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400000)
?
“營改增”對建筑業損益的影響
薛璞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400000)
李克強簽批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經濟體制改革任務艱巨,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將“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等領域。本文以建筑業為研究對象,對建筑業實施“營改增”后預計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
建筑業;“營改增”;財務報表;納稅籌劃
(一)“營改增”的基本概述
2012年我國對部分行業實施“營改增”是繼2009年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之后一項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措施。“營改增”是為了消除貨物和勞務分別征收增值稅與營業稅所產生的重復征稅問題。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優化稅制結構,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為社會專業化分工提供良好支持,加強三次產業融合,有利于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的協調發展。
(二)“營改增”的進程
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率先開展“營改增”,2012年8月試點地區已擴大到北京、江蘇等12個省、直轄市。2013年8月,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在全國推行,廣播影視服務納入試點。2014年,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電信業也納入改革范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工作安排,預計房地產業、建筑業等行業將在2015年全面完成“營改增”,使得建筑業“營改增”提上了日程。
從試點地區來看,據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試點納稅人共計410萬戶,有超過95%的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帶來稅負不同程度下降,減稅898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進項稅額抵扣增加,減稅1020億元,改革效應日益顯現。因此,“營改增”進一步擴充到建筑業勢在必行。
(一)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以來,建筑業總產值大幅上升。從2011年總產值為117734億元增長到2014年總產值的176713億元,2014年建筑業總產值實現增加值44725億元;2014年生產總值達636462億元,建筑業產值占GDP總額比重達7.03%。建筑業帶動其他部門產出高達44萬億元,為全社會創造產值高達61萬億元??梢?,建筑業能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對國民經濟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二)建筑業征收營業稅存在的問題
第一,由于建筑業處于再生產中間環節,上下游企業均不乏繳納增值稅,如果建筑業征營業稅,無法向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將不能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重復征稅問題表現突出。第二,分包現象普遍。在實際操作中,總包方很可能無法取得合法發票,很難將分包的費用全額扣除,造成這部分分包款的重復征稅問題。第三,由于常出現兼營與混合銷售行為,應納增值稅額與營業稅額難以計算,容易造成不同征管機構關稅收利益的爭奪,增加稅收征管工作難度。在對建筑業征收營業稅的情況下,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建筑企業缺乏索取發票的意識,使得關聯企業逃避納稅義務。
(一)“營改增”對財務報表影響
對資產負債表,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知,資產減少,負債增加,相應的所有者權益會減少。還會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的借款、償債能力。
對利潤表,由于建筑業“營改增”,營業稅和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的變化額會影響營業稅金及附加的變化額,進而影響利潤總額和凈利潤,衡量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也會變化,可能會提升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現金流量表,建筑業“營改增”之后,企業需要在機構所在地按當期驗工計價確認收入,扣除抵扣的進項稅額后繳納增值稅。在確認收入和收款的時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企業實際繳納稅額比應繳納稅額多,使得工程的收款進度滯后于工程施工進度。這種差異占用了企業的一部分資金,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出量,加大了企業資金的壓力。
(二)“營改增”對納稅籌劃影響
建筑業“營改增”后,企業的納稅籌劃管理發生了變化。選擇一般納稅人的建筑企業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納稅籌劃的空間、時間上更具靈活性。對于規模較小的建筑企業,可通過擴大經營規模等以達到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來降低稅負。
建筑業改征增值稅之后,企業購進的原材料、機械使用費和固定資產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同時都可以進行一定比例的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多,而建筑業“營改增”后還可充分利用對營業稅延續原有優惠政策。另外,供應商的納稅人類型不同,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納稅金額。對購進的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進行分期抵扣進項稅額能更好地保持稅負的均勻性。根據現行的增值稅,機械設備的運輸費用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建筑業實行營業稅時,是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營改增”之后要轉變為向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建筑企業分散在全國各地,施工項目多且分散,加大了對發票工作難度,延緩企業的辦稅環節,增加稅收成本??偟膩碚f,建筑業實施增值稅后,通過更多的納稅籌劃來降低稅負,對建筑業納稅管理是有利的。
建筑業改征增值稅后,稅負降低,凈利潤增加,企業稅負的降低減少了企業現金的流出量,提升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建筑企業實施增值稅之后,在延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從而達到減稅的目的。增值稅稅收籌劃在時間空間上更具靈活性、廣泛性。因此,只有將建筑業納入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才能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稅制,推進稅制改革。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Z].財稅[2011]110號.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6號.
[3]國家統計局.中國建筑業統計年鑒2014年.
薛璞(199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會計。