖風景區、6億元的哈拉新村達斡爾族文化旅游景區、6億元的水師森林公園等項目快速推進,總投資30億元的愛飛客航空產業集聚示范區簽署協議。黑龍冰刀恢復生產、年產100萬副冰刀鞋項目開工建設,北方華安與奧地利克耐斯公司滑雪板項目簽約、與阿托米克公司達成冰雪器材生產意向,承辦了2016中國齊齊哈爾少兒冰球邀請賽、黑龍國際冰球邀請賽等大型賽事。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黑龍江省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并指出“抓好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等具體實施路徑。尤其對于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市場經濟意識較弱的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顯得尤為迫切、任務尤其繁重,必須乘勢而上、借力而為。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沖破各方面束縛,創造充滿活力新機制。在國企改革上,重點解決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組建地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逐步形成資本系統整合、規則統一、權責明確、運行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與駐齊央企搞好銜接,積極參與中央企業二、三級子公司改革,推進“三供一業”交接、廠辦大集體改革等工作。積極探索央企與地方協同發展路徑,通過與一重集團戰略合作實施重點突破,在關鍵部件制造剝離、技術溢出、配套協作、重大項目和園區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帶動和促進地企深度融合發展。在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上,重點解決農業大而不優的問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要求,重點做好用工業理念和統籌思維抓農業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推動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創新農業經營主體,抓好現有合作社規范提升工作,推動種養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扎實推進水利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和供銷社改革試點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和發展活力,推動齊齊哈爾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重點解決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堅持“多取消、審一次、真備案”原則,凡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凡能下放的一律下放,對下放的審批事項原則上同步下放前置條件審批權限。建立審批監管平臺,全面實施并聯審批和網上聯合審批,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不斷擴大開放。搶抓國家“一帶一路”特別是“龍江絲路帶”戰略機遇,轉變不是沿邊城市思維,發揮重要節點城市、距離俄歐較近等優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一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對上協調爭取力度,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路、鐵路、水路、航空融合發展,努力構建互聯互通、綠色低碳、水陸空立體格局的大通道。二是大力發展外向型產業。按照省委“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要求,圍繞齊齊哈爾市確定的12個重點產業中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冰雪體育運動、食品加工、馬鈴薯、日用工藝陶瓷等外向型產業,科學謀劃、精準發力,加強對外聯系,全方位拓展對外合作,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吸引生產要素向“龍江絲路帶”集聚,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三是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充分利用三間房全國大型編組站等優勢,規劃建設三間房國際經貿物流產業園區,以物流引產業、以產業促物流。力爭5-6年時間,初步建成“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上的重要節點、面向俄歐的產業集聚區和商品集散地。
內因是事物的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打造黑龍江經濟發展亮點,培育新的動能,拓展新的優勢。”推進重點產業建設、推動全市經濟發展,需要創新發展方式、激活內在潛能、培育新的動能。
向科技創新要動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好以高新區為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加強與哈工大、中科院、中鐵研、中鋼研、703所等國內頂尖高校和院所廣泛對接,加快相關線索落地和項目建設,推進科技成果在本地產業化。
向金融創新要動能。注重引進股份制銀行類金融機構,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完善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布局,加快建設金融小鎮。大力發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拓展擔保業務范圍,擴大農業等保險覆蓋面。發揮好已設立的4只產業引導基金作用,加快馬鈴薯、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等基金的設立。借助北方工業股權交易中心等平臺,鼓勵支持企業上市融資。
向人才創新要動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緊跟企業緊缺人才、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需求,著力創新定向培養人才的方式和載體,推動企業與緊缺人才、科技成果有效對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進燕山大學齊齊哈爾產業發展研究院建設,加強與中科院地理所、東南大學食品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深度合作,吸引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專家入駐齊齊哈爾市。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激勵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政策的意見》,加快制定支撐重點產業發展的人才政策。
向政策創新要動能。搶抓國家頻繁出臺東北振興政策等機遇,重點推進三年滾動計劃、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國家公園試點、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等政策的爭取,積極申建三間房保稅物流中心和鐵路內陸口岸,助推產業發展和老工業基地振興。
(作者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趙嘉賓zhaojia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