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芬
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辯證關系
鄭淑芬
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如車之四輪,共同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傲立世界的底氣、敢于解萬難的豪氣,“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p>
文化自始以來離不開實踐,文化產生于實踐、依存于實踐并又表現為實踐形態。所謂文化實踐是“人類改造世界過程中創造文化產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對象化活動。它是文化生產的參與者憑借一定的社會關系,創造出反映或體現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內容的文化產品的過程?!蔽幕瘜嵺`是文化觀念產生的基礎,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的“發動機”。文化實踐的發動機作用呈現著當今國際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文化生產力要素。文化實踐建立在經濟實踐和政治實踐的基礎之上,并受其制約;同時,文化實踐與經濟實踐、政治實踐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交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表征著當代中國所走的經濟與政治道路,是當代中國經濟實踐與政治實踐的現實表現,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水乳交融,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文化實踐推動科學技術的應用、思想觀念的轉化、道德素質的提升,對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文明、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實踐推動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文化軟實力是一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我國已將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國家文化軟實力能夠反映一國的政治價值觀、意識形態及其制度等,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能夠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巨大指導作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展現出中國堅定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正確性,而這些所有巨大成就的前提都源于文化自信。
“何謂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在對其文化抱有強烈信任和發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獲得堅持和堅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才能克服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激發發展創新的活力。簡而言之,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深刻把握和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中華優秀文化價值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對中華優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堅定信念?!敝腥A優秀文化的內容承載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凝聚人心的理想信念,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可謂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這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厚重的歷史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追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和闡發其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革命文化是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理想追求的精神成果,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映射出紅色中國精神感召的新時代光芒。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價值追求的歷史延續與創新發展,“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蔽幕孕诺膬r值基點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精神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蔽幕孕攀堑缆纷孕?、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傾向于內心和價值觀,這種自信能夠讓人真正地心悅誠服。
中國文化話語是反映中華文化領域的言語行為和語境現象,擁有卷帙浩繁的中華優秀文化資源,能夠體現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觀念,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及其與外部世界的歷史文化關系。當今中華文化話語在國際話語體系中仍處于弱勢地位,這勢必影響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開拓、創新、運行以及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話語分量的降格。文化總是與意識形態、政治觀念相互交織與滲透,“文化成了一種舞臺,上面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勢力彼此交鋒。文化決非什么心平氣和、彬彬有禮、息事寧人的所在;毋寧把文化看作戰場,里面有各種力量嶄露頭角,針鋒相對。”因而文化自信的實現需要搭建中國文化話語平臺、展現中華文化話語的魅力、加強與國際其他話語的交流,進而增強中國文化話語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地位及其話語分量,在文化話語中展現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文化話語如果搞得不好,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的傳播、中國夢的宣傳與闡釋、大國形象的塑造、國際話語權的提高都將步履維艱,且勢必制約中國經濟話語、政治話語等的說服力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耙阎腥A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努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边@深深說明講好中國文化話語必須立足本土文化、必須具有中華文化的特色、必須具備全球的視野。文化自信需要講好中國故事,道路不能走偏,文化不能丟掉。“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底色和底氣?!敝v好中國故事,就是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從而展現出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機一體,缺一不可,文化話語講不好,文化自信樹立不起來,就難以“奏響交響樂、唱響大合唱。”
總之,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密不可分,牽一發而動全身,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其他“三個自信”的必然結果和目標所向。之所以要堅定文化自信不動搖,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能夠使中國理論更具理性、中國道路更具規律性、中國制度更具保障性。
(作者系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